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以幼儿气质、行为发展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为基础,利用生态系统观研究影响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为促进中国幼儿情绪社会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据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及人口比例数,抽取中国六大行政区,14个大、中城市5,784名12~36月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已标化的“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对中国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估,利用“中国1~3岁儿童气质问卷”(CTTS)、“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拟的幼儿家庭人口学及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评定幼儿气质、行为及幼儿家庭人口学一般情况,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及因果模型结构方程,进行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最后从生物遗传学及环境角度进行中国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1.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中国幼儿情绪社会性外显问题的生物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年龄、性别、活动水平、趋避性及适应性,母亲文化程度、拒绝及惩罚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内隐问题的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年龄、活动水平、趋避性、情绪本质及拒绝、关注与保护、控制施压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失调问题的遗传及环境因素有节律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及惩罚的教养方式;影响能力问题的遗传及环境因素有性别、趋避性、坚持性、反应阈、家庭收入、接纳、拒绝及低压诱导的家庭教养方式。2.通过拟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及得到的因果模型结构方程揭示:遗传与环境因素均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起作用。在遗传及环境的影响因素中,幼儿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行为及气质、家庭教养等,分别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各个域起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而幼儿情绪本质、趋避性、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及攻击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对其情绪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间接性的作用。研究结论1.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在中国的修订及标化,为筛查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量化工具。2.基于修订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在中国首次进行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幼儿情绪社会性在发展关键期进行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3.根据幼儿的气质遗传特征,不断更新父母的养育理念,充分利用合理的家庭教养等各种环境资源,进行正确引导,可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健康的发展。研究创新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首次引用在国内标化的“中国12~36月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评估幼儿情绪社会性在发展关键期的问题,并应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全面、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此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利用有利影响因素,克服不利影响因素对幼儿情绪社会性进行调控,奠定了可操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