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油沥青基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和铁磁性研究

脱油沥青基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和铁磁性研究

论文摘要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CEMNPs)、碳纳米管(CNTs)、纳米洋葱状富勒烯(NOLFs)、碳纳米纤维(CNFs)、碳微球(CMSs)和碳纳米棒(CNRs)等多种形貌的新型碳功能材料以其特殊的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脱油沥青(DOA)是重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作为一种富碳的复杂混合物,可进行合成碳材料的研究。从DOA中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可为扩展传统石油加工过程的产品链并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以DOA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甲苯为反应溶剂,二茂铁为催化剂,通过改变两性共聚物P123(P123)的加入量,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碳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产物的铁磁性能。结果表明:1、以0.3g DOA为原料,40mL甲苯为反应溶剂,二茂铁为催化剂前躯体,0.8g P123为表面活性剂,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CEMNPs。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二茂铁含量和反应气氛对产物的影响:温度450℃,时间4h,二茂铁含量10wt.%,氮气气氛下合成了粒径均匀的CEMNPs,其直径分布在100-300nm,内包核为Fe3O4,外壳层为无定形碳层。FT-IR表征显示产物表面含有碳氢类基团。通过考察不同反应物组配对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溶剂热合成CEMNPs的生长机理:产物是在二茂铁的催化作用及P123对DOA芳族分子的组装作用下形成的。铁磁性测试表明:所制备CEMNPs的矫顽力为160Oe,呈明显的铁磁性。2、以0.3g DOA为原料,40mL甲苯为反应溶剂,含量10wt.%的二茂铁为催化剂前躯体,氮气气氛下450℃反应4h,当P123的加入量为3.5g时,制备了一种新颖结构、分布均匀的蠕虫状碳材料,其直径约0.5μm,长约1-1.5μm。FT-IR表征显示产物表面含有碳氢类基团。初步探讨了其生成机理:二茂铁的催化作用及P123对DOA芳族分子的分散组装作用决定了蠕虫状碳材料的形成。铁磁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蠕虫状碳材料的矫顽力为231Oe,也呈明显的铁磁性。3、当40mL甲苯中加入0.3g二茂铁时,氮气气氛下450℃溶剂热4h生成了副产物相互缠绕的CNFs,直径约100nm,产物中还发现有螺旋状CNF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新型碳功能材料
  • 1.2 脱油沥青基新型碳功能材料
  • 1.2.1 脱油沥青基气相生长碳纤维
  • 1.2.2 脱油沥青基碳微球
  • 1.2.3 脱油沥青基内包金属洋葱状富勒烯
  • 1.2.4 脱油沥青基碳纳米管
  • 1.2.5 脱油沥青基碳包金属微米颗粒
  • 1.2.6 脱油沥青基纳米碳薄膜
  • 1.3 溶剂热合成新型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1 溶剂热合成碳纳米管
  • 1.3.2 溶剂热合成碳微球
  • 1.3.3 溶剂热合成碳洋葱
  • 1.3.4 溶剂热合成新颖结构碳材料
  • 1.4 碳功能材料的铁磁性能
  •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提出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原料
  • 2.3 实验设备和仪器
  • 2.4 制备
  • 2.4.1 实验方案
  • 2.4.2 实验步骤
  • 2.5 铁磁性测试
  • 2.6 分析和测试方法
  • 2.6.1 热重分析
  • 2.6.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2.6.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2.6.4 X-射线衍射分析
  • 2.6.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三章 脱油沥青溶剂热合成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
  • 3.1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3.2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3.3 催化剂二茂铁含量对产物的影响
  • 3.4 反应气氛对产物的影响
  • 3.5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结构表征
  • 3.5.1 HRTEM 分析
  • 3.5.2 XRD 分析
  • 3.5.3 FT-IR 分析
  • 3.6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生长机理
  • 3.7 铁磁性能测试
  • 3.8 小结
  • 第四章 脱油沥青溶剂热合成蠕虫状碳材料
  • 4.1 不同P123 加入量对产物的影响
  • 4.2 蠕虫状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 4.2.1 FESEM 分析
  • 4.2.2 HRTEM 分析
  • 4.2.3 XRD 分析
  • 4.2.4 FT-IR 分析
  • 4.3 产物的生成机理
  • 4.4 铁磁性能测试
  • 4.5 副产物
  • 4.5.1 FESEM 分析
  • 4.5.2 HRTEM 分析
  • 4.5.3 XRD 分析
  • 4.5.4 简单机理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茂铁合成方法分析与研究[J]. 化工管理 2018(28)
    • [2].无溶剂合成酰基二茂铁的新方法[J]. 合成化学 2016(11)
    • [3].1,1',3,3'-四(二苯膦基)二茂铁的合成研究[J]. 山东化工 2017(07)
    • [4].综合化学实验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和表征详析[J]. 大学化学 2016(08)
    • [5].二茂铁苯甲酸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河南化工 2014(01)
    • [6].两个大环二茂铁环蕃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2(05)
    • [7].氘代二茂铁炔酮的合成及其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8].超声波促进专一性合成乙酰二茂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6)
    • [9].二茂铁巯酯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还原[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0].基于Willgerodt-Kindler反应的两种二茂铁羧酸的合成及机理研究[J]. 有机化学 2009(05)
    • [11].二茂铁-肽衍生物Boc-NH-Fca-Gly-Gly-Tyr-Arg-OMe的合成[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8(01)
    • [12].不对称双二茂铁脲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子传递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08(03)
    • [13].工业品正辛基二茂铁组成及其高效提纯工艺研究[J]. 固体火箭技术 2016(04)
    • [14].1,4-二乙烯苯基二茂铁的合成[J]. 广州化工 2013(15)
    • [15].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9)
    • [16].1-二茂铁乙胺的合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7].1,5-二硒杂[5]二茂铁环蕃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研究(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09(07)
    • [18].N-(酰基二茂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 应用化学 2009(10)
    • [19].二茂铁鎓离子衍生物在抗癌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 化工时刊 2008(08)
    • [20].辛基二茂铁同分异构体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技术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8(02)
    • [21].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的命名规则[J]. 大学化学 2016(11)
    • [22].辛基二茂铁分子结构特性的量子化学计算[J]. 固体火箭技术 2016(05)
    • [23].二茂铁-肽Fc-Lys-Leu-Val-OCH_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4].含二羟硼基二茂铁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英文)[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5].1-二茂铁乙基膦酸的合成与表征[J]. 光谱实验室 2012(03)
    • [26].新型刚性芳环桥连甲硫基-二茂铁苯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J]. 合成化学 2012(06)
    • [27].钯催化二茂铁硼酸和有机三氟甲磺酸酯制备单取代二茂铁芳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J]. 化学学报 2010(19)
    • [28].聚二茂铁甲酰萘二胺硫脲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08)
    • [29].1,1′-二茂铁二甲醛的合成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12)
    • [30].催化剂对二茂铁酰化过程的影响[J]. 化学工程师 2008(04)

    标签:;  ;  ;  ;  ;  

    脱油沥青基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和铁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