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水务局云南石林6522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多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水资源问题引起的,即水资源相关贫困。当前我国的水利扶贫工作已初显成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片区间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实施扶贫支援工作,推动水利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然而它的负面性,过于依赖水利工程开展,扶贫力度小,方案落实不到位以及扶贫能力弱等不足。在“十三五”开展阶段,水利扶贫工作要占据全部扶贫任务的重要位置,要具有创新意识。对于水利扶贫工作的方案落实上,要实施合理、科学与全面的水利扶贫决策。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保护;生态工程
前言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常遵循几点原则,一是合理开发,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确保资源的固定价值,尽量降低开发对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不限制后人的开发利用,为后来开发提供可选择的资源;三是不影响其他开发利用及资源共享;四是要明确水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的最终目标;五是不能损坏原本的地理结构。
1、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现状
(一)积极作用
水利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关键,就是在对推动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共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水利基础设施与水利施工工程在实现抗旱救灾、农业蓄水灌溉、航运交通发电等方面的功能时,使水利设计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把握好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意义。
(二)水资源面临问题
1.无节制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情况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渐上升,一些区域无节制开发严重,对地下水的肆意开采、挤占生态用水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消耗量占据了可利用水源总量的80%,已到了开发极限。全国开发情况来看,对地下水的开采达到了215亿,因长时间无节制的开采已引起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阻碍着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2.水源利用率低、浪费
一直以来我国的水源利用方式较粗放,用水效率低,当前全国人均年用水量为446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均水平的1.66倍,也是发达国家的5倍多,然而农业灌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了20%左右。用水率和用水效益还远远不及世界先进水平,传统的用水方式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资源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改善。
2、水利工程中的生态理念
在以往的水利项目中通常只注重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一般是施工工程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水资源自身的循环发展。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下,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而环境质量却渐趋下降,现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标准逐渐升高,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单单局限于安全和经济方面,更注重的是调节城市环境、节约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充分可协调利用。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上一定要开拓创新突破以往的设计理念,确保城市水利工程与规范化城镇建设和科学发展观充分协调到一起。
2.1调整设计理念,让生态理念落实到设计工程
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创新理念优化方案逐渐突破改变着人们的固有思想,我国的城市建设不断更新发展,水利设计由于城市的发展也在逐渐完善。城市水利设计要在达到基本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区域自然环境、地理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实事求是,注重生态环境协调建设、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避免资源浪费。
2.2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综合功能的结合
水利工程是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城市水利工程设计期间要注重城市防洪蓄水、引水、航运贸易、交通道路、旅游开发、生态环境等等综合功能的研究。城市河流能够促进城市生命系统协调运转、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对于城市自然生态体系中发挥着枢纽功能。所以对河湖生态能力的应用和保护,已经日趋关键。在生态设计期间,要明确把握河湖自身的有利特点,维护其功能采取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河道设计环节要注重“储泄兼顾”,要确保自然人水和谐发展。
2.3注重与城市发展和谐进步
在落实生态设计期间,既要注重生态本身的完善,也要重视城市的发展水平。在达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其风格和形态也要满足城市的主题要求。城市水利工程若想突破以往的发展模式,就一定要科学选择工程布局、外形,把握住水利设计的主题宗旨、服务主体的水利工程建设落实到城市建设中,促进水利工程内外兼优的协调融合,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三、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
水是万物之源,是自然界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怎样确保它生长所需水的供应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目前,自然界可利用的水资源极度缺乏,河流径流各不相同,为了确保农作物的水资源充足,就要依靠自然力,要合理调配水资源,就一定要开展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农田水利项目的灌溉规划设计是确保项目顺利运行和项目效益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阶段。要明确考察当地的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实施必要的灌溉规划设计,为当地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设计标准,明确项目的布竣处理,在此前提下做好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较为重大的建设意义。
3.1把握科学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要深入掌握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的重要理念,逐渐完善经济与环境的互相优化调节的良性循环,以“提发展、降量化、循环重复使用”为下个环节的目标。政府提出优化总量减排的实质性目标,要贯彻落实与各部门订立污染减排的责任同意书,把水环境保护项目归结到重要日程上来。并且要与各地政府订立减排责任书,把减排内容落实到各年指标中来,并提出完善明确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和记录措施,贯彻落实减排目标实现的考核体制。
3.2实行以增强用水利用率为目标的需水管理战略
当前我国各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不佳,所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大型项目建设布局都一定要把水资源当做关键的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起到水资源在促进发展结构调整方面的根本性和引导性作用。要科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整改,深入建立改善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和谐的产业布局,把节约用水与经济结构优化整改进行科学结合;在降低无效蒸发和渗漏损失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用水效率;采取循环用水措施来增强工业用水利用率;加大对节水设备的推广力度、调整供水管网、避免水源浪费,强化城市生活节水水平;设置必要的水源控制红线,综合推广节水型社会的创建。
3.3实行以水功能区管理为依据的水资源保护方案
我国水资源恶化情况逐年上升,缺乏根源性的控制,要采取增强工业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实施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措施,科学运行化肥农药,加大对生活垃圾及禽畜污染物的处理力度,降低污染物向河湖中的排放量。采取点源、非点源与内源协调治理、水质保护与水量分配相一致的措施,要确保在水功能区把握纳污红线,综合分析分期入河污染物排放量的限制规划方案,确保污染物入河量不超标,贯彻执行以水功能管理为依据、源头管理与末端制约相协调的全面防污减灾措施,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
四、总结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政府部门也都意识到对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在不断地提出一些应对措施,都有了效果,我们要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理念,结合法律条款、行政手段、教育措施等方式来对水资源的环境进行监督,各水资源管理单位要各司其职,防止新的生态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刘莉,张晓婉.生态工程在水资源保护利用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4(8):168-169.
[2]颜京松.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工程战略(一)[J].水资源保护,2004,19(1):22-24.
[3]巴雷.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生态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0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