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早期,研究者们对社会比较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在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和条件下(when)社会比较信息会被检索为自我评价的基础。而后研究焦点开始转向研究什么因素(what)影响着社会比较的结果。国外诸多的研究发现,比较者的自我概念(无论是特质的还是状态的)会影响着比较结果,但由于在研究程序或对某些概念操作定义上的不一致,导致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是迥异。本研究主要考察自我的两个重要方面自我结构和自尊对社会比较结果的影响,同时还探讨生活中不同的比较类型以及不同的比较信息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结果的影响。最主要的目的是根据本研究的设计以及得出的数据尝试去分析导致同一文化背景下前人研究结果间不一致以及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研究结果存在异同的主要原因。研究1主要采用代表东西方文化的启动材料,分别启动大学生被试的独立型自我结构和互依型自我结构,在这种启动下考察被试与积极、消极目标进行外显和内隐比较后,其情绪状态和自我评价的异同。结果显示:(1)自我结构无论是对被试社会比较之后的情绪还是自我评价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2)比较目标无论是对被试社会比较之后的情绪还是自我评价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3)比较类型对被试社会比较后情绪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被试社会比较后自我评价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4)自我结构与比较目标的交互作用显著,被独立型自我结构启动的被试其比较后的情绪和自我评价更易于与比较目标产生对比效应,被互依型自我结构启动的被试则更容易产生同化效应,不过在自我评价因变量上,这种效应差异还未达到显著水平。自我结构与比较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比较目标与比较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2探讨的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被试,即长期被互依型自我结构激活的个体,其自尊水平对不同比较信息、不同比较类型的比较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自尊水平的主效应显著,高自尊水平的被试其社会比较后的正性情绪要多于低自尊水平的被试,高自尊水平被试社会比较后的自我评价要高于低自尊水平的被试;(2)比较类型对被试社会比较后情绪以及自我评价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3)比较目标对被试社会比较后情绪和自我评价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以被试比较后的情绪为因变量上,自尊与比较目标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4)在以被试比较后的自我评价为因变量上,自尊、比较类型和比较目标三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