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宣传教育对青少年近视预防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宣传教育经验。方法以辖区内2所初级中学初一到初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仅发放近视预防手册,不进行宣传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的宣传教育。结果系统性的宣传教育可明显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治措施依从性。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宣传教育;依从性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以远视模糊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需佩戴眼睛矫正,生活质量受损,近视与沙眼、散光、白内障等眼病关系密切,患者还一出现眼球干涩、眩晕等症状,高度近视者还易并发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1]。青少年是近视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且患者越来越低龄化[2]。宣传教育是公认的投入与获益比最高的卫生管理策略。本次研究试评价宣传教育对青少年近视防治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辖区内2所初级中学初一到初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取得学校的支持;②学生不知晓此次活动。1所中学初一到初三9个班,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合计143人,纳入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12~15岁、平均(13.1±1.1)岁。诊断为近视72例,其中近视自知55例,佩戴眼镜48例。父母有近视者52例。另1所中学初一到初三11个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合计152人,纳入观察组,其中男84例、女68例,年龄11~15岁、平均(13.4±1.2)岁。诊断为近视79例,其中近视自知64例,佩戴眼镜54例。父母有近视者59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是否为近视确诊、近视自知、配镜、手术使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学生都组织进行眼视力检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裂隙灯常规检查,诊断是否有沙眼等眼病,若诊断为近视,可到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进行配镜矫正。对照组:仅发放近视预防手册,不进行宣传教育。观察组:进行系统性的宣传教育。
首先,主要进行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告知近视概念、危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自身管理防治近视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对近视防治的重视程度。
其次,进行近视主要防治措施宣教。主要包括:①合理搭配膳食,不要挑食,多食动物内脏等有益视力的食物;②连续用眼(超过30min),刻意休息一会,进行远眺、看绿色植物;③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视、手机的设备;④尽量不要用手机、平板电脑看书;⑤规律作息,避免熬夜;⑥及时诊断与治疗沙眼等眼病;⑦注意眼部清洁,不要以未洗过的手揉眼、按压眼球;⑧不要在车上、不行状态下看书;⑨手与笔尖的距离超过3cm;⑩阅读时坐姿正常;?多运动,多开展户外运动[3]。
最后,进行现场答题,重点讲解易被忽略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督促、提醒,传授简单的自我督促管理训练方法。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宣教前、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文提到的11个近视眼防治行为落实情况。其中第3题、第6题,为选答题,主要针对已患病者,其余为必答题。采用0-4分制评价,分别表示完全没有做到、基本没有做到、一般、基本做到、完全做到。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问卷均完整回收,无1份问卷不合格。6个月后,观察组第1、2、3、4、5、8、9、10、11号防治措施依从性评分高于对干预前、同期对照组,对照组第4、7、8号防治措施依从性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第7号防治措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及时诊断与治疗沙眼等眼病38.10%(8/21)、及时配镜矫正或更换度数不足、效果不好、质量不合格的眼镜率16.67%(5/30),低于观察组95.0%(19/20)、65.6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系统性的宣传教育可明显提高青少年防治近视措施依从性。需注意的是,不同措施依从性评价仍存在显著差异,与人对行为习惯的依赖程度,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时间有关[4]。系统性的宣传教育应重视方法、内容管理。提高青少年对近视的重视程度,提升自控能力,构建外界支持体系[5]。
综上所述:系统性的宣传教育可明显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治措施依从性;针对评分仍偏低的措施,应强化宣教,与学校家属合作,加强主动干预。
参考文献:
[1]熊期,曾宪涛,蔡小军,等.近视与开角型青光眼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2014,14(5):618-624.
[2]华文娟,伍晓艳,万宇辉,等.父母近视与儿童近视关联的遗传和环境共享因素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288-1291.
[3]王赟,谌丁艳,熊华威,等.我国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80-385.
[4]张娟美,吴建峰,毕宏生.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4,34(12):1193-1196.
[5]王丽娟,吕晴,高玉霞.学龄期儿童近视防治与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470-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