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丛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头穴丛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CIR)后脑水肿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法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头穴丛刺组(头穴丛刺组),各组随机分成再灌注后6h、24h、48h、72h、120h五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实验观察:(1)干湿重法测量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脑水含量的变化;(2)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CIR后AQP4的表达及头穴丛刺法对其的影响;(4)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浆TNF-α含量及头穴丛刺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含量升高,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穴丛刺组在再灌注后6h、24h、48h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2h、120h时均可见脑水含量明显减少,优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完整,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形态正常,各时间段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梗死灶出现;模型组缺血脑组织存在明显的水肿,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以再灌注后48 h和72h为著;头穴丛刺组于再灌注后72h、120h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降低,神经元数量及新生毛细血管增多。(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于再灌注后6h~72h,头穴丛刺组于再灌注后6h~120h,AQP4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于再灌注后24h~120h可见AQP4表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大鼠于6h~72h时间点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头穴丛刺组血浆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于再灌注后24h~72h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头穴丛刺法能够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水含量,减轻脑水肿。(2)头穴丛刺法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以及炎症反应程度,促进缺血区损伤神经元的修复、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增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揭示头穴丛刺法的神经解剖学可塑性。(3)头穴丛刺法能够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4)头穴丛刺法能够降低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浆TNF-α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1.1 中风的概念及其溯源
  • 1.2 中风的病因病机
  • 1.3 中药治疗
  • 1.4 针灸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 2.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 2.2 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及 TNF-α的作用
  • 2.3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 3. 头穴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3.1 头穴疗法的起源与沿革
  • 3.2 头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的建立
  • 2.3 动物排除标准
  • 2.4 处理方法
  • 2.5 针刺选穴及针刺操作方法
  • 2.6 脑水含量的测定
  • 2.7 HE染色和AQP4的测定
  • 2.8 血浆 TNF-α含量的测定
  • 3.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
  • 2.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3.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AQP4表达的影响
  • 4.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 TNF-α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实验性 MCA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 2. 针刺方案的选择
  • 3.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 4.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5.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AQP4表达的影响
  • 6. 头穴丛刺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 TNF-α水平的影响
  • 7. 对头穴丛刺疗法的机理探讨
  • 8.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应昆“益智头穴线”治疗智力障碍经验[J]. 中国针灸 2019(12)
    • [2].蛇头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9)
    • [3].分期电针联合头穴久留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6)
    • [4].头穴久留针联合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0)
    • [5].电针头穴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2(02)
    • [6].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7].腹针配合电针头穴治疗老年性痴呆40例[J]. 光明中医 2013(06)
    • [8].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机理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05)
    • [9].头穴丛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02)
    • [10].头穴久留针对改善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 2010(03)
    • [11].头穴久留针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 [12].超声波头穴刺激治疗痴呆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6)
    • [13].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1(08)
    • [14].头穴温针器的设计[J]. 医疗卫生装备 2019(10)
    • [15].头穴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1)
    • [16].头穴久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5)
    • [17].头穴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J]. 中医研究 2012(11)
    • [18].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0(01)
    • [19].头穴配合分支取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11)
    • [20].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4)
    • [21].听觉训练联合头穴按揉对高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06)
    • [22].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3)
    • [23].重复经颅磁刺激头穴精准定位治疗原发性失眠36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20(09)
    • [24].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3(07)
    • [25].头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26].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27].头穴丛刺治疗抑郁症[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28].头穴针刺对发育迟缓儿童智力发育及言语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11)
    • [29].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05)
    • [30].头穴动留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09(06)

    标签:;  ;  ;  ;  

    头穴丛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