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广谱高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广谱高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

论文摘要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我国及世界稻区主要害虫,培育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在前人发现普通野生稻中具有两个新基因的广谱高抗稻褐飞虱抗源的研究基础上,把抗性基因进行定位,为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选用对稻褐飞虱具有广谱高抗性的普通野生稻资源“2183”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药培养获得抗性纯合体,与感虫性材料TN1杂交和测交,获得TC1F2作图群体,用稻褐飞虱生物型2对群体进行抗性鉴定。选择覆盖水稻全基因组的微卫星标记239对对两个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利用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作图,发现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中部三个SSR标记RM273、RM6506和RM252与一个抗性基因共分离,遗传距离分别为6.0cM、12.4cM和10.4cM,该基因被定位在第4染色体上的RM273和RM6506两个标记之间。利用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所有已定位的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该基因不连锁,证明该基因是新的抗性基因,暂定名为bph18(t)。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近端的SSR标记RM17与另一暂定名为bph19(t)的抗性基因距离是16.7cM,在其附近未找到另外连锁的标记,因此确切的位点还不知道。但与同在第12染色体上的Bph1、bph2、Bph9、Bph10(t)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褐飞虱
  • 1.1.1 发生与分布
  • 1.1.2 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 1.1.3 褐飞虱的可持续管理及抗性品种的作用
  • 1.2 水稻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DNA分子标记发展概述
  • 1.3.1 DNA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 1.3.2 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及特点
  • 1.3.3 DNA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 1.4 水稻基因定位策略
  • 1.4.1 标记基因法
  • 1.4.2 初级三体分析法
  • 1.4.3 相互易位系法
  • 1.4.4 DNA分子标记法
  • 1.5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应用
  • 1.5.1 基因定位
  • 1.5.2 多态性分析
  • 1.5.3 追踪亲本遗传物质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动态
  • 1.5.4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1.5.5 构建指纹图谱
  • 1.5.6 用于种质鉴定和品种分类
  • 1.5.7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 1.5.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标
  • 1.6.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药品、试剂及配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标记群体的构建
  • 2.2.2 抗性鉴定
  • 2.2.3 水稻总DNA的大量提取及其检测
  • 2.2.4 SSR分析及结果的PAGE检测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稻褐飞虱抗性鉴定
  • 3.2 DNA质量检测
  • 3.3 抗性基因的SSR标记
  • 3.3.1 SSR引物的筛选
  • 3.3.2 抗性基因标记
  • 第四章 讨论
  • 4.1 野生稻的资源利用
  • 4.2 微卫星标记水稻基因的优点
  • 4.3 稻褐飞虱抗性基因标记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广谱高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