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5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科住院区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年收治于我科急诊科住院区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患者102例和对照组(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患者9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住院区域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住院区域;效果
急诊住院区域包括急诊ICU、急诊病房,主要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有潜在的护理风险存在,如果不及时预防、处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1]。本文在急诊住院区域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年收治于我科急诊科住院区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患者102例和对照组(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患者9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平均35.41岁;车祸22例,外伤39例,重症肺炎32例,中毒5例。实验组男52例,女50例,年龄平均36.12岁;车祸29例,外伤30例,中毒5例,重症肺炎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中使用相同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风险护理小组成立风险护理小组成员主要由丰富经验、且对急诊住院区域护理、器械、操作熟练的护理组长、N3层级、护士长和有较高学历的医护人员组成。根据急诊住院区域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风险预防制度并进行实施。制定急诊护理的紧急预案,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护理质量管理、安全性管理要制定持续性改进方案,使护理风险制度更完善。
1.2.2对医疗设备及备用药品等进行完善急诊科住院区域患者一般病情急且较严重,护理人员对出现的紧急事件进行正确处理,最大能力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急诊科医疗器械及备用药物进行完善,并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医疗器械的操作熟练程度,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配伍禁忌等。对于不常用的医疗器械也不能忽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完善,对于抢救药品进行定期检查,避免药物过期[2]。
1.2.3完善护理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增强工作效率,医护人员一定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正确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重视护理的每一个环节,细化护理流程,加强护理核对措施,避免差错的发生。对于发生的重大意外事故,制定重大意外事故患者应急治疗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护理人员值班数量。
1.2.4加强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开导和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急救效率。
1.2.5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从专业技术能力和与患者沟通能力两方面进行培训和实施,提高患者自身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
1.2.6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在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外,还要用高度的爱心、同情心及责任心,护理过程中,掌握沟通技巧,态度和蔼,多从患者角度去考虑问题,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护理过程中,切实执行护理告知制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结果给予预先告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和理解[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差错、缺点、意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急诊患者护理效果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急诊科住院区域病人,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较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使预见性较差,导致死亡率较高,在急诊住院区域护理中存在风险也较高,对其处理不当,常有医患纠纷的发生。归纳汇总2015年我科住院区域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对急诊科住院区域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
针对以往的急诊住院区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中不能有效减低或避免风险的发生;急诊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上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护理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情况,或有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同虚设,出现护理风险;急救器械和急救药物、物品储备不全或不完整,延长抢救时间和耽误抢救时机;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较差,使风险发生率增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增加护理风险等。
本研究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取得良好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急诊住院区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11.76%下降到2.94%),护理质量提高。由此表明,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和陈莉[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急诊住院区域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爱芬.风险管理理念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5,02:280-280.
[2]何婷,杨彩云,张子辉.护理风险应对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93-93.
[3]张丽英.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158-158.
[4]赵慧晶,韩传映,方勤.护理管理在急诊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759-760.
[5]陈莉,吴萌,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737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