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对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探讨及生态制剂的干预作用

体外循环对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探讨及生态制剂的干预作用

论文摘要

前言近年研究证实,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病人的肠道是导致毒血症、脓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重要器官。它既是损伤的“靶”器官,又是损伤的始动因素。及早实施肠道(特别是肠粘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肠上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在维持上皮细胞极性及调节肠屏障的通透性中发挥重要作用。CPB损害肠粘膜屏障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CPB是否通过影响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而破坏肠粘膜的完整性,增加肠粘膜通透性并造成细菌易位和内毒素血症,迄今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既往研究主要采用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肠道灌注及氧供等措施,对CPB期间肠道屏障功能加以保护,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从源头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肠道内潜在致病菌和内毒素,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增强肠道的物理屏障和免疫功能,从而减少CPB后细菌易位和炎症反应,对于降低并发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将具有重要意义。业已证实,生态疗法可重建胃肠微生态平衡,维持胃肠粘膜屏障,从而可减少菌群易位和内毒素血症。所谓生态疗法,通常包括选择性清洁肠道措施(selectivedeconta-mination of digestive tract,SDD)与微生态制剂的应用。Bengmark指出,生态免疫营养是21世纪的一大挑战,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鉴于CPB应激反应的特殊性以及SDD和微生态制剂的上述作用,本研究除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探讨CPB对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外,还将进一步探讨生态疗法用于CPB后肠屏障保护的可行性。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亦为临床减少CPB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350~450g。2、主要试剂及药品: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标准品(Sigma公司,美国),TNF-α、IL-6、IL-10免疫组化试剂盒(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水合氯醛(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抗occludin、ZO-1抗体(zymed公司,美国),)金双岐(丽珠医药集团),SIgA双抗夹心放免法试剂盒(邦定公司提供),妥布霉素(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20%乳果糖(云南通用善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大蒜素(厦门鱼肝油厂)。3、主要仪器:高速离心机(TDL—SA);三用电热恒温水浴箱(DH)’—600);多功能振荡器;倒置显微镜(OLYMPUS—Ix70 Model,Japan);RX-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Technicon公司);TKR-200C小动物呼吸机(江苏特力麻醉呼吸设备公司);特制微型膜肺(广东科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采);小型蠕动泵(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BT002300M型)。二、实验方法1、大鼠CPB的建立取雄性SD大鼠,以10%水合氯醛350 mg·kg-1腹腔内注射麻醉,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通过微型化CPB环路设备,经右颈静脉腔房引流、左颈动脉灌注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2、实验分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SH、CPB、Y和SDD四组,CPB组24只,其余每组8只。SH组: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operated group,SH),大鼠只在相应部位插管,但不进行CPB转流。CPB组:分设CPB60min结束时和停CPB后2、4h时三个相点。Y组:为益生菌组,在实验开始前7天,每日用金双岐(由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制剂,含活菌数1亿/g)悬液2ml灌胃。SDD组:为选择性消化道去污组,在实验开始前3天,每日用三联抗生素悬液2ml(妥布霉素100 mg+20%乳果糖5m1/kg+大蒜素10mg/kg)灌胃。3、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1)围CPB期血液动力学变化;(2)血浆DAO活性、D-乳酸、LPS浓度的变化(化学法);(3)血浆IL-6、IL-10、TNF-α和sIgA的变化(放免法);(4)远隔脏器的细菌易位,肠上皮组织病理检查(光镜);肠粘膜超微结构的检查(电镜);(5)肠粘膜Octludin和ZO-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实验结果一、各组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变化1、血浆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变化CPB组各时相点血浆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均明显升高,与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CPB后2h时最高(P<0.05)。而SH组的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Y组和SDD组血浆中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与CPB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LPS浓度变化和远隔脏器的细菌易位CPB组静脉血浆LPS浓度和远隔脏器的细菌易位率逐渐升高,且在停CPB后4h达高峰,而SH组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和SDD组血浆中LPS乳酸浓度和远隔脏器的细菌易位率,与CPB组相比明显减少(但仍高于S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各组大鼠血浆和小肠组织sIgA浓度的变化CPB组和SDD组血浆和小肠组织sIgA浓度明显降低,与S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血浆和小肠组织sIgA浓度均升高,与CPB和SD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S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血浆丁NF-a、IL-6和IL-10水平变化Y组、SDD组和CPB组血浆TNF-a、IL-6浓度明显升高,IL-10浓度明显降低,与SH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和SDD组血浆TNF-a和IL-6浓度明显下降,IL-10浓度明显升高,与CP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中血浆TNF-a、IL-6水平在CPB60min达高峰(P<0.05),之后略有下降,停CPB后4h时再次升高;血浆IL-10水平在CPB60min最低,之后略有回升,停CPB后4h再次降低(P<0.05)。四、各组大鼠肠粘膜形态学改变1、HE染色光镜观察SH组大鼠除肠粘膜下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外,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CPB组大鼠肠粘膜层变薄,部分绒毛萎缩,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出血、水肿,中央乳糜管扩大,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停CPB后2h时点改变最显著。Y组和SDD组小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毛细血管充血减轻,未发现明显的粘膜上皮脱落。2、透射电镜观察SH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胞连接结构正常,细胞器基本正常。CPB组小肠上皮微绒毛脱失,线粒体内质网空泡变性,紧密连接不清,且在停CPB后2h时点改变最为显著。Y组和SDD组小肠上皮有轻微微绒毛脱失,线粒体内质网空泡变性,但紧密连接较明显。五、各组大鼠肠上皮中occludin和Z0-1蛋白表达的变化1、免疫组化结果SH组中可见occludin和Z0-1蛋白均匀一致地分布于小肠上皮顶端细胞的边缘,呈蜂窝状或线状。而CPB组的occludin和Z0-1蛋白分布不均,染色变淡,以停CPB后2h改变最为显著。而Y组和SDD组的改变明显减轻。2、Western blot结果SH组occludin p65和Z0-1p220呈现高密度带;CPB组两条带明显减弱,活性降低,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5),以停CPB后2h改变最为显著。与CPB组比较,Y组和SDD组occludin和Z0-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低于SH组(P<0.05)。六、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与肠屏障功能的关系为探讨CPB后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肠粘膜功能的关系,将CPB后肠上皮细胞occludin和Z0-1蛋白的表达和血浆DAO和活性和D-乳酸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血浆DAO和活性和D-乳酸浓度呈负相关(r2=0.8063,0.7312;r2=0.8228,0.8248,P<0.05)。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与炎症介质的关系为探讨CPB对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机制,将CPB后肠上皮细胞occludin和Z0-1蛋白的表达及血浆DAO活性、D-乳酸浓度和血浆TNF-a和IL-6水平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血浆TNF-a、IL-6水平呈负相关(r2=0.678,0.6117;r2=0.5530,0.5309,P<0.05)。血浆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和血浆TNF-a、IL-6水平正相关(r2=0.5565,0.6934;r2=0.7073,0.5549,P<0.05)。结论1、CPB后肠粘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是CPB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2、益生菌预处理可抑制CPB后炎症反应,降低肠道细菌易位率;增加小肠上皮occludin和Z0-1及小肠组织sIgA水平,从而改善CPB后大鼠肠屏障功能。3、选择性消化道去污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减轻CPB后内毒素血症及上调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对CPB后肠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益生菌疗法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免疫功能作用强,副作用小,且经济安全。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中文论著摘要
  • 英文论著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论文一 体外循环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机制的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二 益生菌和选择性消化道去污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五、图片
  • 六、参考文献
  • 七、附录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体外循环对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探讨及生态制剂的干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