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

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

论文摘要

近代以来,随之西方“法治”观念传入中国,引起了国人对本土法文化的关注和反思,一部分学人以西方法为先进文明的标尺对中古法展开批判,另一部分学人则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着力于在传统中寻找类似西方法的观念,并力图勾勒中古法的理论体系。但遗憾地是,多数对中古法的研究只是局限于西方法或现代法框架内,不能切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而他们对西方法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发掘出法的真正含义。针对前人对古代法思想研究的种种不足,本文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工程,其功能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维护特定条件下社会秩序。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能够体现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尊严,实现人的理想。基于这个角度,本文借鉴思想史、社会史的方法,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以先秦儒家为切入点,“陈述”古代社会的结构和秩序状态,分析不同思想学派对社会秩序及其实现方式的思考,进而厘定出能够实现法的目的、价值的中古法的范畴,以便为现代法理提供借鉴。 先秦儒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的“无道”时代,整个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面对国际社会中霸权对王权的藐视,大小诸侯国“不务德而兵争”的残酷厮杀,国内社会中的以臣弑君、以下犯上的等级失衡,家庭生活中的子弑其父、无孝无悌的道德失范,先秦儒家在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下,完成了对“有道”秩序的构想,希望以此为标尺,化无道为有道,创造一个君臣相正、诸侯相安、等级相序、家庭和睦的和谐社会。先秦儒家还提出了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案。一方面,他们试图以礼乐文化为主,刑法文化为辅的方式从人的外部入手、依靠外在力量而实现:另一方面,他们更希望从人的内部入手、依靠人的内在力量实现。换言之,即通过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对理想秩序的体认,而产生的道德行为的自觉。对于这种对理想秩序的设想和实现方式,本文以国际秩序、等级秩序和家庭秩序为题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国际秩序中,先秦儒家把生活在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人一律视为天下之民,一视同仁。认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无论是谁代“天”牧民,都要主持社会正义、利群为公、大公无私、诚信无欺、普济众生。以“天下为公”为思想为出发点,儒家在国际秩序和国际道德问题上,提出了以天下为本位的国际和合秩序观,主张在国际交往中应以“仁”、“仁义”为道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我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法思想的研究
  • 二、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三、先秦儒家法思想问题的提出
  • 四、现代法理学中的法与法思想
  • 五、现代法学理论对古代法研究的启示
  • 六、法思想视野中的秩序与人
  • (一) 秩序
  • (二) 人与“人为秩序”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先秦儒家法思想的秩序与人
  • 第一节 先秦社会秩序的“无道”
  • 一、先秦社会秩序的动荡
  • 二、秩序动荡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
  • 第二节 先秦儒家对“有道”秩序的构想
  • 一、儒家的天人关系论
  • 二、儒家视野中的“有道”秩序
  • 三、“有道”秩序下的理想“人道”
  • 第三节 “有道”秩序的实现
  • 一、外约——礼乐为主刑法为辅
  • 1、礼乐文化
  • 2、刑法文化
  • 3、儒家在礼乐文化和刑法文化中的选择
  • 二、内省——人性的反思和人格的理想
  • 1、儒家对人性的反思
  • 2、内省的目标——理想人格
  • 3、理想人格的实现
  • 第二章 先秦儒家法思想中的国际秩序
  • 第一节 儒家对理想国际秩序的构建
  • 一、春秋时代的国际秩序法则——道义
  • 二、儒家对春秋国际秩序原则的发展——“仁爱天下”
  • 第二节 理想国际秩序的实现
  • 一、“为仁由己”、礼敬邻邦
  • 二、“盟”的强力约制
  • 第三章 先秦儒家法思想中的等级秩序
  • 第一节 先秦儒家视野中的理想等级秩序
  • 一、先秦社会的等级结构
  • 二、先秦儒家对理想等级秩序的构想
  • 三、理想等级秩序的实现
  • 第二节 为君之道
  • 一、为君之“仁”
  • 二、“仁”臣
  • 三、“仁”民
  • 四、不“仁”之君
  • 第三节 为臣之道
  • 一、“忠”于所事之君
  • 二、“忠”于社稷
  • 三、“忠”的实践
  • 四、不“忠”之臣
  • 第四章 先秦儒家法思想中的家庭秩序
  • 第一节 孝——为子之道
  • 一、孝的“德法”理论
  • 二、“德法”之孝的实践
  • 三、孝的刑法保障
  • 第二节 敬——为弟之道
  • 一、敬的“德法”理论
  • 二、“德法”之敬的实践
  • 第三节 顺——为妇之道
  • 一、顺的“德法”理论
  • 二、“德法”之顺的实践
  • 三、顺的“刑法”保障
  • 第五章 儒家法思想的特点——兼与道、法家两家之比较
  • 第一节 道家法思想主题及其实现
  • 一、道家法思想的主题——自然秩序
  • 二、道家法思想中的“人”——无治之人
  • (一) “治人者”以“无治”治人
  • (二) “治于人者”寡欲以自治
  • 三、道家对“违法”之人的对策——返朴归真
  • 第二节 法家法思想的主题及其实现
  • 一、法家视野中的理想秩序
  • (一) 法家法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二) 法家法思想的理论奠基
  • 1、进化的历史观
  • 2、务实的价值观
  • (三) 法家的理想秩序
  • 二、法家法思想中的“人”和“法
  • 三、法家理想秩序的实现——严刑重罚
  • 第三节 儒家法思想的特点
  • 一、秩序观:人类社会中自然秩序
  • 二、理想秩序实现的主要途径:人的主体自觉
  • (一) 儒家法思想对“人”和“人道”的关注
  • (二) 人的主体自觉对理想秩序实现的决定性作用
  • 第四节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先秦军事训练思想初探[J]. 军事历史 2015(03)
    • [2].先秦外交辞令之“外交”解读[J]. 语文学刊 2011(12)
    • [3].先秦时期体育习射的若干问题分析[J]. 兰台世界 2013(09)
    • [4].先秦时期残疾人救助思想浅论[J]. 中州大学学报 2009(02)
    • [5].先秦“自然法”思想略论——以老子和孔子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 2013(05)
    • [6].先秦与古希腊美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03)
    • [7].秦在巴蜀地区的统治模式初探[J]. 黑龙江史志 2015(11)
    • [8].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我看先秦历史著作中的虚构现象[J]. 青年文学家 2012(26)
    • [9].先秦罕见助动词浅析[J]. 语文学刊 2012(16)
    • [10].先秦疆界制度浅议[J]. 东南文化 2008(06)
    • [11].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考证[J]. 大众文艺 2015(09)
    • [12].先秦礼器概貌研究[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13].古希腊和先秦体育观之比较[J]. 今日科苑 2009(16)
    • [14].先秦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J]. 农业考古 2009(06)
    • [15].先秦时期我国水井作用探析[J]. 人民珠江 2016(06)
    • [16].先秦时期的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7].先秦兵家军事激励思想探析[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01)
    • [18].先秦诸家设计思想意识比较微探[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11)
    • [19].先秦盟誓档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启示[J]. 兰台世界 2008(10)
    • [20].论先秦时期的手搏武术[J]. 兰台世界 2013(36)
    • [21].先秦铅器及相关问题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2].先秦令书之概念论析[J]. 档案 2016(07)
    • [23].鱼与先秦祭祀[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3)
    • [24].试析先秦时期的反贪惩贿制度[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5].先秦农业中的虫灾简析[J]. 农业考古 2016(04)
    • [26].先秦名实观向魏晋言意之辨的转型[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5)
    • [27].对我国先秦医学源流的初步探索[J]. 建材与装饰 2018(43)
    • [28].明清以前岭南小说的海洋叙事分析[J]. 名作欣赏 2014(26)
    • [29].先秦时期“一二+NP”的特殊意义[J].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1)
    • [30].先秦军旗考述[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标签:;  ;  ;  ;  ;  ;  

    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