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胶囊针炙火罐加刺血疗法治疗蛇窜疮33例疗效观察

排毒胶囊针炙火罐加刺血疗法治疗蛇窜疮33例疗效观察

张立(吉林省敦化市康源皮肤专科门诊1337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128-02

【摘要】目的探讨排毒胶囊,针炙火罐治疗加刺血疗法蛇窜疮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口服排毒胶囊,外用针炙火罐加刺血疗法,对照组32例,只采用口服排毒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4%,对照组为71.8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胶囊加针炙火罐治疗蛇窜疮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

【关键词】蛇窜疮排毒胶囊针灸火罐加刺血疗法

中医认为,蛇串疮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甚而致,或因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挛结,并感毒邪而成。我门诊部在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口服排毒胶囊,外用针炙火罐加刺血治疗蛇窜疮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65例蛇窜疮患者均为本门诊收治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等,均符合蛇窜疮的诊断标准,多发于胁间及三叉神经额部,有少数几例病人发于四肢和脐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两组年龄在20—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首先选取穴位,用碘伏常规消毒,先取患者龙眼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二、三骨节之间恒纹尽处)三棱针点刺挤压,有黄色黏液或血溢出,基础1-2滴即可。龙头穴(蛇串疮延伸之端),龙尾穴(蛇串疮最先出现之处)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刺部位拔罐,以求恶血尽祛。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该处,不必包扎,以以上三穴为主穴,每周三次。配穴:内关(定位:腕横纹五寸,掌上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穴穴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挠侧弯曲机件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身前区级-正中神经,动脉-指身屈肌-旋前方肌,操作:直刺1寸),曲池(定位:屈肘,当横纹外端凹陷中,解剖:挠侧腕长肌腱起始部,肱挠肌的挠侧,有挠返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测深层为挠神经本干。操作:直刺1-1.5寸)阴陵泉(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取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取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解剖: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瓣膜肌腱与半腱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侧除隐神经之外,还有与神经伴行的大隐静脉。该静脉位于该穴的皮下,针刺应注意避开。针刺小腿深筋膜,经肱骨内侧的缝匠肌,半膜肌及半腱肌等各肌附着处的肌腱。向后经肱骨内侧缘进入肌。以上诸肌由股神经,坐骨神经等支配。膝下内动脉,向内下方,经胫侧副韧带,和胫骨内侧髁之间,参加膝关节网,并发之营养胫骨及附近肌腱。操作:直刺1-2寸)三阴交(定位:内髁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操作:直刺1-1.5寸。附注:孕妇禁针。)病灶在脐上区加刺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一,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穴法去,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只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模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步,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测固有神经。操作:直刺0.5-1寸)病灶在脐下区加刺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筋膜-胫骨后肌。操作:直刺1-2寸)病灶在面额区加刺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腘下孔凹陷中。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眼轮匝肌,提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睛明(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与眶内侧壁。操作:用手指向外侧轻压眼球,以加大进针间隙,使眼球固定,避免刺中。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勿紧贴,略朝后外呈85度夹角,缓缓刺入0.2-0.6寸。深刺可达1-1.5寸。不宜提插或大幅度捻转。针尖透过眼睑后,始终有空松感。)在下眼睑区加头维(定位:额发际直上0.5寸,《针灸甲乙经》在额发际,夹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解剖:在再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的额颖支。操作:平刺0.5-1寸。附注:《甲乙经》禁不可灸)阳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一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双从分布操作: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在下额区加颊车(定位:下额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肌咬肌隆起处。解剖:在下额角前方,有咬肌,有咬动静脉,布有耳大静脉,面神经及咬肌神经。操作:直刺0.3-0.5寸。)地仓(定位:口角旁0.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颊车。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刺入穴后,采取提插捻转,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口服排毒胶囊(由板蓝根,龙胆草、黄柏、黄连,黄芪,大黄,公英等组成),每次3粒,每日服3次;对照组只采用排毒胶囊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随访半年。

1.3疗效标准痊愈:为水疱及红丘疹全部消退,局部无刺痛感,略有轻度色素沉着,观察半年,未遗有预后神经痛;显效:为水疱及红丘疹完全消退,偶尔有疼痛感;一月后,痛感消失。好转:水疱及红丘疹部分消退,经常有痛感。无效:因不能按要求治疗或中断治疗,病情无变化,有效率以痊愈为显效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体包做资料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1治疗结果见表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8,p<0.05)。治疗组为水疱及红丘疹消退无刺痛感为(10.1加减5.4)天,对照组为(14.9加减7.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

2.2治疗组在刺血,针灸,和火罐时有2例水疱破溃和局部轻度感染,在口服阿莫西林,外用雷凡奴尔一周后炎症消失。

2.3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在随访半年期间,治疗组未见新发皮疹及神经痛,对照组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

3讨论

蛇窜疮,中医亦称为“缠腰火丹[1]”,“蜘蛛疮[2]”等名,中医学认为此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经火甚所致,或因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并感斜毒而成。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初次感染此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沿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的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下,可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神经元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蛇串疮)。偶尔,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运动神经根,引起肌无力,或相应地区的皮肤发生麻痹。本病多发生于胸背部,腰骶部,颈部及三叉神经部。排毒胶囊中的板蓝根,黄柏,黄连,黄芪,大黄,公英等,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配合针灸火罐加刺血疗法,即可达到泻肝火除湿热排毒的效果,又可使由于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神经根引起的肌无力和发生麻痹的神经激活并使疼痛减轻。此治疗方法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  ;  ;  

排毒胶囊针炙火罐加刺血疗法治疗蛇窜疮33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