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深入,国有林各经营主体的利益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这场改革能否进一步进行与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寻求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点,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现阶段国有林区利益主体责权利改革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以博弈理论为基础,以制度政策为载体,探索国有林各利益主体在责、权、利方面的平衡点,为进化国有林区林权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可操作性政策建议,促进国有林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所界定的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利益主体为国家、林业企业及国有林区职工群众三方。论文首先对国有林区历史进程中国家、国有森工企业、职工在经营利用国有森林资源的过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了梳理,发现利益主体责权利严重不统一,是阻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阻碍目前国有林权改革无法顺利进行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从博弈的参与人、博弈目标责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博弈的假设条件、博弈对策所遵循的条件以及将制度设计作为林权改革责权利三个方面综合博弈载体等方面,构建了国有林权改革利益主体博弈模型理论框架。其次,从国有林权改革权利博弈均衡、利益博弈均衡、责任博弈均衡三个层面,构建了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博弈模型,求得各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即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解析。(1)构建了国有林权改革权利博弈模型。分别构建了国有林木资源所有权在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博弈均衡模型、从经营创新博弈模型,处置权博弈模型和对收益权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林木资源所有权在公有与非公有制并存的条件下,林木资源所有权采取公有制与非公有有制并存的形式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完全的公有制会导致国有森林资源“公共地悲剧”问题,过度的私有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解决林木资源所有权在公有与非公有制并存的问题,目前比较合理的方式是进行林木流转。(2)构建了国有林权改革利益博弈均衡模型。根据政府与林业企业,政府与国有林区职工群众,林业企业与国有林区职工群众三种形式的博弈关系构建利益博弈模型,确定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情况下,政府、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区职工群众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取决于各个博弈过程中的收益,即收益的大小决定了政府、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区职工群众对林业经济(政策)方面投入和不投入的概率。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无论是政府、林业企业还是国有林区职工群众只有在投入的期望值大于不投入的期望值下,才会首先采取对林业经济(政策)投入策略,相反采取不投入策略。当各方利益不能合理分配,那么参与人不会选择对林业经营活动投入这个劣策略。(3)构建了国有林权改革责任博弈均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行按责任获取合理利益是关键,决定了利益主体选择充分履行责任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不充分履行责任也能获得相同利益使得利益主体选择不充分履行责任为最优解,但是这种情况最终将阻碍林区经济、资源、生态发展。根据责任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明确了政府、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区职工群众各自应履行的责任。最后,从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责权利统一方面构建了博弈综合模型并进行改革制度的设计与对策分析。在权利、利益、责任三个层次,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博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制度政策为载体建立了国有林经营主体责、权、利三方统一的综合博弈模型。制度改革博弈主要包括强制性制度改革博弈和诱致性制度改革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性制度改革博弈研究下,当参与人为非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参与人与政府都不选择改革的条件下,双方都会获得新制度带来的收益,这也是强制性制度改革博弈的最优均衡解。参与人为既得利益者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强制性制度改革博弈无法达到纳什均衡。诱致性体制改革博弈研究下,通过设计伊春国有林权改革的诱致性制度博弈模型,得出以下结果:当政府与林业企业(国有林区职工群众)都不进行林权改革时,大家都得不到新制度带来的利益,当然也不会有损失,因此双方得益均为零;当政府与林业企业(国有林区职工群众)都选择进行改革时,大家都会获得新制度带来的收益;当政府或林业企业(国有林区职工群众)一方寻求变革而获得收益,不变者没有收益。这说明只有政府和参与者都选择进行改革才能双赢,即达到纳什均衡。综上,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构建科学的林权制度。其中,明晰、合理、市场化的权利制度是国有林权改革的核心;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国有林权改革的驱动力;以责任为指导,并充分履行各方责任是国有林发展的保证。为确保国有林权改革顺利进行,提出了利益改革博弈对策、权利改革博弈对策以及责任改革的博弈对策,这些保障对策是推进国有林权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 1.3.2 国内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 1.3.3 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产权的概念
  • 2.1.2 林权的概念和法律性质
  • 2.2 制度变迁理论
  • 2.2.1 动因理论
  • 2.2.2 国家理论
  • 2.2.3 对本文的理论指导
  • 2.3 产权理论
  • 2.3.1 交易费用理论
  • 2.3.2 科斯定理
  • 2.3.3 对本文的理论指导
  • 2.4 博弈理论
  • 2.4.1 博弈论的内涵
  • 2.4.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
  • 2.4.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
  • 2.4.4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
  • 2.4.5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
  • 2.4.6 对本文的理论指导
  • 2.5 本章小结
  • 3 国有林权改革利益主体责权利存在的问题
  • 3.1 国有林区利益主体责权利形成过程
  • 3.2 权利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产权的排他性不明显
  • 3.2.2 产权的内容不完整
  • 3.2.3 产权主体不明晰
  • 3.2.4 产权交易市场不规范
  • 3.2.5 产权中的经营权被侵蚀
  • 3.2.6 产权中的处置权不完整
  • 3.2.7 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难实现
  • 3.3 责任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政府责任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2 企业责任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3 职工责任体系存在的问题
  • 3.4 利益体系存在的问题
  • 3.4.1 政府利益体系存在的问题
  • 3.4.2 企业利益体系存在的问题
  • 3.4.3 职工利益体系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国有林权改革利益主体博弈模型理论框架
  • 4.1 国有林权改革博弈模型参与人的界定
  • 4.1.1 参与人含义
  • 4.1.2 参与人利益及取向界定
  • 4.1.3 参与人权利界定
  • 4.1.4 参与人责任界定
  • 4.2 利益主体博弈的经济学假设与条件
  • 4.2.1 完全理性假设
  • 4.2.2 有限理性假设
  • 4.3 国有林权改革要素及相互关系
  • 4.3.1 利益与产权的相互关系
  • 4.3.2 权利与责任对立统一的关系
  • 4.3.3 利益与责任相辅相成的关系
  • 4.3.4 制度是责权利综合博弈的载体
  • 4.4 构建博弈对策遵循的条件
  • 4.4.1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 4.4.2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
  • 4.4.3 满足抵御经济危机的条件
  • 4.4.4 满足提高经济效率的条件
  • 4.4.5 满足扩大多元投资主体的条件
  • 4.4.6 满足资源稀缺性的条件
  • 4.4.7 满足提高生态效益的条件
  • 4.5 本章小结
  • 5 国有林权改革权利博弈均衡分析
  • 5.1 林木资源所有权改革的博弈均衡分析
  • 5.1.1 林木资源所有权公有制下的博弈均衡
  • 5.1.2 林木资源所有权非公有制下的博弈均衡
  • 5.1.3 林木所有权公有与非公有制并存下的博弈均衡
  • 5.1.4 结果与讨论
  • 5.2 经营创新改革的博弈均衡分析
  • 5.2.1 进化稳定策略
  • 5.2.2 利益引导与经营创新
  • 5.2.3 构建经营创新博弈模型
  • 5.2.4 结果与讨论
  • 5.3 处置权改革的博弈均衡分析
  • 5.3.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5.3.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3.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5.3.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3.5 结果与讨论
  • 5.4 收益权改革的博弈均衡分析
  • 5.4.1 构建收益权博弈模型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国有林权改革利益博弈均衡分析
  • 6.1 博弈要素界定
  • 6.2 构建利益博弈模型
  • 6.2.1 政府和林业企业利益博弈模型
  • 6.2.2 政府和国林区职工群众利益博弈模型
  • 6.2.3 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区职工群众利益博弈模型
  • 6.2.4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
  • 6.3 利益博弈的均衡分析
  • 6.3.1 纳什均衡解分析
  • 6.3.2 最大收益值求解
  • 6.4 利益协调形式
  • 6.4.1 经济协调
  • 6.4.2 政治协调
  • 6.4.3 法律协调
  • 6.4.4 道德协调
  • 6.5 本章小结
  • 7 国有林权改革责任博弈均衡分析
  • 7.1 责任博弈模型的构建
  • 7.1.1 责任与收益匹配为条件下博弈模型构建
  • 7.1.2 责任与收益不匹配为条件下博弈模型构建
  • 7.1.3 结果与讨论
  • 7.2 政府责任改革剖析
  • 7.2.1 明确林权改革方向
  • 7.2.2 合理界定政府行为边界
  • 7.2.3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7.2.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7.3 企业责任改革剖析
  • 7.3.1 生态文明
  • 7.3.2 社会责任
  • 7.3.3 科技创新
  • 7.4 职工责任改革剖析
  • 7.4.1 生态意识
  • 7.4.2 工作内容
  • 7.4.3 工作精神
  • 7.4.4 工作意识
  • 7.5 本章小结
  • 8 国有林区责权利制度博弈设计与对策分析
  • 8.1 责权利制度博弈综合设计
  • 8.1.1 强制性制度博弈设计
  • 8.1.2 诱致性制度博弈设计
  • 8.2 权利改革博弈对策
  • 8.2.1 林木资源所有权改革对策
  • 8.2.2 经营创新改革对策
  • 8.2.3 处置权改革对策
  • 8.2.4 收益权改革对策
  • 8.3 利益改革博弈对策
  • 8.3.1 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 8.3.2 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协调
  • 8.3.3 企业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及协调
  • 8.4 责任改革博弈对策
  • 8.4.1 加强对非公有林的扶持力度
  • 8.4.2 建立完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机制
  • 8.4.3 完善国有林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
  • 8.4.4 完善国有林区的养老保险和特殊风险防范系统
  • 8.4.5 完善国有林区的林区医疗保障系统
  • 8.4.6 积极推进政企分离工作
  • 8.4.7 倡导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 8.4.8 加强国有林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 8.4.9 积极推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设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停伐背景下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消费意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1)
    • [2].林区职工从事林下经济的行为选择及风险感知研究——基于黑龙江省林区职工的调查数据[J]. 林业经济 2017(05)
    • [3].林区职工从事林下经济的风险感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5)
    • [4].林区职工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0)
    • [5].能工巧匠凭手艺找到“金饭碗”[J]. 北方人(悦读) 2017(06)
    • [6].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资本再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6)
    • [7].国有林区职工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科技与管理 2013(04)
    • [8].林区二章[J]. 云南林业 2017(06)
    • [9].国有林区职工生存价值体系更新策略探析[J]. 学术交流 2011(03)
    • [10].我省棚户区改造项目让林区职工笑开颜[J]. 陕西林业 2010(03)
    • [11].浅谈如何做好林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 内蒙古林业 2010(12)
    • [1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有林区职工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 2009(04)
    • [13].全面停伐背景下国有林区职工主观福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19(04)
    • [14].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林下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学学报 2016(04)
    • [15].基于林区职工家庭视角的黑龙江省森林管护制度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4)
    • [16].转变发展方式致富林区职工──伊春市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0)
    • [17].林区职工门诊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02)
    • [18].全面禁伐后国有林区民生改善问题研究[J]. 学术交流 2015(09)
    • [19].基于动机分析的穆棱林区林业职工继续教育需求目标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6)
    • [20].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04)
    • [21].职业技术培训对林区职工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重点国有林区1001个样本职工的调查[J]. 林业经济 2019(05)
    • [22].关于做好林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9)
    • [23].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中女性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9(05)
    • [24].当好纽带桥梁 温暖百姓心房[J]. 北方人(悦读) 2018(06)
    • [25].心系林区职工[J]. 广西林业 2009(01)
    • [26].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层面理论分析[J]. 林业经济 2009(11)
    • [27].关于切实解决林区烧柴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7)
    • [28].魏殿生:以诚信为林区职工谋幸福[J]. 中国林业产业 2013(07)
    • [29].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职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经济问题 2017(01)
    • [30].林区秋色[J]. 海燕 2014(01)

    标签:;  ;  ;  ;  

    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