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宋之际政治研究 ——以桓玄、刘裕代晋为中心

晋宋之际政治研究 ——以桓玄、刘裕代晋为中心

论文摘要

论文以晋宋之际的政治(形势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选取桓玄、刘裕代晋为切入点,力图探析历史发展的逻辑。全文分上下篇,上篇主要论述桓玄代晋问题。大抵围绕桓玄势力的崛起、桓玄桓楚政权的社会政治军事基础以及桓楚代晋的失败(最关键的是桓玄与京口北府集团之间的关系)三个主要问题展开。在对大量史实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我对桓楚政权的性质给予了重新定位,即桓楚政权并不是田余庆所说的“门阀政治的回光返照”,而是以桓玄和桓氏家族为组成核心的荆楚地方社会政治势力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并藉由晋末外在客观有利的政治形势向中枢建康扩展自己政治军事影响力的结果。桓氏家族在荆州近半个世纪的经营,卵翼了一个强势的、相对独立的军事政治势力集团,桓氏家族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保护者和代表者,桓玄的崛起以及桓楚政权是建立在这个势力基础之上的。同时,论文也探讨了桓玄代晋失败与京口北府集团的关系。下篇主要论述刘裕代晋问题。也大抵围绕京口北府集团凭借登上国家政治前台、刘裕“造宋”事业的进行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政治形势和体制发展变化等三个问题来进行展开的。切实而言,刘裕的崛起主要是京口北府势力凭借强势的军事实力趁势在政治军事上寻求发展突破的结果。而刘裕“造宋”事业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是刘裕借助于军事优势不断地打破政治僵局、争取政治优势的过程。京口北府集团的兴起使得非常时期军事实力和军功打破既有的门第制度的优势,取得短时间内的优势,以致于引起国家官爵制度上的一些变化。不过,因为这些变化主要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领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大,所以对刘宋建立所具有的社会变革意义不可过于夸大。比较桓玄、刘裕代晋而言,两者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如桓玄、刘裕都是凭借地方势力兴起,这使得桓玄、刘裕阵营与政治上占据优势的建康高门士族之间关系紧张,不可避免地遭到还保有余势的建康高门士族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轻视,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同时,他们都是借助于强势的军事优势完成革鼎事业,这又导致晋宋之际国家权力结构上皇权的伸张。桓玄、刘裕皇权是直接由以强势的武力为后盾的霸权转化而来,这奠定了皇权强势的基础。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 上篇:桓玄代晋
  • 第一章 桓玄的兴起与隆安政局
  • 第一节 桓玄的兴起和隆安政局
  • 第二节 对隆安三年之后上下游政治军事对峙形势分析
  • 第二章 桓玄桓楚政权社会基础分析
  • 第一节 桓玄政治社会势力分析
  • 第二节 桓玄军事势力分析
  • 第三节 桓玄阵营里的北来降人
  • 第三章 桓玄与京口北府的关系
  • 第一节 桓玄代晋及被京口北府集团逼退出建康
  • 第二节 桓玄与京口北府的关系
  • 第三节 对荆州桓氏无法控制徐兖下游原因的分析
  • 下篇:刘裕代晋
  • 第四章 京口北府新生代势力的兴起
  • 第一节 京口北府方镇优势的形成
  • 第二节 京口北府集团政治优势的取得
  • 第三节 刘裕霸府成员构成分析
  • 第五章 刘裕以军事争取政治优势的"造宋"霸业
  • 第一节 京口北府内部的政见及权力之争
  • 第二节北伐前刘裕的政治处境——北伐动机分析
  • 第三节 刘裕北伐所动员的军事政治资源分析
  • 第四节 平定卢循之乱
  • 第五节 刘裕完成对国家方镇的控制
  • 第六章 对京口北府势力兴起所带来的政治社会影响的分析
  • 第一节 京口北府势力兴起所导致国家官爵制度上的变化
  • 第二节 不可夸大刘宋建立所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 第三节 刘裕北府与高门士族之间的文化价值冲突及其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姜夔似“晋宋间人”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论陶渊明的矛盾及苦痛[J]. 青年文学家 2017(15)
    • [3].郝懿行《晋宋书故》及其序跋所作时间再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 2015(05)
    • [4].魏晋风度与晋宋风流辨[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5].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论晋宋之际玄言诗向山水诗的演变[J]. 运城学院学报 2020(05)
    • [6].以颜延之为例看晋宋之际三教合流对士风、文风之影响[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晋宋之际佛学社会化原因初探[J]. 敦煌学辑刊 2011(01)
    • [8].晋宋山水田园诗的和谐审美内涵[J]. 宿州学院学报 2008(02)
    • [9].晋宋风致与雅人情怀——姜夔的生活模式与文化品格[J]. 文史哲 2014(01)
    • [10].晋宋简札审美比较探究[J]. 三明学院学报 2016(03)
    • [11].略论晋宋播迁与当涂民歌兴盛的关系[J]. 大众文艺 2012(05)
    • [12].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J]. 北方论丛 2015(03)
    • [13].晋宋之际文学观念的转变[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14].论谢灵运的山水美学思想[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5].晋宋“文义”与谢诗“玄学尾巴”成因[J]. 保定学院学报 2012(06)
    • [16].条分缕析 知微见著——评王永平《晋宋社会文化史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03)
    • [17].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J]. 史志学刊 2018(02)
    • [18].晋宋之际玄禅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兴起[J]. 艺术品鉴 2018(36)
    • [19].晋宋文人对汉代古诗的继承与发展——以拟古诗为例[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0].试论晋宋玄言诗及山水诗的界定[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6)
    • [21].晋宋宗室任官制度综析[J]. 浙江学刊 2011(01)
    • [22].论儒学在晋宋之际山水诗兴起中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3(04)
    • [23].晋宋之际文臣傅隆述略[J]. 社科纵横 2019(12)
    • [24].无依的孤云:陶渊明与晋宋政局[J].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1)
    • [25].晋宋之际玄禅背景下中国山水画的兴起[J]. 世界宗教研究 2016(03)
    • [26].江州隐逸文化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7].晋宋之际山水之兴与赠答诗的诗体解放[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8].晋宋之际山水之兴与赠答诗的诗体解放[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3)
    • [29].王夫之“晋宋风雅”论的内涵及其诗史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8)
    • [30].晋宋之际士人新变文化心态的佛学背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标签:;  ;  ;  

    晋宋之际政治研究 ——以桓玄、刘裕代晋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