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孔子的礼治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马国华
导师: 杨效雷,马俊民
关键词: 孔子,礼治,道德牵引
文献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无疑,礼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标识之一,也是解读整个中华文明的关键之一。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礼已经成为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颇为复杂的概念。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在先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礼这一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定:礼是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调节一定群体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又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历史概念。 本文在对礼的基本概念进行基本界定之后,随之通过对礼的起源的考察,探讨了礼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出,具有治民的功能是礼与生俱来的功能之一。详细的论述了这种礼治模式的结构、对象、成因以及其由萌芽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在此基础上,将孔子的礼治思想体系与西周以及西周以前的礼治实践和礼治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详细的考论了孔子礼治思想体系的结构、构成要素、历史渊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认为,孔子的礼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西周及其以前的礼治实践和思想的框架和模式。构成孔子礼治思想体系的依然是血缘关系、宗教祭祀、礼仪的践行、圣人的道德牵引和刑兵的暴力威慑这样五个因素。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毕竟去远古已久远,原有的礼治体系已经丧失了存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这就使孔子在继承原有礼治思想的结构模式的同时,旧瓶装新酒,对五个要素的具体的内容作了新的诠释和变革,为礼治这种统治模式找到了具有永恒价值的新的内在依据,赋予了它更为久长的生命力。它所欲达成的理想社会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在既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性的同时,又要缓和不同等级间的矛盾。孔子的礼治的实质就是调节、缓和阶级矛盾的政治思想。因此,它虽然在建构一个新的统治秩序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但在维护一个既定社会的长治久安方面却有着巨大的价值,这是孔子礼治思想在后世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礼的界定和起源
第一节 礼的基本界定
一、古代学者关于礼的基本界定
二、现代学者关于礼的基本界定
三、本文的基本理解
第二节 礼的起源
一、古代学者的论述
二、现代学者的考论
三、本文的基本归纳
第二章 礼治概说
第一节 礼治的内涵
一、学者们的基本界说
二、本文的基本理解
第二节 引法入礼
一、史前期的原始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的萌芽
二、夏商周三代部族之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
三、小结
第三章 孔子的礼治思想
第一节 仁——孔子礼治思想的内在依据
第二节 刑在孔子礼治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孔子宗教观
第四节 孔子对礼仪的态度
第五节 孔子的礼治思想中人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9-15
参考文献
- [1].荀子礼治思想与西汉礼治[D]. 徐森.上海师范大学2014
- [2].论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与相通[D]. 严瑞.安徽大学2015
- [3].试论荀子礼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D]. 职冠楠.陕西科技大学2012
- [4].贾谊政治思想探析[D]. 王贞妮.兰州大学2014
- [5].儒家思想及其对权利意识的影响[D]. 薛彦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 [6].荀子礼学思想研究[D]. 孙文持.郑州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孔子的和谐思想解析[D]. 马恒通.苏州大学2006
- [2].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研究[D]. 谢丽娜.广西师范大学2008
- [3].孔子礼学思想的哲学诠释及其政治文化意义[D]. 赵炎峰.河南大学2007
- [4].引仁入礼[D]. 王林萍.东北师范大学2007
- [5].《论语》“礼”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D]. 陈霞.青岛大学2005
- [6].论孔子的仁学[D]. 邹新.华中科技大学2005
- [7].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 李晓虹.河南大学2002
- [8].论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D]. 李琳.陕西师范大学2003
- [9].论春秋时代的礼治思潮[D]. 马菊霞.西北大学2004
- [10].孔子“为政”思想研究[D]. 明旭.浙江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