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紧张、房价高涨、生活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的可居住度呈下降趋势。通过消耗资源和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城市,已经遇到能源、土地、水资源等瓶颈,旧有发展模式无法持续。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要求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城市发展模式的转换成为现实的需要,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以“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发展新选择。许多学者围绕宜居城市展开探究。一部分学者从自然角度、人文角度探讨了宜居城市内涵;部分学者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居住的角度、功能角度、和谐社会的角度等讨论了宜居城市的标准;还有部分学者从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出发,提出群众是城市主人的思想,制定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时突出个性,建设独具特色的优美城市,创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人居环境科学、城市经营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首先,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参考城市经营理论。认为作为行政主导性国家,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推动,它需要政府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在研究中,以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作为研究手段。为分析新余“宜居城市”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并力图找出未来努力方向和动力,本文展开了“宜居新余”公众满意度评价和专家要素评价的研究与分析。宜居城市满意度评价是从公众的视角描述城市是否安全、舒适、和谐、方便。评价体系包括测评的指标,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遵循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可比性等四点原则,选择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内容作为一级指标;指标权重通过市民对于各单项指标对宜居城市的重要程度的感觉来确定,同时由市民表达对该项指标的满意程度,从而真正体现市民的主体性。通过计算分析,可以测算出居民认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最高,但科学性还待提高,他们对于经济和社会、政治具有同步需要;在满意度方面,公民对于公共服务整体评价最好。在社会发展态势方面,本市公民普遍评价积极。要素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性、区域性、可操作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等六项原则。以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为评价内容,参照建设部宜居城市研究评价标准,共邀请15位来自于新余市直机关、大专院校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官员和专家,由其确定单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指标指数值。通过调查与统计,测算出新余城市宜居性评价总分为73.67。我市社会文明水平比较重要,但是市民的主体性地位仍待尊重和强化;经济在江西相对发达,但在全国仍居中下水平;环境较为优美,空气、水质等有待改进;生活较为方便,城市交通、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功能齐全;安全体系健全,治安状况良好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宜居新余的SWOT分析,将宜居城市建设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调查列举出来,以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我市主导企业突出、新兴城市历史负载小、行政区划小,农业农民比重低、人文、生态环境良好;然而也存在区位相对居中,无明显特色,思想意识不够开放,科技投入与产出较低的一些劣势。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各类资源向中西部扩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市集聚力,然而也遇到政府治理能力滞后,省内其它中心城市的挑战,社会和谐压力等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余打造宜居城市不仅要美化城市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居民内在的生活品质。首先,围绕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值2000亿的宏伟目标,着力于四大支柱产业即冶金、光伏、电力、新材料等,打造丰富的经济基础。我们要遵守适当的政府指导,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促进市场发育,通过市场调节进行调控。其次,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行政区划变革,撤消县级行政层,实现市管乡,做到城乡管理一体化,将农村真正纳入城市视野,作为城市发展的腹地;二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将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的基本要求全面纳入城市发展框架之中,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医疗救助、交通、住宅、文化等社会发展领域形成关注全体群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体系,突出城市的服务功能。再次,我们要抓好环境建设,创造城市特色,优先做好以下三点;适当的环境治理策略;立足实际的景观设计;环境建设中的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最后,我们应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发展为人民,着力于以下三点;公民参与、信息公开、权力制约;通过多主体、多向度的参与,真正确立宜居城市的核心价值即人是城市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根本利益作为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余学院学报2019年总目录[J]. 新余学院学报 2019(06)
- [2].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研究报告——以新余市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2)
- [3].新余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设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 2020(03)
- [4].新余八斗桥和八百桥[J]. 收藏界 2019(06)
- [5].同心战“疫” 艺绘心声——新余学院师生抗疫书画作品展[J]. 新余学院学报 2020(04)
- [6].章金华 新余袁河医院董事长 暖心捐赠有担当 积极助力家乡抗疫[J]. 赣商 2020(07)
- [7].新余市汇聚社会组织力量参与脱贫攻坚[J]. 中国社会组织 2019(02)
- [8].江西省墙革办赴新余调研[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7(06)
- [9].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总目录[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6)
- [10].《新余学院学报》约稿函[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6)
- [11].《新余学院学报》约稿函[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1)
- [12].《新余学院学报》约稿函[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2)
- [13].新余学院校园一隅[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3)
- [14].新余学院校园一隅[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4)
- [15].《新余学院学报》约稿函[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3)
- [16].《新余学院学报》约稿函[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4)
- [17].新余学院校园一隅[J]. 新余学院学报 2018(05)
- [18].新余学院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J]. 编辑之友 2018(12)
- [19].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新余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0)
- [20].新余学院学报2016年总目录[J].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6)
- [21].流光溢彩照暨阳——新余夜景[J]. 江西电力 2017(07)
- [22].新余学院校园一隅[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4)
- [23].凝聚强大合力促脱贫──新余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纪实[J]. 老区建设 2017(15)
- [24].赣鄱城市之光——新余[J]. 江西电力 2016(04)
- [25].新余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成效及经验[J]. 老区建设 2016(11)
- [26].经济新常态下新余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5)
- [27].做强新余市旅游业路径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22)
- [28].物联网学科促新余电商发展[J]. 中外企业家 2014(23)
- [29].新余企业英语培训现状及策略探究[J]. 品牌 2014(08)
- [30].新余学院校园一隅[J].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