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论文摘要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初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型时期,不过相较于传统侧重于从生产关系角度出发的革命化范式与侧重于从生产力角度出发的现代化(近代化)范式,资本全球化理论视角侧重于把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放置在近代世界的资本全球整合背景下,以资本全球整合对中国的冲击和中国的认知、应对作为考量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轴线,分析近代中国展开社会转型前的国内外背景、推进社会转型的动力因素、资本全球整合语境下中国社会各个领域转型的历程、转型的挫折与失败,希冀能够以此较宽广的视域做出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科学和历史的解释。本文除绪论外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世界的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背景。近代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近代社会转型的整体背景。这一部分首先考察和分析了近代世界全球化本质之由资本推动,界定了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全球化内涵——中国近代(1840——1919)的社会转型受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制约。其次介绍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内涵、一般历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考察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国内整体处于农业经济形态社会发展阶段的状态和近代世界趋向资本主义的资本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的发展态势。第二部分:近代世界的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在这部分中,分别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因、国内各阶层对转型的认知与各领域转型的轨迹和社会转型的挫折失利与原因三个方面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在资本全球化背景下启动和推进的社会转型。从社会转型的动因看,前近代时期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源自西方的资本全球扩张和中国在近代不同民族文明交往时对先进资本文明的整体学习成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动力。从国内各阶层对转型的认知看,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大体上先后经历了地主阶级的器物实践、农民阶级的对资本主义的空想式认识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式推进。从各领域社会转型的轨迹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勃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建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引领潮流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转型的主要标志。但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缓慢、低水平、不系统和与半殖民地化的同步性宣告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失利。而西方资本扩张的主观阻扰、中国封建主义的顽固制约和推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各阶层昭示的民族特质的局限促使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失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近代资本对全球的整合与前近代中国社会
  • 1.1 近代世界的资本全球化和对其认知
  • 1.1.1 对资本全球化的认知
  • 1.1.2 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资本全球化内涵
  • 1.2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概念和历程
  • 1.2.1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概念
  • 1.2.2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历程
  • 1.3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
  • 1.3.1 国内农耕经济的浓厚
  • 1.3.2 西方国家的趋进现代资本市场经济
  • 第二章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因
  • 2.1 国内准备:前近代时期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 2.2 客观启动:西方的资本全球扩张
  • 2.2.1 西方的资本扩张,客观刺激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 2.2.2 西方的资本扩张,客观刺激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
  • 2.2.3 西方的资本思想文化的扩张,客观刺激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转型
  • 2.3 不同民族文明交往的主观应对:对先进资本文明的整体学习
  • 第三章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轨迹
  • 3.1 资本全球化背景下的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转型的认知、主张
  • 3.1.1 地主阶层的器物层面认知和器物主张
  • 3.1.2 农民阶层的首倡制度认知和主张
  • 3.1.3 资产阶层的资本经济的较系统认知和主张
  • 3.2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各领域的转型
  • 3.2.1 农耕经济的趋近资本市场经济
  • 3.2.2 人治式政治趋近法治式政治
  • 3.2.3 纲常伦理文化趋近平等自由文化
  • 第四章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挫折失利
  • 4.1 挫折和失利的表现
  • 4.1.1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缓慢
  • 4.1.2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低水平和不系统
  • 4.1.3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半殖民地化的同步性
  • 4.2 挫折和失利的原因
  • 4.2.1 西方资本扩张的主观阻扰
  • 4.2.2 中国封建主义的顽固制约
  • 4.2.3 推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各阶层昭示的民族特质的局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析鸦片战争反推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发展[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09)
    • [2].见微知著:断发和缠足之殇——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补充研究[J]. 高考 2020(15)
    • [3].擦亮“治史的眼睛”——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说起[J]. 中学历史教学 2017(04)
    • [4].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5)
    • [5].试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 新课程(下) 2016(11)
    • [6].破茧而未能成蝶——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J]. 知识文库 2017(05)
    • [7].浅析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特点[J]. 学理论 2013(36)
    • [8].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探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J]. 学理论 2015(12)
    • [10].报刊媒体与近代中国社会——以文史资料为中心[J]. 文学与文化 2014(03)
    • [11].评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4)
    • [12].论社会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5)
    • [13].理解历史复杂性,靠思辨——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J]. 大学生 2016(Z3)
    • [14].从《百年中国》看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6)
    • [15].社群、社团史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重构——“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评[J]. 近代史学刊 2008(00)
    • [16].社会变迁与契约法制——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考察[J]. 政治与法律 2013(09)
    • [17].论近代中国社会教育发生和发展的政府因素[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01)
    • [18].略论“清洁”一词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含义[J]. 科技信息 2013(14)
    • [19].近代中国社会医德问题简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5)
    • [20].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J]. 牡丹 2017(30)
    • [21].海南华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贡献[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8)
    • [22].近代中国社会的权力嬗变与权力封闭性关系论析[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06)
    • [23].注重专题训练 优化讲评策略——兼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备考策略[J]. 教学考试 2019(17)
    • [24].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性新探[J]. 东方论坛 2013(06)
    • [25].中国近代以来买办的作用与评价探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5)
    • [26].“自鸣钟”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J]. 文化遗产 2018(02)
    • [27].“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复习指津[J].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3(12)
    • [28].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9].“文学”介入“历史”的反思——读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30].世界历史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标签:;  ;  ;  

    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