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变化原理—兼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体制变化原理—兼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论文摘要

长时间以来,中国银行业内部不断累积的不良贷款,受到了银行部门经营管理层,及海内外业内相关专家的关注。据官方数据统计,在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不良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0610.0亿元、10875.1亿元和10798.2亿元;占银行业相应贷款总额的8.20%、8.14%和7.83%。当然,这些数据如果按照国际不良大款定义的标准测算可能会更高一点。例如,研究发现,1999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测算出来的结果要比按照中国国内的传统标准测算出来的结果高出2.6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银行业所存在的不良贷款的现状在趋于好转,这一点与前几年进行对比就可以明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近几年也颇为迅速。银行业国内信用的平均增长率每年将近20%,几乎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多;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银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对此,不仅体现在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量上;也体现在其作为一个行业所积聚的资本价值总量上(基于,现阶段中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尚不完善,银行业占据了中国金融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因此,如何面对并正确处置这一当前困扰中国银行业部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和高速发展。这么以来,就有两个引申出来的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是如何理解这些现存的不良贷款及其形成原因,二是什么样的体制才是中国银行业所真正需要的,尤其是当前必须面对外资银行剧烈竞争的背景下。在这两个议题的引领下,我为自己的研究确定了基本的研究基调,即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此后,我又将这一疑问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步步深入的探讨:要评价竞争力,就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方案,那么在目前对于从体制角度研究竞争力问题的成果的缺失,使得我不得不寻求新的评价方案;但是,要从体制角度对竞争力进行研究,就需要对体制的相关概念及一般理论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而言,也是缺失的;故此,整体研究的三个重点内容得以最终确定,分别是体制的实质、基于一般体制理论的竞争力模型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状况。具体而言:第1章,绪论第2章,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从协调、体制理论的行为假设、机会收益及体制的功能表现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体制的一般理论问题。第3章,体制理论的现实支持:从美国实证、法国实证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三个不同现实层面分析比较了银行发展过程必须面临的一些反规则的现象。第4章,体制变迁理论:在考虑体制改革与竞争力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后,推演出了体制变迁的一般理论框架;同时,该理论又被应用到了体制改革和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之中。第5章,中国银行业的体制变革:阐述了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体系架构及形成过程。总的来看,变革的历程共经历了六个不同阶段:阶段Ⅰ:无体制时期(1949-1978)、阶段Ⅱ:初步建设期(1979-1984)、阶段Ⅲ:深化加强期(1985-1991)、阶段Ⅳ:商业化时期(1992-1998)、阶段Ⅴ:改制时期(1998-2001)和阶段Ⅵ:自由化时期(2002-2007)。第6章,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绩效及发展建议:评估了中国银行业在改制后的经营绩效,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认为,改制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在样本年并未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政府施予银行部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更确切地说,改革后银行的竞争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提升,体制变迁的迹象也没有出现。第7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体制的一般理论框架
  • 2.1 协调:体制中的规则限制
  • 2.1.1 潜规则的内涵及引入
  • 2.1.2 决策选择的协调一致性
  • 2.1.3 决策选择:二次分析
  • 2.2 行为动机:经济问题的本源
  • 2.2.1 预期效用理论的局限
  • 2.2.2 体制框架内的行为法则
  • 2.2.3 小结
  • 2.3 机会收益
  • 2.3.1 交易成本的局限
  • 2.3.2 机会收益的存在性
  • 2.4 体制的功能表现
  • 2.4.1 再解库诺双寡头模型
  • 2.4.2 重释Rotemberg-Saloner模型
  • 2.5 体制的实质:系统论分析
  • 第3章 体制理论的现实支持
  • 3.1 美国实证:发展过程中的默许法则
  • 3.2 法国实证:政府机会收益的实现
  • 3.3 东南亚金融危机:恶意潜规则作祟
  • 第4章 体制变迁理论
  • 4.1 体制改革:三个主题
  • 4.1.1 改革目标
  • 4.1.2 行为方案
  • 4.1.3 作用机制
  • 4.2 一般体制理论框架内的竞争力模型构建
  • 4.2.1 IMD和WEF的竞争力思想
  • 4.2.2 评价模型构建
  • 4.3 体制变迁:理论推论
  • 第5章 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
  • 5.1 中国银行部门的体系架构及形成
  • 5.2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绩效与发展建议
  • 6.1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绩效评价
  • 6.2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教学改革对我国教育体制变化的影响[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04)
    • [2].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变化的制度分析[J]. 西藏科技 2009(02)
    • [3].试论小学数学新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培育[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0)
    • [4].人行勉县支行扮演五个“角色” 为创建信用社区支招[J]. 西部金融 2008(04)
    • [5].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J]. 才智 2009(31)
    • [6].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J]. 考试周刊 2015(70)
    • [7].宋代题画词的主要贡献和后世影响[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12)
    • [8].浅谈核算体制变化对成本核算的影响——结合九鼎建材公司改制实际[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9)
    • [9].浅谈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的组织变革[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5(11)
    • [10].浅论社办期刊的改革之路[J]. 内江科技 2008(02)
    • [11].城乡规划视角下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化及影响探究[J]. 商业故事 2018(16)
    • [12].宋代地方行政单位“军”的体制变化[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5)
    • [13].试论地质勘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 经济师 2010(04)
    • [14].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9(16)
    • [15].试论改制后地质勘查企业的市场开拓[J]. 经济师 2010(05)
    • [16].民营企业品牌打造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 发展研究 2011(10)
    • [17].论企业经济体制变化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 技术与市场 2013(07)
    • [18].自觉适应工会经费体制变化 加强监督管理用好工会经费[J]. 科技风 2011(17)
    • [19].从大学生体质变化谈体育教学改革[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9)
    • [20].法国大革命给印象派带来的契机[J]. 美术界 2018(07)
    • [21].一年中最痒的时候[J]. 职场 2011(10)
    • [22].高校“大后勤”视域下的服务、育人观[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
    • [23].发挥蚕桑资源优势 打造高效循环产业[J]. 四川蚕业 2011(02)
    • [24].煤炭企业实施流程再造的原则及保障措施[J]. 企业研究 2010(12)
    • [25].掌握国际化主动权[J]. 中国纺织 2008(09)
    • [26].宪法学视野下新疆自治区立法自治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30)
    • [27].经济新常态下的“十三五”环境压力预测[J]. 党政视野 2015(11)
    • [28].改制是一场重大的企业管理变革[J]. 施工企业管理 2015(06)
    • [29].转企出版社知识型员工怎么管[J]. 出版发行研究 2012(08)
    • [30].俄罗斯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0(05)

    标签:;  ;  ;  ;  ;  

    体制变化原理—兼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