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渗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化钽,抗腐蚀,等离子渗碳,俄歇电子能谱
等离子渗碳论文文献综述
周寰林,胡殷,朱康伟,李芳芳,龙重[1](2018)在《钽表面的甲烷等离子渗碳改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钽表面的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性能,使用基于空心阴极效应的离子渗碳法,以氩气和甲烷作为渗碳气体对钽片表面进行渗碳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俄歇电子能谱分别对改性层进行成分、形貌及元素化学状态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渗碳温度1300℃,渗碳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由Ta C与Ta2C两相组成、厚度约为6μm的渗碳层,其中表层Ta C厚度约为3.5μm,过渡层中碳含量呈梯度分布。渗碳后样品改性层表面变得致密并消除了基体的孔洞缺陷。碳与钽的俄歇峰位变化说明渗碳过程中碳元素进入了样品表面并与钽结合,渗碳过程中表层组分逐渐由金属钽向Ta C转变。(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朱丹阳,郑韫,翟琳琳,祁博澜,马虹剑[2](2016)在《Ti_2AlNb合金等离子渗碳及其抗冲蚀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Ti2Al Nb合金进行等离子渗碳,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和线扫描等手段来分析渗碳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表面相组成,并且利用冲蚀磨损试验来对比两者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渗碳可以在基体表面形成一个大约30μm的渗碳层;基体显微硬度为393 HV0.1,渗碳层的硬度则达到979 HV0.1;Ti2Al Nb合金抗冲蚀磨损能力在渗碳后有了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刘瑞良,王帅,闫牧夫,乔英杰[3](2015)在《沉淀硬化不锈钢表面低温等离子渗碳层组织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15-5PH和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进行了460℃等离子体渗碳处理。利用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对渗碳层组织和相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渗碳层的硬度,通过极化曲线研究渗碳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碳后,15 SPH和174PH不锈钢表面均形成了"双层"组织,渗层主要由含碳"膨胀"马氏体α'_c和少量Fe_3C相组成,渗碳后不锈钢硬度均显着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渗碳后不锈钢的耐蚀性均略有下降,其中随着渗碳时间增加,15-5PH和17-4PH不锈钢的耐蚀性均没有明显变化,而随着渗层深度的增加,15-5PH不锈钢表面渗碳层的耐蚀性逐渐变差;而17-4PH不锈钢表面渗碳层的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5年12期)
杨晶晶,缪强,梁文萍,李龙,任蓓蕾[4](2013)在《Ti_2AlNb基O相合金双辉等离子渗碳层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2AlNb基O相合金表面进行渗碳处理,采用SEM、EDS、XRD、硬度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组织成分、元素分布、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Ti2AlNb基O相合金表面形成了约30μm的渗碳层,渗碳层表面硬度为1053 HV0.1,且硬度随渗层厚度梯度递减。渗碳层和基体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4和0.75,渗碳层比磨损率为基体比磨损率的1/17。双层辉光等离子渗碳技术明显提高了Ti2AlNb基O相合金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3年06期)
邢亚哲,姜超平,郝建民[5](2013)在《Ti-6Al-4V合金表面的辉光等离子渗碳强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辉光等离子渗碳技术对Ti-6Al-4V进行了表面强化处理。等离子气体为氩气,渗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50 ℃和3 h,工作压力为30~35 Pa。为了避免传统气体渗碳过程中易于产生氢脆的现象,用固体石墨棒作为碳源。渗碳结束后,分别利用OM、FESEM和XRD对渗碳层做分析,并在坏-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处理和未处理样品进行摩擦磨损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渗碳层深度约为416 μm,其表面碳化物(TiC和V8C7)提高了合金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袁成逸,梁文萍,缪强,姚正军,张平则[6](2010)在《Ti_2AlNb基合金等离子渗碳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2AlNb基合金表面渗碳以提高其耐磨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显微硬度系统等对渗碳层的微观组织、相组成及动态显微硬度进行表征,并采用HT2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碳后Ti2AlNb基合金可获得厚度约11μm的表面渗碳层,且该层碳元素含量由表及里呈梯度变化。合金渗碳层主要由纯C、TiC及Ti2AlC相组成,表面动态显微硬度达9.61 GPa。渗碳试样的比磨损率仅为基体合金的1.82%,耐磨性能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0年04期)
尚可超,郭德胜[7](2009)在《大型轴承滚柱的等离子渗碳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等离子渗碳的工艺与设备、渗碳机制、原理与特点,并与其它渗碳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等离子渗碳工艺对20Cr2Ni4A钢的大型轴承的滚柱进行试验和渗碳后的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等离子渗碳的速度和效率都比普通气体渗碳有明显提高,而且表面硬度为HRC61~63,渗层深度为4.2mm,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1~2级,心部组织为铁素体1~2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9年06期)
卢金斌,马丽[8](2007)在《不锈钢等离子渗碳工艺及渗层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渗碳工艺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存在使一般渗碳工艺较难进行。采用离子渗碳工艺对1Cr18Ni9Ti进行了试验和渗后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渗碳速度快,经等离子渗碳后炉冷、渗层碳浓度梯度平缓,表层维氏硬度为600~625HV,过渡层维氏硬度为370~450HV,表层和过渡层组织为细小粒状碳化物+奥氏体,心部主要为奥氏体,渗层耐磨性好,基体力学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7年02期)
玉本圭司,彭惠民[9](2006)在《等离子渗碳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等离子渗碳新工艺的原理、工艺特点、渗碳控制方法;阐述了等离子渗碳工艺的具体应用实例;提出了为进一步发展该工艺,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06年04期)
许玮,刘小萍,郭朝丽,梁文萍,徐重[10](2006)在《等离子渗碳提高TiAl基合金耐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等离子渗碳处理对Ti-46.5Al-1.0V-2.5Cr(原子分数)合金耐磨性的影响。分别用OM、GDS、 XRD分析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组成相,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经等离子渗碳处理后,TiAl基合金表面形成以Ti2AlC为主的渗碳层,该渗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渗碳层成分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表面显微硬度可达871 HV,是基体材料的近2倍,表面耐磨性也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6年02期)
等离子渗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Ti2Al Nb合金进行等离子渗碳,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和线扫描等手段来分析渗碳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表面相组成,并且利用冲蚀磨损试验来对比两者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渗碳可以在基体表面形成一个大约30μm的渗碳层;基体显微硬度为393 HV0.1,渗碳层的硬度则达到979 HV0.1;Ti2Al Nb合金抗冲蚀磨损能力在渗碳后有了明显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渗碳论文参考文献
[1].周寰林,胡殷,朱康伟,李芳芳,龙重.钽表面的甲烷等离子渗碳改性技术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2].朱丹阳,郑韫,翟琳琳,祁博澜,马虹剑.Ti_2AlNb合金等离子渗碳及其抗冲蚀性能的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6
[3].刘瑞良,王帅,闫牧夫,乔英杰.沉淀硬化不锈钢表面低温等离子渗碳层组织结构和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5
[4].杨晶晶,缪强,梁文萍,李龙,任蓓蕾.Ti_2AlNb基O相合金双辉等离子渗碳层摩擦磨损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3
[5].邢亚哲,姜超平,郝建民.Ti-6Al-4V合金表面的辉光等离子渗碳强化(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6].袁成逸,梁文萍,缪强,姚正军,张平则.Ti_2AlNb基合金等离子渗碳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性能[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0
[7].尚可超,郭德胜.大型轴承滚柱的等离子渗碳工艺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
[8].卢金斌,马丽.不锈钢等离子渗碳工艺及渗层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7
[9].玉本圭司,彭惠民.等离子渗碳法[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6
[10].许玮,刘小萍,郭朝丽,梁文萍,徐重.等离子渗碳提高TiAl基合金耐磨性[J].热加工工艺.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