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再狭窄形成过程中MCP-1、IL-8mRNA在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的表达以及Mac-1、LFA-1在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取10只成年家犬用球囊扩张法建立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前,术后2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术后8周取扩张颈动脉及对侧正常动脉作病理学检查;使用RT-PCR法定性检测有核细胞中MCP-1和IL-8mRNA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ac-1和LFA-1的表达水平。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行单向ANOVA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实验动物术后8周行血管造影检查,狭窄率为65.00±15.47%。术后8周病理学检查:HE染色显示内膜明显增厚;α-actin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来源的增殖细胞;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中可见少量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2.术前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未检测到MCP-1mRNA的表达,术后24小时检测到表达,1周时仍可以检测到表达;术前周围静脉血有核细胞中未检测到IL-8mRNA的表达,术后48小时开始可以检测到表达,一周时仍然可以检测到表达。3.单核细胞表面Mac-1在术前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经方差分析,F=9.506,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和术前比较,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周围静脉血中单核细胞表面Mac-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 2014(03)
- [2].波生坦预防大鼠颈动脉再狭窄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6)
- [3].波生坦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2)
- [4].长期口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比观察[J]. 山东医药 2016(11)
- [5].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46例临床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5)
- [6].不使用补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87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12)
- [7].波生坦预防大鼠颈动脉再狭窄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研究[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01)
- [8].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4)
- [9].A20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