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与宇文所安唐诗英译文比较研究

许渊冲与宇文所安唐诗英译文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学被译介到西方国家去。中国文化的精粹—古典文学—自然成为了这一译介活动的中心。其中,唐诗,这一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被译介出去。在这种文化译介活动中,涌现出了众多出色的“文化代言人”及其优秀作品。在国内,一些富有使命感的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唐诗英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出版了一批经典译作,比如杨宪益、翁显良、许渊冲等。而在国外,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西方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庞德(Ezra Pound)、霍姆斯(James Holmes)、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等。他们的翻译风格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彼此的差别也比较大。其中,许渊冲和宇文所安分别是当代中西方译介唐诗的典型,其译本所凸显的不同翻译策略代表了当今中国经典文学中译英时两种基本倾向。他们的译文理应成为此类研究的首选之作。本文在对两位翻译家进行简略介绍的基础上,首先对他们的诗歌翻译观进行了阐述和比较,然后从语意、语音、文体形式、文化意象以及译文风格等方面对其唐诗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发现,许渊冲和宇文所安的译文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译文风格相去甚远。就许渊冲而言,由于他自小以来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把介绍中国文化、繁荣世界文化作为其根本目的,因而在译诗中他一方面致力于传达唐诗的音美、意美、形美,另一方面为了行文流畅而对唐诗中的文化意象予以舍弃;侧重诗歌意义和意境的重塑,尽力使其译文再现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风格特征,“以诗译诗”,其翻译策略更倾向归化。相比之下,宇文所安作为一个以中国古典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汉学家,他的根本目的是在重建中国文学史的同时向其国人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从而达到他试图借中国古代文化来丰富美国现有文化的目的。虽然由于汉英两种文字的差异而不得不忽略唐诗之意、音特有的诗体美学效果,但他采用解释性的翻译方法作为补偿手段以之再现诗歌内容及其意境,同时注重再现唐诗之形美;对带有浓烈中国风味的文化意象予以保留,以之尽量向其国人传递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总体来说,宇文所安用自由体译诗,其翻译策略更侧向于异化。在译文的比较过程中,本文作者同时还认识到,翻译并不是两种文字在语言学层面上相互转换的简单行为。究其实,它是一种受译者性格特征、个人兴趣、翻译理念、文化观点、翻译目的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活动。在这种复杂活动中,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的译者必将采取与其因素相对应、与其他译者相区别的翻译策略,从而产生出风格迥异的译文。因而,在评价某个译文时,我们不能从该译文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所表达的文本内容以及所显现的侧重点等方面简单地判定其质量的高下、优劣。一种译文—尽管它本身并不代表完美无瑕—只要它能体现译者积极的翻译观和文化观、实现其翻译目的,并能在预期读者群中产生一定影响,就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译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1 Tang Poetry and Its Translation
  • 1.1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ang Poetry
  • 1.2 Comparison between Tang Poetry and English Poetry
  • 1.2.1 Meter and Sound of Tang Poetry
  • 1.2.2 Meter and Sound of English Poetry
  • 1.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 Chapter2 Xu Yuanchong's and Stephen Owen's Lives as Translatorsand Their Versions of Tang Poetry
  • 2.1 About the Two Translators and Their Notion in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 2.1.1 Xu Yuanchong and His No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 2.1.2 Stephen Owen and His No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 2.2 An Overview of Selected Texts
  • 2.2.1 Xu's On Chinese Verse in English Rhyme
  • 2.2.2 Owen's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s to 1911
  • Chapter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by XuYuanchong and Stephen Owen
  • 3.1. Reproduction of Meaning
  • 3.1.1 Strategies Adopted in Reproduction of Meaning
  • 3.1.2 Cultural Factor in Reproduction of Meaning
  • 3.1.3 A Case Study
  • 3.2 Form and Sound Effects
  • 3.2.1 Strategies Adopted to Reproduce Form and Sound Effect
  • 3.2.2 Cases Study
  • 3.3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ry
  • 3.3.1 China's Unique Property as Cultural Image
  • 3.3.2 Common Property as Cultural Image
  • 3.4 Translation Style
  • 3.4.1 Metrical and Free Verse
  • 3.4.2 The Shape of Sentence
  • 3.4.3 The Choice of Words
  • 3.4.4 Concise and Complex Expression
  • Chapter4 Xu Yuanchong's and Stephen Owen's Contributions andInterpret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Tang Poetry
  • 4.1 Xu Yuanchong's and Stephen Owen's Contributions to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 4.2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Tang Poetry by Xu Yuanchong and Stephen Owen
  • 4.2.1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by Xu Yuanchong
  • 4.2.2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by Stephen Owen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神似说”在唐诗比喻修辞格英译方面的启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唐诗斗方两件[J]. 艺术品 2019(12)
    • [3].走向世界文学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 2019(06)
    • [4].《唐诗语言研究》[J]. 语文建设 2020(04)
    • [5].浙江“唐诗之路”品牌建设刍议[J]. 台州学院学报 2020(01)
    •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J]. 东疆学刊 2020(01)
    • [7].唐诗之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基于语言资源视角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研究[J]. 今传媒 2020(03)
    • [9].唐诗中的食品语言与饮食文化探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6)
    • [10].唐诗中的语言与文化解读[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7)
    • [11].语文研学融发展 五育并举共提升——以课程《唐诗之路》为例[J]. 浙江教育科学 2020(01)
    • [12].唐代读者对唐诗文献的编集与保存[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他们从大唐盛世中走来——评《唐诗人简史》[J]. 传媒论坛 2020(09)
    • [14].民乐中的唐诗[J]. 钟山风雨 2020(02)
    • [15].流过唐诗的涪江[J]. 中国三峡 2020(03)
    • [16].“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渊源下的本土文化景观分析——以台州市天台县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6)
    • [17].在诗意中复兴宁波千年文化 关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的调研和思考[J]. 宁波通讯 2020(11)
    • [18].草书唐诗[J]. 大学书法 2020(03)
    • [19].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6)
    • [20].东亚唐诗学资源的开发空间及其现代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历史考察[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2].唐诗经典融入《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下) 2020(11)
    • [23].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9(03)
    • [24].春逝如唐诗[J]. 中国三峡 2019(02)
    • [25].楷书初唐诗卷(部分)[J]. 中国书法 2019(08)
    • [26].基于唐诗中的女性心理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 [27].当刻铜遇上唐诗——浅谈唐诗题材刻铜文房收藏[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10)
    • [28].《唐诗》[J]. 殷都学刊 2017(04)
    • [29].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8(04)
    • [30].唐诗两首[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02)

    标签:;  ;  ;  ;  

    许渊冲与宇文所安唐诗英译文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