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选育适应于西南高山地区栽培的良种,探究滇楸(Catalpa fargesii Bur. f. duclouxii(Dode) Gilmour)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的选育,在贵州、云南滇楸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滇楸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取样调查,对优良的种质进行选择收集评价、对优树进行苗期子代测定,按照良种选育程序通过遗传参数估算选育优良的家系和无性系。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一、滇楸群体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非常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17个种群花部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及种群内差异均显著。种群间变异系数为19.88%~35.75%,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28.26%,分化幅度为18.91%~42.15%,表型频率分化系数(Pst)为0.5147,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值(H’)在1.3490~2.5225之间,滇楸花部表型性状的重复力高,最高值花下萼唇长平均为0.685,花性状中花上萼唇长、下萼唇长和花径性状的稳定性强。花部性状与地理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花上萼唇长、下萼唇长、花径与纬度呈极显著相关,花枝长度与经度显著相关并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滇楸果实8个表型性状在滇楸的种群间及种群内均表现极显著差异。种群间的变异系数为31.03%(24.53%~39.28%),性状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22.81%(10.53%~39.28%),果实平均多样度系数Lst、Ls和Pst分别为0.0359、0.755和0.045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6184~2.3617之间。果实性状间重复力平均值为0.543,变化幅度在0.399~0.694之间。相对花的重复力较低。对来自不同省份的9个种群果实性状进行UPGMA聚类,结果表明滇楸果实的表型变异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与花部性状聚类结果一致。二、滇楸不同气候区、种源、家系种子发芽性状遗传变异。滇楸的种子质量和播种品质在气候区、种源、家系间及家系内性状间变异系数的差异十分明显。其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4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1%~20.57%、3.67%~28.89%、8.92%~30.82%和8.75%~34.13%之间。种子千粒重与7月均温和有效积温均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593和-0.662。三、滇楸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十分丰富。一、二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等性状方差分析显示,在气候区类型、种源、家系三个层次上的差异显著。一年生苗高、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二年生苗性状在不同家系间除苗高、地径在气候类型区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一、二年生地径生长与产地七月均温均呈显著相关(R=0.672,和R=0.595),二年生地径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9),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在一、二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一年生苗高、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05和0.664,二年生苗高、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7和0.603。一、二年生家系间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8.798%、11.053%和10.141%、6.589%;一、二年生家系间苗高、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9.477%、28.461%和28.818%、35.408%;一二年生的遗传增益最高分别为24.96%和35.32%。对二年生苗木按I值选出最优家系31个,他们分别来源于兴仁、盘县和瓮安等10个种源。四、滇楸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无性系生长性状、叶部性状、木材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无性系高、叶柄长、叶面积、基本密度、胞壁率、纤维实际长和双壁厚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0.921、0.960、0.946、0.842、0.872、0.792和0.725。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与解剖性状胞壁率、双壁厚、弦向胞腔直径、弦向中央直径分别显著相关。纤维实际长与各性状间相关不显著。通过遗传参数、相关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分方法等,生长性状与叶部性状结合,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联合生长、木材解剖与力学性状,选出生长量大,解剖结构好,木材物理性状稳定的5个优良无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