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论文题目: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周春菊

导师: 张嵩午

关键词: 冷型小麦,施肥,冠层温度,氮积累转运,磷积累转运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根据灌浆结实期不同小麦基因型群体冠层温度的差异,将多年来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基因型称为冷型小麦;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基因型称为暖型小麦。冷、暖型小麦的代谢生理特性、显微结构特征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冷型小麦较优,这种差异的性质不因干旱、阴雨等天气条件的影响而发生逆转。但是,关于冷、暖型小麦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表观特征,氮、磷营养特征等尚未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我们以较典型的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为材料,于2000 年~2004 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农作一站,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磷肥(P,176.25 kg/hm2 P2O5)、单施氮肥(N,237.0 kg/hm2纯N)和氮磷配施(NP,176.25 kg/hm2 P2O5+237.0 kg/hm2N)等四种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光合生理性状、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氮营养特点、磷营养特点、产量构成因素及施肥的响应度等性状的差异。供试土壤为红油土。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比暖型小麦平均分别低0.9℃、0.8℃、0.8℃和0.5℃,冷型和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不因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冷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种施肥处理下均优于暖型小麦,净光合速率在乳熟中、后期也显著高于暖型小麦。不同施肥条件下,冷者恒冷、暖者恒暖,这一特性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进行优质化栽培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不同施肥条件下,冷型和暖型小麦比较,冷型小麦花前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同化量也较高,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花后干物质同化量比暖型小麦分别高109.3 kg/hm2、1414.5 kg/hm2、238.5 kg/hm2和1174.8 kg/hm2,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比暖型小麦平均高11.5%。籽粒灌浆期较长。但冷型小麦花前贮藏干物质在灌浆结实期间的输出量和输出率较低,成熟期功能叶片的干物质残留量相对较高。 3.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比较,冷型小麦冠层顶三叶具有较高的氮百分含量,在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下部叶的氮百分含量也较高。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时,冷型小麦花前叶片的氮积累量分别比暖型小麦高17.5%、20.2%、37.3%和57.6%,其中旗叶分别高34.4%、47.0%、32.0%和67.0%,冷型小麦叶片较高的氮含量为灌浆结实期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冷型小麦花后氮吸收量较高,在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时,比暖型小麦分别高168.6%、144.6%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冷型小麦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1.1 冠层温度的研究及应用

1.2 冷、暖型小麦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2 灌浆结实期粒重的形成

3 小麦灌浆结实期氮的营养特点

3.1 氮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点

3.2 小麦氮效率

4 小麦灌浆结实期磷的营养特点

4.1 磷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点

4.2 小麦磷高效基因型筛选

4.3 小麦磷效率

5 冷型小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叶面积差异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2.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2.4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差异

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2.1.1 冷、暖型小麦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2.1.1.1 不施肥条件

2.1.1.2 单施磷肥条件

2.1.1.3 单施氮肥条件

2.1.1.4 氮磷配施条件

2.1.2 冷、暖型小麦茎、鞘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2.1.2.1 茎

2.1.2.2 鞘

2.1.3 冷、暖型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2.1.3.1 颖壳+穗轴

2.1.3.2 籽粒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2.2.1 开花期

2.2.2 成熟期

2.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后干物质同化量的差异

2.4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在灌浆结实期的转运

2.4.1 输出量、输出率

2.4.2 输出量对籽粒的贡献率

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各器官氮百分含量的差异

2.1.1 冷、暖型小麦叶片氮百分含量的差异

2.1.1.1 不施肥条件

2.1.1.2 单施磷肥条件

2.1.1.3 单施氮肥条件

2.1.1.4 氮磷配施条件

2.1.2 冷、暖型小麦茎、鞘氮百分含量的差异

2.1.2.1 茎

2.1.2.2 鞘

2.1.3 冷、暖型小麦穗部氮百分含量的差异

2.1.3.1 颖壳+穗轴

2.1.3.2 籽粒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氮积累量的差异

2.2.1 开花期

2.2.2 成熟期

2.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后氮吸收量的差异

2.4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前氮积累量在灌浆结实期的转运差异

2.4.1 输出量

2.4.2 输出率

2.4.3 输出量对籽粒的贡献率

3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磷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各器官磷百分含量的差异

2.1.1 冷、暖型小麦叶片磷百分含量的差异

2.1.1.1 不施肥条件

2.1.1.2 单施磷肥条件

2.1.1.3 单施氮肥条件

2.1.1.4 氮磷配施条件

2.1.2 冷、暖型小麦茎、鞘磷百分含量的差异

2.1.2.1 茎

2.1.2.2 鞘

2.1.3 冷、暖型小麦穗部磷百分含量的差异

2.1.3.1 颖壳+穗轴

2.1.3.2 籽粒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磷积累量的差异

2.2.1 开花期

2.2.2 成熟期

2.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后磷吸收量的差异

2.4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花前磷积累量在灌浆结实期的转运

2.4.1 输出量

2.4.2 输出率

2.4.3 输出量对籽粒的贡献率

3 小结

第七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氮、磷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氮、磷农学效率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氮、磷收获指数

2.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氮、磷利用效率

3 小结

第八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1.1 有效穗数

2.1.2 穗粒数

2.1.3 千粒重

2.2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产量分析

2.2.1 单茎粒重即穗重

2.2.2 公顷产量

3 小结

第九章 小麦冠层温度对施肥的指示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冠层温度的变化

2.2 不同施肥处理下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关联

2.2.1 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关联

2.2.2 与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关联

2.2.3 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

3.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小麦幼穗发育的转录组和miRNA调控网络分析[D]. 冯楠.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2].小麦高光效相关基因功能分析及TaSCL14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D]. 陈坤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 [3].干旱下氮素营养对不同穗型小麦苗期耐旱性的影响机制[D]. 王秀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
  • [4].陕西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性状和养分利用特性及其生理响应机制[D]. 王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 [5].西南麦区“穗数协调型”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 郝艳玲.四川农业大学2015
  • [6].不同小麦品种抗倒性能差异的内在机制及其对氮密互作的调控响应[D]. 郑孟静.山东农业大学2017
  • [7].小麦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D]. 蔺占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
  • [8].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变化和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生理生态基础[D]. 王东.山东农业大学2005
  • [9].小麦花发育重要基因TaGI1与Ta MADS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 赵翔宇.山东农业大学2005
  • [10].小麦耐盐、抗病转基因育种研究[D]. 薛哲勇.山东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冷型小麦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D]. 苗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2].干旱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特征[D]. 冯佰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3].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吴永成.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加工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 王晨阳.河南农业大学2005
  • [5].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刘淑云.山东农业大学2005
  • [6].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变化和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生理生态基础[D]. 王东.山东农业大学2005
  • [7].中国冬小麦产量潜力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D]. 周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8].小麦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株型和冠层结构特征的研究[D]. 傅兆麟.中国农业大学2001
  • [9].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鞠正春.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不同土层水、氮、磷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 沈玉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若干性状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