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水评价论文-白亮亮,蔡甲冰,刘钰,陈鹤,张宝忠

耗水评价论文-白亮亮,蔡甲冰,刘钰,陈鹤,张宝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耗水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解放闸灌域,农田蒸散发,地下水,灌溉效率

耗水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白亮亮,蔡甲冰,刘钰,陈鹤,张宝忠[1](2016)在《解放闸灌域农田耗水时空变化特征及灌溉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多年遥感蒸散发数据(2000-2014年),分析了农田实际蒸散发年际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结合水量平衡模型对灌域灌溉用水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以来灌域水循环要素年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解放闸灌域农田蒸散发量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8.56亿m~3(597.30mm);2000、2003、2006、2009、2012和2014年农田蒸散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和东北部区域高于其他区域,其空间差异性并未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与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相似,蒸散发高值区域发生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区域,潜水蒸发对农田蒸散发量影响不可忽视。节水改造实施以来,灌域净灌溉引水量有所减少,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地下水位由1.76m降到2.16m,由此表明了节水改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变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09期)

李欢[2](2016)在《调亏灌溉条件下玉米耗水规律及灌溉方案评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的发展受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等因素的影响。调亏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围绕作物生理特性这一基础而展开的。因此,开展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的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对于发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为合理规划玉米的灌溉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2014-2015年测坑试验的实测资料,以玉米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加速遗传算法,对不同水分亏缺处理玉米的生理动态、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生育时期对玉米进行调亏灌溉复水后,株高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性生长的程度却不相同。对茎粗,抽穗期进行调亏的处理茎粗变化最明显。作物生长前期适宜程度的调亏灌溉不仅强壮了植株的茎秆,同时亦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秃尖,苗期调亏处理玉米的秃尖长度最小,抽穗期轻度调亏处理的玉米秃尖长度最长。对百粒重,拔节期重度调亏处理的百粒重最小,中度调亏的玉米百粒重反而较大。(2)全生育期进行水分调亏较任一时期进行水分调亏对玉米的各项生理指标影响都大,植株矮小、秃尖最长、百粒重最小、玉米成穗最差、产量最低。(3)不同的生育时期,玉米的耗水量不尽相同。其中,全生育期耗水量来看,表现为拔节期>抽雄期,分别占总耗水量的37.77%和31.71%,因此,不宜在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拔节期及需水高峰期进行中重度调亏。日耗水强度来看,抽雄期玉米对水分亏缺最敏感,苗期玉米的日耗水量最小。单生育阶段调亏来看,苗期进行调亏灌溉对玉米的耗水量影响最小,拔节期进行调亏灌溉对耗水量的影响最明显。(4)对产量影响最小的是苗期进行调亏灌溉,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拔节期及抽穗期进行调亏灌溉,且调亏程度越大,玉米减产越严重。(5)苗期中度水分亏缺对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无影响,抽穗期调亏灌溉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调亏;灌浆期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全生育期中度调亏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程度最大;全生育期充分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适宜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所下降,过度灌水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6)玉米各生育期水分亏缺敏感系数大小为:抽雄期>拔节期>灌浆期,对几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比较可知,Jensen模型和Stewart模型较符合实际。(7)通过不同水分处理模式的分析评价知,最佳的调亏灌溉方案为苗期中度以下的水分处理。针对玉米调亏灌溉条件下耗水规律的研究,掌握不同水分亏缺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这对节约用水,粮食增产、农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周鸿文,袁华,吕文星,刘东旭[3](2015)在《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耗水系数是评价流域用水消耗程度的关键指标。为统一流域耗水系数概念和评价方法,在回顾和总结耗水系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合理界定了流域耗水量概念的内涵,建立了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结构,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入河湖排污总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模型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流域尺度效应分析。(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5年12期)

赵秀华,赵平,周娟,张振振,孙振伟[4](2015)在《热消散法(TDP)在5种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热消散法在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利用室内离体竹段注水变压法结合野外整株容器称重法对Granier公式进行了验证和系数校正,同时观察了5种竹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青皮竹B.textilis、茶秆竹Arundinaria amabilis、龙头竹B.vulgaris)的茎秆维管束结构。结果表明,茎秆维管束分布不均,维管束发育程度从竹壁外向内逐渐成熟,输水能力也逐渐增强。液流密度(Fd)和液流指数(K)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说明热消散探针方法能较好地估算竹类的液流密度。用整株容器称重法对推导出的液流密度公式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液流密度公式与原始Granier公式中各系数均不同,尤其是α值。分别采用校正前后公式计算的竹子日蒸腾量差异显著,尤其是一天中液流高峰时段(午间)的差异最大。因此,只要对热消散探针方法准确验证、校正Granier原始公式系数,TDP技术是估计竹类植物水分利用的一种适宜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赵晶,倪红珍,陈根发[5](2015)在《我国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耗水工业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3/4,是用水管理、节约用水的重点。文中按耗水量指标划分八大高耗水工业,选择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与单位产品取水量两类指标,评价我国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揭示了高耗水工业用水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高耗水工业用水管理的政策建议,为高耗水工业的用水管理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董莉莉[6](2012)在《艾里克湖湿地生态耗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四期生态耗水的研究分析,研究了艾里克湖生态系统耗水演变的特点及趋势,为合理保护和恢复艾里克湖湿地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26期)

陈波,杨恒,张银,查玉强[7](2012)在《用耗水率评价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油田耗水率大小是评价水驱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内容。为了正确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从耗水率基本概念出发,建立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并以此绘制出耗水率理论图版。分析了传统耗水率在边底水对驱动能量贡献较大的油藏中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广义耗水率的概念提出了利用驱动指数法正确计算注入水驱动作用下耗水率的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能较为客观的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马涛[8](2011)在《湿地生态环境耗水规律及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叁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在保持水源、调节气候、抵御洪水、控制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空前的冲击,其生态服务功能正在迅速衰退,萎缩现象严重。自《湿地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湿地合理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继开展了湿地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及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等方面的工作,湿地保护和管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工作开展较少,湿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有效利用程度分析、湿地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和评价体系建立等工作亟待进行。鉴于此,本文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其水循环过程精细考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以及生态环境需水量一生态服务功能间的耦合关系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据此评价了现状条件下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湿地水循环过程精细考察湿地水循环过程包括蒸散发、降水、径流和地下水交换等环节,是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蒸散发作为湿地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耦合的关键。本文分别从站点、单元和区域叁个尺度对白洋淀湿地蒸散规律进行考察:在站点监测中,设计开发了“多筒蒸散仪”,用于获取不同生长状态的植被蒸散量和湿地水面蒸发量数据;在单元水量收支率定中,通过对单元水量收支项的监测进行蒸散量核算分析,考察了站点一单元尺度的蒸散扩展效应;在白洋淀全区域尺度中,构建了蒸散遥感组合模型,通过湿地单元与遥感图片像元对应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实现对白洋淀蒸发量和蒸腾量的区别反演。(2)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根据白洋淀湿地所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将白洋淀湿地的用水结构划分为植物蒸散需水量、水面蒸发需水量、渗漏需水量、土壤需水量、栖息地需水量、环境净化需水量、景观保护需水量和娱乐需水量八种类型。通过功能法定量计算了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调查了白洋淀湿地水资源利用现状,为后文白洋淀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提供基础。(3)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通过对白洋淀湿地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动植物资源、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的考察,将白洋淀湿地所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划分为生物资源供给、水资源供给、大气调节、气候调节、洪水控制、净化水质、生物栖息地、养分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教学科研和旅游十一种类型,建立了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合理的价值评价方法对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价,为后文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评估服务。(4)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建立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生态服务功能间的耦合关系,根据前文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果,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定义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白洋淀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划分为植物蒸散需水量利用效率、水面蒸发需水量利用效率、渗漏需水量利用效率、栖息地需水量利用效率、环境净化需水量利用效率、景观保护需水量利用效率和娱乐需水量利用效率七种类型,对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10-01)

陈安强,杨吉华,房用[9](2010)在《基于耗水特性的高密市杨树生长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密市林业局苗圃内进行区域适宜性研究表现良好的5年生9个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从耗水特性方面,对9个杨树无形系生长的区域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和耗水特性指标差异较大,在α=0.01水平上都存在显着性差异,L35、I-107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量较大,明显高于其它杨树无性系。对单株材积、单株耗水量、耗水速率和蒸腾速率4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密市应选择生长迅速、耗水量大的L35、I-107在供水充足的沙壤土栽植;选择生长较快、耗水量小的T26在天然降水条件的沙壤土栽植;选择生长较慢、耗水量中等的NL895、NL80106、中林2025在需水关键时期进行灌溉的沙壤土栽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张善文[10](2009)在《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耗水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岩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流体浓缩现象,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岩石薄片、测试分析及地质统计资料,在成岩矿物蚀变耗水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耗水进行了整体评价。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普遍发生了耗水作用,耗水反应主要为长石高岭石化,砂体总耗水量平均为383亿t。纵向上,砂岩的长石转化率和耗水量明显存在浅部和深部2个高峰区段,即1200~2000 m和2000~3500 m。平面上,东营凹陷不同区带砂岩耗水量有差异,南部缓坡带和北部陡坡带的浅部区段长石转化率和单位体积耗水量大,洼陷带的长石转化率和单位体积耗水量则以深部区段为主,由于深部区段砂体体积大,造成深部区段尤其是洼陷带砂体耗水量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耗水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的发展受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等因素的影响。调亏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围绕作物生理特性这一基础而展开的。因此,开展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的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对于发展节水农业意义重大,为合理规划玉米的灌溉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2014-2015年测坑试验的实测资料,以玉米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加速遗传算法,对不同水分亏缺处理玉米的生理动态、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生育时期对玉米进行调亏灌溉复水后,株高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性生长的程度却不相同。对茎粗,抽穗期进行调亏的处理茎粗变化最明显。作物生长前期适宜程度的调亏灌溉不仅强壮了植株的茎秆,同时亦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秃尖,苗期调亏处理玉米的秃尖长度最小,抽穗期轻度调亏处理的玉米秃尖长度最长。对百粒重,拔节期重度调亏处理的百粒重最小,中度调亏的玉米百粒重反而较大。(2)全生育期进行水分调亏较任一时期进行水分调亏对玉米的各项生理指标影响都大,植株矮小、秃尖最长、百粒重最小、玉米成穗最差、产量最低。(3)不同的生育时期,玉米的耗水量不尽相同。其中,全生育期耗水量来看,表现为拔节期>抽雄期,分别占总耗水量的37.77%和31.71%,因此,不宜在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拔节期及需水高峰期进行中重度调亏。日耗水强度来看,抽雄期玉米对水分亏缺最敏感,苗期玉米的日耗水量最小。单生育阶段调亏来看,苗期进行调亏灌溉对玉米的耗水量影响最小,拔节期进行调亏灌溉对耗水量的影响最明显。(4)对产量影响最小的是苗期进行调亏灌溉,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拔节期及抽穗期进行调亏灌溉,且调亏程度越大,玉米减产越严重。(5)苗期中度水分亏缺对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无影响,抽穗期调亏灌溉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调亏;灌浆期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全生育期中度调亏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程度最大;全生育期充分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适宜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所下降,过度灌水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6)玉米各生育期水分亏缺敏感系数大小为:抽雄期>拔节期>灌浆期,对几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比较可知,Jensen模型和Stewart模型较符合实际。(7)通过不同水分处理模式的分析评价知,最佳的调亏灌溉方案为苗期中度以下的水分处理。针对玉米调亏灌溉条件下耗水规律的研究,掌握不同水分亏缺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这对节约用水,粮食增产、农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耗水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白亮亮,蔡甲冰,刘钰,陈鹤,张宝忠.解放闸灌域农田耗水时空变化特征及灌溉效率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

[2].李欢.调亏灌溉条件下玉米耗水规律及灌溉方案评价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3].周鸿文,袁华,吕文星,刘东旭.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15

[4].赵秀华,赵平,周娟,张振振,孙振伟.热消散法(TDP)在5种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评价[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

[5].赵晶,倪红珍,陈根发.我国高耗水工业用水效率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2015

[6].董莉莉.艾里克湖湿地生态耗水评价[J].科技信息.2012

[7].陈波,杨恒,张银,查玉强.用耗水率评价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J].石油化工应用.2012

[8].马涛.湿地生态环境耗水规律及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

[9].陈安强,杨吉华,房用.基于耗水特性的高密市杨树生长适宜性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10].张善文.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耗水评价[J].现代地质.2009

标签:;  ;  ;  ;  

耗水评价论文-白亮亮,蔡甲冰,刘钰,陈鹤,张宝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