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寺庙园林论文-陈晨,周琦

南京寺庙园林论文-陈晨,周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京寺庙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寺庙园林,灵谷寺,植物景观,意境表达

南京寺庙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周琦[1](2018)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叁种基本类型之一,是建筑、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体,更融合了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并且具有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特质,其中,植物作为园林的重点,同样也是寺庙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了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表达方式和植物配置的方法、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来分析灵谷寺的植物景观设计。简析寺庙建筑的特点及其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寺庙景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23期)

仇宇,丛嘉,冯嘉欣,郑洁明,吉玉萍[2](2018)在《寺庙园林建筑生态文化研究——以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寺庙园林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状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典范城市——南京为例,介绍其寺庙园林概况并总结出叁点生态文化特征。南京寺庙园林生态文化是自然之景与人造之景的相互融合,是道家生态观与佛教自然观的具体表现,也是宗教思想与旅游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分析比较他国经验,提出维护寺庙原址、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叶海跃,汤庚国[3](2011)在《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11期)

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4](2009)在《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了南京地区的10个寺庭和10个寺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的方法,共记录维管植物146种(含变种),隶属于96属,63科。对各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寺庭和寺园的优势树种均为乔木,乔木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灌木层(0.32株/m2)的总体密度大于乔木层(0.21株/m2)。寺园的乔木密度(2.4株/m2)和灌木密度(4.5株/m2)均大于寺庭。②寺园样地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寺庭样地,反映了寺园样地为寺庙附属绿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层次与结构较合理;乔木层和灌木层的Pielou指数均较高,说明寺庙园林中各树种的数量分布均匀。③各寺园的相似性系数相对高于寺庭,但均未超过50%,反应了寺园中物种的种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相对于树种较少的寺庭,树种重复出现几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5期)

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5](2009)在《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地概况与方法1.1研究地概况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31°14'~32°37'N,118°22'~119°14'E,总面积达6597km2。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4℃;全年无霜期达250~300d;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d,降水量1106.5mm;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性质的落叶阔叶林;目前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研究的寺庙园林植物群落以人工群落为主,人为干扰显着。(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期刊2009年08期)

叶海跃[6](2007)在《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景观是现代园林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寺庙园林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的组织、植物配置上,具有独特的审美品质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及传统园林艺术内涵。本文选择了南京地区的十个寺庭和十个寺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的方法,对这些寺庭和寺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等内容,进而从植物群落中乔、灌木的种类、比例以及常绿、落叶树种的种类和数量方面评价其植物群落配置的特点和合理性。通过分析,总结了南京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在群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着重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两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以及植物景观对寺庙园林空间构成的调配,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通过群落学和景观空间构成两方面研究,对南京寺庙园林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1.植物选择上注重乡土树种的运用;2.注重保护植物的多样性;3.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及其文化内涵的发掘;4.应用植物群落理论,构建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协调及乔、灌木搭配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5.加强对寺庙周围原有植被及其山林的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与演替,以恢复寺庙地带性的植物景观。(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南京寺庙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寺庙园林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生态状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典范城市——南京为例,介绍其寺庙园林概况并总结出叁点生态文化特征。南京寺庙园林生态文化是自然之景与人造之景的相互融合,是道家生态观与佛教自然观的具体表现,也是宗教思想与旅游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分析比较他国经验,提出维护寺庙原址、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京寺庙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晨,周琦.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J].设计.2018

[2].仇宇,丛嘉,冯嘉欣,郑洁明,吉玉萍.寺庙园林建筑生态文化研究——以南京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3].叶海跃,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J].北方园艺.2011

[4].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5].叶海跃,谢春平,汤庚国.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09

[6].叶海跃.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南京寺庙园林论文-陈晨,周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