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西北太平洋三种海洋鱼类白姑鱼、黄姑鱼和玉筋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DNA、AFLP和同工酶等标记技术开展了这三种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系统研究了三种鱼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分布模式,分析了更新世冰期、洋流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对海洋鱼类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地理分布模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检测白姑鱼的分子系统地理分布模式和遗传结构,我们对白姑鱼分布区内12个群体共13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和部分个体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控制区序列和细胞色素b序列上,白姑鱼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明显分为中日两支,中日群体间无共享单倍型。中国群体的核苷酸多态度明显高于日本群体。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表明白姑鱼中日两支都经历了更新世的群体扩张。分子方差分析和FST显示白姑鱼日本群体间遗传差异显著,但中国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白姑鱼这种地理分布模式显示这个种的扩散能力比较弱。中国白姑鱼群体间没有检测到显著的系统地理格局,这可能是因为末次冰期后白姑鱼群体在中国大陆架区发生大范围栖息地扩张所引起的,扩散后新建立的群体尚未在迁移与漂变之间取得平衡。2、利用AFLP技术对白姑鱼中日四个群体共70个个体的群体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5对选择性引物在7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0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00个。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47.13%和57.63%之间。在四个群体中,有明海群体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伊势弯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根据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构建了群体和个体的UPGMA聚类树,显示中日群体分为明显的两支。分子方差分析和FST显示中日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中日两种群内都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这表明白姑鱼不同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弱。3、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5个白姑鱼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1种同工酶共检测到15个位点,其中11个位点表现为多态。白姑鱼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在0.0667和0.5333之间;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在0.0033到0.0133和0.0032到0.0191之间。同其他海水鱼类相比,白姑鱼群体的杂合度非常低。白姑鱼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05到0.00026之间; 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中日群体的遗传分化很弱。在5个群体中,中国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日本两个群体。4、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对黄海和东海的黄姑鱼群体遗传结构和基因交流进行了研究。在3个群体65个个体共检测得到37个单倍型。三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在0.9130±0.0308和0.9926±0.0230,0.0073±0.0043和0.0099±0.0057之间。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但是Exact检验不支持黄海和东海黄姑鱼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黄姑鱼群体在85,000–170,000年前经历了群体扩张。5、对青岛和厦门黄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5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61个位点,多态位点265个。青岛和厦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0%、51.99%,0.1022、0.0996,0.1643、0.1622;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黄姑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两个群体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姑鱼青岛和厦门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6、为了检验更新世冰期和环境因子对海洋鱼类进化的影响,我们采用线粒体DNA对玉筋鱼的系统地理分布模式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玉筋鱼群体内我们检测到两个显著分化的单倍型类群,更新世冰期的隔离可能是这两个类型产生分化的原因。两个单倍型类群在地域上的分布频率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比较日本海和太平洋侧两个单倍型类型分布区域的不同,发现洋流和水温对玉筋鱼的分子系统地理模式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方差分析以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值均显示玉筋鱼南北两个组群体内不存在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这可能是因为末次冰期后玉筋鱼群体在陆架区发生大范围栖息地扩张所引起的,扩散后新建立的群体尚未在迁移与漂变之间取得平衡;也可能是黑潮、亲潮和对马暖流洋流加强了组群内各群体间的联系。7、为了进一步解决玉筋鱼南北两个组群的分类地位和研究环境因子对玉筋鱼核基因的影响,我们利用Ammodytes hexapterus作为外群,对玉筋鱼12个群体共211个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玉筋鱼南北两个组群是互为单系的关系,并且两组群间有完全的基因隔离,玉筋鱼南北两个组群可能是不同的亚种或种。两个组群的分化可能是玉筋鱼从北太平洋向南扩散适应不同温度的结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粒计算下的决策系统分解与决策转换[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04)
- [2].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1(14)
- [3].基于16S rRNA基因的7种乳酸杆菌的分子系统发生[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 [4].清分子系统在广州地铁AFC系统中的应用[J]. 都市快轨交通 2009(03)
- [5].中国南方海域4种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J]. 动物学杂志 2010(06)
- [6].蛇尾纲生物学研究进展[J]. 琼州学院学报 2016(02)
- [7].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探讨大额牛的分子系统发生[J]. 遗传 2008(01)
- [8].生命物性理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6)
- [9].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谈[J]. 智能建筑 2010(03)
- [10].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4(02)
- [11].生化物性理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4)
- [12].用ZigBee技术实现安防系统中部分子系统的无线通信[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09(10)
- [13].我国翼手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兽类学报 2014(03)
- [14].生态物性理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4)
- [15].异尖属线虫幼虫分子鉴定和分子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杂志 2009(07)
- [16].大菱鲆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17].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下)[J]. 上海化工 2010(01)
- [18].海洋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9].宁波材料所构筑分子系统实现高效太阳光水解制氢[J]. 浙江化工 2020(06)
- [20].生物柴油分子系统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1(05)
- [21].外来入侵海洋红藻具孔斯帕林藻Sparlingia pertusa的形态观察及分子系统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8(01)
- [22].混配柴油分子系统相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3].头足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2)
- [24].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上)[J]. 上海化工 2009(12)
- [25].江西武夷山发现缅甸钝头蛇[J]. 动物学杂志 2018(05)
- [26].2016化学诺奖:分子机器将开创新时代[J]. 中国经济报告 2016(11)
- [27].动植物Rab蛋白的同源性:植物中药系统发生和分子系统发生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分子例证[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05)
- [28].基于线粒体COⅠ及Cyt b基因的7种龙虾类分子系统关系[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05)
- [29].全球首个三维等离子标尺研制成功[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1(09)
- [30].循环细胞信号分子系统作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微观指标的探讨[J]. 福建中医药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