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证的蛋白质组学规律初探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证的蛋白质组学规律初探

论文摘要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慢性乙肝中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其与慢性乙肝中医虚证证侯的对应关系,初步探索出慢性乙肝中医虚证的蛋白质组学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识慢性乙肝虚证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化指标,最终为进一步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虚证的分子基础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正常对照组、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的血浆蛋白质(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经质谱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具体方法:依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2008年5月~2009年8月期间的住院和门诊慢性乙肝患者中,收集典型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健康正常人各三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第一向采用PH4-7的固相PH梯度胶条(immobilized pH gradients,IPG)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 IEF),第二向采用浓度为12%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硝酸银染色后并经凝胶图像采集系统获得血浆蛋白质2-DE图谱,采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V5.0软件对组内及组间的图谱对比分析,依据IPG胶条的固相PH梯度中等电点pI线性梯度和标准分子量Marker,确定各蛋白点的相对分子量(Da)、相对等电点(pI),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双向电泳结果出现标准化总灰度值(%Vol)相差达2倍以上的蛋白点视为差异表达蛋白质,切取相应的差异表达蛋白点作质谱分析,搜索SWISS-PROT数据库,鉴定出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初步建立起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慢性乙肝虚证的对应关系。结果:(1)各组血浆蛋白2-DE图谱中大多数蛋白点分布在pI4.5-6.5,分子量25-90kD的范围内。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v5.0软件分析,各组均可获得重复性稳定的蛋白点约450±100个。(2)慢性乙肝中肝肾阴虚证组的2-DE图谱与正常组对比表现为蛋白点4、7表达量明显升高,蛋白点3、8、9表达量明显下降。经质谱分析鉴定并结合Swiss-prot蛋白数据库得出:蛋白点4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蛋白点7为甲状腺素结合蛋白(Thyroxine-binding protein TTR)、蛋白点3为载脂蛋白A2(Apo-A2)、蛋白点8、9为同一蛋白--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 HP)。(3)慢性乙肝中脾肾阳虚证组的2-DE图谱与正常组对比表现为蛋白点1、2、3、7、8、9表达量明显下降,蛋白点5、6表达量明显升高。经质谱分析鉴定并结合Swiss-prot蛋白数据库得出:蛋白点1为载脂蛋白C2 (Apo-C2)、蛋白点2为血清淀粉蛋白P (Serum amyloid SAP)、蛋白点3为(APO-A2)、蛋白点7为甲状腺素结合蛋白(TTR)、蛋白点8、9为同一蛋白--结合珠蛋白(HP)、蛋白点5、6为同一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Plasma 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4)归纳总结慢性乙肝中医二虚证与正常对照组2-DE图谱发现,慢性乙肝中医二虚证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差异,表现为蛋白点3、8、9(分别为APO-A2、HP)表达量均明显下降。结论:(1)成功建立起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及正常对照组血浆蛋白质组2-DE图谱。(2)慢性乙肝中肝肾阴虚证组除了APO-A2、HP明显下降外,还表现CRP、TTR表达量明显升高,而在正常人和脾肾阳虚证组中均未体现,推测CRP、TTR表达量的升高参与了慢性乙肝中肝肾阴虚证侯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望为临床该证型的诊断提供客观化分子指标。(3)慢性乙肝中脾肾阳虚证组除了APO-A2、HP表达量明显下降外,还表现为Apo-C2、SAP、TTR表达量明显下降,RBP表达量明显升高,推测这些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慢性乙肝中脾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相关。临床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的筛查,可能为临床该证型的诊断找到客观化分子诊断指标。(4)归纳总结慢性乙肝中医二虚证与正常对照组之间2-DE图谱相比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差异,表现为APO-A2、HP表达量均明显下降,提示慢性乙肝中医二虚证具有相同的蛋白质变化规律,推测这些相同的蛋白质变化可能与慢性乙肝各中医虚型证型的形成机制有关。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望为临床慢性乙肝虚证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分子指标。

论文目录

  •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证的蛋白质组学规律初探
  • 1.1 中文摘要
  • 1.2 英文摘要
  • 1.3 前言
  • 1.4 材料与方法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7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2 致谢
  • 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综述)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分层策略的凝胶图像间蛋白点匹配算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03)
    • [2].基于特征点的凝胶图像蛋白点匹配算法[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3].木薯非胚性与胚性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初步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04)
    • [4].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分析[J]. 中国家禽 2010(10)
    • [5].大麦条纹病侵染对大麦叶片蛋白组的影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06)
    • [6].蛋白负染方法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评价[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7)
    • [7].白鲢鱼肌原纤维蛋白双向电泳分析体系的建立[J]. 食品科学 2017(01)
    • [8].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差异蛋白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03)
    • [9].家蚕5龄第3天血液蛋白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J]. 蚕业科学 2008(04)
    • [10].bFGF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组变化[J]. 微循环学杂志 2008(01)
    • [11].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差异蛋白组的质谱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1)
    • [12].福建柏叶片全蛋白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1)
    • [13].基于相似度图的凝胶图像间蛋白点特征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10)
    • [1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证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0)
    • [15].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野牛草叶片蛋白的方法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2)
    • [1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02)
    • [17].蛋白电泳凝胶放置时间对蛋白丰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05)
    • [18].盐胁迫条件下蒲公英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及其图谱分析[J]. 食品科技 2013(05)
    • [19].质谱技术鉴定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细胞骨架蛋白[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12)
    • [20].陕农138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差异的比较分析[J]. 作物学报 2012(03)
    • [21].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和优化[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05)
    • [22].干旱胁迫下桑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J]. 蚕业科学 2012(06)
    • [2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与耐药者尿蛋白质组学比较[J]. 现代医学 2016(01)
    • [24].沙漠小球藻的蛋白双向电泳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9)
    • [25].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大豆根部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1)
    • [26].不同抗冷级别的棉苗低温诱导蛋白比较[J]. 棉花学报 2010(03)
    • [27].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鉴定癫痫疾病的差异蛋白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10)
    • [28].粒子滤波在图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8(04)
    • [29].基于模糊聚类的微弱蛋白点分割算法[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03)
    • [30].鲫皮肤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与部分蛋白点的质谱鉴定[J]. 水产学报 2016(04)

    标签:;  ;  ;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虚证的蛋白质组学规律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