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

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

论文摘要

大学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个难点问题。现行大学教师评价活动为大学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这些问题和弊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本研究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层面着手,对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进行理性上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并提出行动的建议。本研究遵循“现状——问题——背后的缘由——对策和建议”的研究思路。本研究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和实行不仅应该促进大学组织的发展,而且还要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为此,本文考察了“制度”的种种界说,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内涵和其中所包含的维度,其维度分别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等方面,对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若干维度的详细分析最终落实到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等具体的活动上来。论文借助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现行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背后所体现的思想,分析了其产生的弊端,并将此制度模式命名为“制度占有”模式,该制度模式具有自上而下、控制性和行政意志主导等特点。论文以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包含的若干维度为分析框架,以具体的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活动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详细、深刻阐述了当前我国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制度具有的片面性、导致大学创造性的降低,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的叠加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受到影响,等等;同时,论文还详细分析了导致这种当今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现状形成的缘由,其中包括市场经济和社会功利化、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大学的“麦当劳化”和大学受到“秀选时代”的影响。论文以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指标以及评价程序等为维度,分别以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德国19世纪的柏林大学和蔡元培执掌的北京大学、当今美国的终身教授聘后评审制为对象,详细考察了从中世纪大学以来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并挖掘其历史背后演化的逻辑。文章认为,在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演化历史中,大学教师的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大学教师的评价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由简单走向丰富、大学教师评价的取向从对大学教师的“管理”走向促进教师发展。为了使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既要促进组织的发展,同时又不能忽略大学教师的发展,论文以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涉及的范围——大学组织、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涉及的指向——大学教师为依据及基础,阐述了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大学组织的特性时,着重分析了大学的“高深知识”性,并分别从高深知识的内涵、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增长方式和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差异,提出了大学高深知识的特点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之间的关系。论文认为高深知识的深奥决定了大学教师的评价主体应该注重同行专家的作用;高深知识的增长的非线性决定了大学教师评价方式应具有灵活性;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性质的研究应该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高深知识生产的不确定性需要营造一个宽容的评价环境。在关于大学教师的分析方面,论文着重从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和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在论述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时,认为追求真理是大学教师活动的价值取向;高尚道德是大学教师榜样的价值;大学教师是社会良心的代表。在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特点方面,论文论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效益的迟效性、教师劳动效率计算的困难性。之后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和工作特点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关系。在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设计方面,论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即要建立从制度占有走向制度共建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模式,让大学教师充分参与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同时重视非文本性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论文之后提出了几个原则,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视角的选择
  • 一、现实的透视——现象、问题及实质
  • 二、研究的思考——反思与超越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现状及分析
  • 一、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 二、国外相关情况研究
  • 三、简短的评论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概念诠释
  • 第一节 制度的定义
  • 一、制度的语义分析
  • 二、不同学科对制度的定义
  • 三、比较与归纳:把握制度定义的几个维度
  • 第二节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内涵与要素
  • 1、大学的概念和所指
  • 2、评价、教师评价的含义
  • 3、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内涵与要素
  • 第二章 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一节 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
  • 一、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背后体现的思想
  • 二、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模式
  • 三、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评价现状及特点
  • 四、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科研评价现状及特点
  • 第二节 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运行结果分析
  • 一、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产生了一些异化现象
  • 二、自上而下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存在某种片面性
  • 三、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使大学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 四、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导致教师工作异化,职业倦怠情绪叠加,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 五、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 第三节 目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异化”的原因分析
  • 一、市场经济和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 二、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过分张扬的后果
  • 三、麦当劳化在大学管理中的冲击
  • 四、大学已受到“秀选时代”的影响
  • 第三章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
  •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 一、大学教师评价的主体
  • 二、大学教师录用的标准
  • 三、大学教师录用的程序
  • 第二节 近代大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德国柏林大学与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为例
  • 一、德国的柏林大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 二、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的教师评价制度
  • 第三节 现代大学教师评价制度——以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聘后评审制度为例
  • 一、评审目的
  • 二、评审机构
  • 三、评审程序
  • 四、评审内容
  • 五、评审结果的处理
  • 第四节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
  • 一、大学教师的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 二、大学教师的评价内容、程序和方法由简单走向丰富
  • 三、大学教师评价的取向从对大学教师的“管理”走向促进教师发展
  • 第四章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的依据及基础
  • 第一节 评价制度涉及的范围——大学组织
  • 一、高深知识的内涵及其特点
  • 二、高深知识的分类
  • 三、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差别
  • 四、高深知识的增长方式
  • 五、大学高深知识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关系
  • 第二节 评价制度涉及的指向——大学教师
  • 一、大学教师的角色特点
  • 二、大学教师的工作特点
  • 三、大学教师角色、工作特点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关系
  • 第五章 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设计
  • 第一节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模式——从制度占有走向制度共建
  • 一、让大学教师充分参与教师评价制度的制定
  • 二、重视非文本性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 第二节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的几个原则
  •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 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