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遗传论文-王阳

稳定遗传论文-王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遗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头,间谍,协同进化,病原菌,效应蛋白,世界粮食日,抗白叶枯病,防御体系,广谱,杂交水稻育种

稳定遗传论文文献综述

王阳[1](2019)在《通过基因编辑“干掉”病菌“间谍接头人”》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功友领衔的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昨日发布消息,通过20年研究,他们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9-10-16)

[2](2019)在《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 耐低温特性可稳定遗传》一文中研究指出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8)是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洋1号"与未经选育的暗纹东方鲀相比,具有较强耐低温特性,并且可稳定遗传,经养殖户试验养殖,效益良好。(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利文,侯庆,汪玲,朱小东,曾彩虹[3](2019)在《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TYRO3纯合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TYRO3纯合突变体,为利用斑马鱼研究TYRO3功能构建模型。方法: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基因型,筛选获得TYRO3基因突变斑马鱼。通过观察斑马鱼水肿的表型以及用透射电镜观察足突融合的情况了解TYRO3突变的影响。结果:我们得到了两个移码的TYRO3突变体,每个TYRO3突变体在F2中获得2和5个纯合子,并且F0杂合子突变率可达50%。TYRO3基因突变斑马鱼出现卵黄囊、心包及眼周水肿,电镜下出现明显的足突融合。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YRO3基因突变的纯合子斑马鱼,并初步证实,TYRO3突变会导致斑马鱼肾脏足细胞损伤。(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杨丽萍,王悦,徐亚男[4](2019)在《烟草中稳定遗传转化的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杆菌介导的植物稳定遗传转化技术已经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农杆菌介导的新型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发芽种子真空侵染法.应用此方法将表达载体p BI121-HC-Pro转化到烟草植株中,并优化了农杆菌的浓度及真空侵染的条件.半定量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这种转化方法可以使HC-Pro在烟草中表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晨露[5](2017)在《水稻亚细胞定位标记系稳定遗传株系培育及其应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细胞定位,是指某种蛋白质或者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的具体存在部位。蛋白质的功能与其所在的亚细胞位置密切相关,而亚细胞定位研究可以为确定某些未知蛋白质的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已经构建了一套保守性定位于主要细胞器的、且携带有特异性荧光蛋白GFP/RFP融合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初步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材料,其中包含的亚细胞定位类型主要有:细胞膜、细胞核、内质网、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液泡、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骨架。本研究进一步对转基因水稻后代材料进行潮霉素检测、PCR及测序鉴定、原生质体荧光观察、叶鞘组织荧光观察,以及转基因水稻株系加代繁殖等,旨在获得稳定遗传的水稻蛋白亚细胞定位参照系材料,并验证标记系材料的应用性。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潮酶素抗性筛选、PCR验证、原生质体荧光观察及水稻叶鞘组织荧光观察,验证了绝大多数前期所培育的标记系材料能够稳定表达荧光信号,并且正确定位于预测的细胞器;2.针对转化 pCXSN-RFPAtCCASP、pCXSN-GFPmTn、pCXSN-RFPH2B、pCXSN-RFP等结构的荧光信号弱或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的材料,重新构建了以Ubiquitin强启动子替代35S启动子驱动荧光蛋白融合结构表达的载体,并进行了验证;3.以稳定表达核定位绿色荧光标记GFP-H2B的水稻为例子,将一个水稻转录因子WRKY45-RFP融合表达结构转化到GFP-H2B水稻原生质体中,荧光观察结果显示WRKY45-RFP和GFP-H2B共定位于细胞核中,表明本研究所培育的荧光标记系能够应用于水稻蛋白的亚细胞共定位研究;4.同样以GFP-H2B水稻为材料,以表达PWL2-mChery-NLS的稻瘟菌株PBV591侵染GFP-H2B水稻叶鞘组织,荧光观察结果显示,PWL2-mCherry-NLS和GFP-H2B共定位于水稻细胞核中,符合前人关于PWL2-mCherry-NLS在稻瘟菌内表达后被转运到水稻细胞核内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水稻荧光标记系在稻瘟-水稻互作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陈韵如,王湘秀,李绍娟,刘桂芬[6](2016)在《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WHSC1L1纯合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组蛋白甲基化酶WHSC1L1基因敲除的纯合突变体,为研究WHSC1L1在胚胎发育早期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提供模型。采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通过http://crispr.dfci.harvard.edu/SSC/和http://crispr.mit.edu/网站分别对靶位点序列特征和脱靶可能性打分,设计高活性的single-guide RNA(sgRNA)通过TA克隆测序检测到F_0突变效率高达75%,通过F_0代雌雄交配,对得到13条F_1代成体进行逐一剪尾鳍鉴定基因型,得到6条WHSC1L1基因缺陷的纯合突变体,6条纯合体均为同一种突变类型,且突变类型为移码突变。通过设计高效率的sgRNA可以直接通过F_0代雌雄交配获得纯合突变体省去了F_0代与野生型交配确定突变率的步骤。本研究得到WHSC1L1基因缺陷的纯合体,为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此基因突变引起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变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6年06期)

杨博[7](2015)在《普通小球藻稳定遗传体系的建立及基因改造其光合固碳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现象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据世界气象组织(WMO)估计,现今大气中的CO2浓度已惊人地超过400ppm,比工业化之前的280 ppm提高了约43%。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实现碳减排已刻不容缓。目前已有多种技术致力于大气中CO2的捕获与封存,其中利用微藻进行固碳的生物碳减排技术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油脂、蛋白质、淀粉和类胡萝卜素等生物质,有助于实现碳减排。同时,微藻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快、培养成本低,以及易工业化集成等优点,因此,通过微藻固定CO2实现碳减排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效率仍然有限,如何实质性的提高其内在的光合固碳能力成为制约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发展的一个难题。本研究以具备良好的CO2固定和耐受能力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并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过表达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基因来实质性的提高普通小球藻光合固碳的能力,从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首先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建立了一套稳定有效的普通小球藻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FBA)导入到普通小球藻基因组中,成功地将其定位到叶绿体中进行了表达,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小球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效率(CO2固定速率)。此外还探究了集胞藻FBA基因对普通小球藻光合固碳可能的调控机理。本研究结果为小球藻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固碳效率提供了参考与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了普通小球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最适筛选标记。通过在普通小球藻的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的抗生素(卡那霉素,G418,壮观霉素和氯霉素),发现其对G418最为敏感,半致死率(LC50)可达11.74μg/m L。之后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G418,发现30μg/m L的G418可强烈地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达90%以上。因此,30μg/m L的G418可作为普通小球藻遗传转化体系筛选转化子的有效浓度,同时G418对应的抗性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可作为该遗传转化体系的最适抗性筛选标记。(2)利用EGFP报告基因建立了一套稳定有效的普通小球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克隆EGFP基因,利用聚乙二醇(PEG)转化法首次将EGFP基因导入到普通小球藻的基因组中,转化率为356±30 cfu/μg DNA。通过PCR、Southern杂交和反转录PCR(RT-PCR)和荧光显微实验,结果表明EGFP基因成功整合到了普通小球藻的基因组中,并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可见表达。另外,经过细胞传代实验,发现普通小球藻在传代16次后仍能表达出可见荧光。由此建立了一个稳定有效的普通小球藻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体系。(3)克隆并验证了rbc S基因叶绿体导肽(c TP)序列的亚细胞定位功能,同时验证了在普通小球藻的叶绿体中表达核基因组编码的外源蛋白的可行性。从普通小球藻中克隆了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 S)的c TP序列,通过构建一系列中间载体将其融合到EGFP基因的N端(c TP::EGFP),并利用PEG法导入到普通小球藻中,经过荧光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c TP::EGFP融合基因在藻细胞的叶绿体中表达出肉眼可见的绿色荧光,而未融合c TP序列的EGFP基因仅在细胞质基质中表达出绿色荧光,由此表明该c TP序列起到了叶绿体定位的功能,且验证了在普通小球藻的叶绿体中表达核基因组编码的外源蛋白的可行性,同时拓展了荧光蛋白技术在微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4)通过在普通小球藻叶绿体中过表达FBA酶,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和光合效率。从蓝藻的模式生物——集胞藻中克隆了其FBA基因,通过构建融合上述c TP序列的FBA超表达载体,利用PEG法首次将集胞藻FBA基因导入到普通小球藻基因组中,通过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western杂交共同鉴定,表明集胞藻FBA基因成功整合到了转化藻株的基因组DNA中并进行了表达。另外,通过测定发现转化藻#3和#5的FBA酶活显着高于WT 1.27和1.30倍(p<0.05),其生物量在培养中后期也显着高于WT(p<0.05),同时,它们的净放氧速率和CO2固定速率也分别是WT的1.18~1.21倍与1.15~1.18倍(p<0.05),表明集胞藻FBA基因的过表达能有效地促进藻细胞的生长与光合效率。(5)通过比较转FBA藻(#3和#5)和野生型藻的生理指标,探究了过表达的集胞藻FBA酶对普通小球藻光合固碳可能的调控机理。与野生型藻相比,转FBA藻#3和#5的叶绿素含量显着提高(p<0.05)。叶绿素荧光分析结果表明,#3和#5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和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有显着提高(p<0.05),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显着下降(p<0.05),表明转FBA藻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电子(能量)传递速率有明显提高。此外,通过测定其卡尔文循环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发现转FBA藻的Rubisco酶的基因表达量与初始酶活性均有明显提高,而其余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并未引起相应的酶活发生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FBA酶在普通小球藻中的过表达,可能通过提高Ru BP的含量、激活更多的Rubisco酶来加速碳流周转速率,同时提高其光系统的能量传递速率,从而使光合效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2-28)

张基伟,李洵桦[8](2015)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稳定遗传转基因斑马鱼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最常见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类型,是由于SCA3基因出现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编码出含异常扩增谷氨酰胺链的SCA3蛋白(Ex-ataxin-3),在细胞内形成蛋白包涵体或聚集体(aggregation),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15-09-18)

左颀,赵心清,刘海军,胡世洋,马中义[9](2014)在《稳定遗传的染色体组合整合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体整合表达可获得稳定遗传的基因工程菌,是工业酿酒酵母育种的重要手段。pAUR135整合载体是抗生素标记基因可循环使用的载体,添加特定的同源臂后可构建在酵母染色体上稳定遗传的菌株。目前对酵母菌的分子育种常需要对多个基因进行过表达,利用pAUR135载体可将不同基因分别整合在不同染色体或相同染色体的不同位点,这种组合整合表达方法可对不同基因的表达强度比例进行调节,构建表型优化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本研究以木糖代谢途径基因为例,构建了3个pAUR135整合载体,将3个木糖代谢基因依次整合到工业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不同位点,获得了染色体组合整合表达的代谢工程菌株。与将这3个基因整合在同一个位点的对照重组菌株相比,染色体组合整合的重组菌株木糖利用率提高了24.4%–35.5%。多基因染色体组合整合方法从新的角度对工业酵母进行代谢工程改造,所获得的工程菌株不带有任何外来基因和选择标记,可以保持性状的稳定,是工业酿酒酵母分子育种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吴光华,王冬冬,江芸[10](2014)在《能稳定遗传的一定是纯合子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杂合子和纯合子这一概念时,教师都会提到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但有学生提到: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我们理解,那么是不是所有杂合子自交后代就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呢?也就是说有没有杂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情况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些特殊例题,专门进行了讲解。1杂合子、纯合子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4年01期)

稳定遗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8)是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洋1号"与未经选育的暗纹东方鲀相比,具有较强耐低温特性,并且可稳定遗传,经养殖户试验养殖,效益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遗传论文参考文献

[1].王阳.通过基因编辑“干掉”病菌“间谍接头人”[N].上海科技报.2019

[2]..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耐低温特性可稳定遗传[J].海洋与渔业.2019

[3].张利文,侯庆,汪玲,朱小东,曾彩虹.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TYRO3纯合突变体[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

[4].杨丽萍,王悦,徐亚男.烟草中稳定遗传转化的新技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晨露.水稻亚细胞定位标记系稳定遗传株系培育及其应用初探[D].福建农林大学.2017

[6].陈韵如,王湘秀,李绍娟,刘桂芬.利用CRISPR/Cas9构建稳定遗传的斑马鱼WHSC1L1纯合突变体[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

[7].杨博.普通小球藻稳定遗传体系的建立及基因改造其光合固碳效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8].张基伟,李洵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稳定遗传转基因斑马鱼模型构建[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

[9].左颀,赵心清,刘海军,胡世洋,马中义.稳定遗传的染色体组合整合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构建[J].生物工程学报.2014

[10].吴光华,王冬冬,江芸.能稳定遗传的一定是纯合子吗[J].中学生物学.2014

标签:;  ;  ;  ;  ;  ;  ;  ;  ;  ;  

稳定遗传论文-王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