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因子论文-夏绪进

希氏因子论文-夏绪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希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肠埃希菌,PMQR因子,猪

希氏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夏绪进[1](2016)在《新疆部分养殖场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其PMQR因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疆某养殖企业猪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PMQR因子的携带情况,分别采集该企业位于不同县市(昌吉市、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不同生长期的猪源肛拭子样,并对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对耐药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比较不同县市和不同生长期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差异性;并对筛选出的耐药菌株通过PCR技术进行PMQR因子检测,分析PMQR因子流行特点及其对菌株耐药表型的贡献情况。不同县市耐药结果显示,呼图壁县猪源大肠埃希菌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均显着高于昌吉市和玛纳斯县(P<0.05);玛纳斯县猪源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着高于呼图壁县和昌吉市(P<0.05);昌吉市猪源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显着高于呼图壁县(P<0.05),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显着高于玛纳斯县(P<0.05)。呼图壁县3~7耐菌株占80.7%,玛纳斯县3~7耐菌株占89.5%,昌吉市3~7耐菌株占81.0%。不同县市之间3~7耐菌株数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生长期耐药结果显示,保育猪源菌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显着高于哺乳仔猪源菌,哺乳仔猪源菌又显着高于妊娠猪源菌(P<0.05)。哺乳仔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显着高于另外两个生长期(P<0.05)。保育猪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显着高于妊娠猪源菌(P<0.05)。哺乳仔猪5~9耐菌株占77.5%;保育猪5~9耐菌株占78.5%;妊娠猪5~9耐菌株占49.3%。哺乳仔猪源菌在7耐和8耐上显着高于另外两个生长期(P<0.05)。分离的耐药猪源大肠埃希菌携带PMQR因子的结果显示,叁地均以qnrS和aac(6′)-Ib-cr基因为主,其中昌吉市oqxA基因、呼图壁县aac(6')-Ib-cr基因检出率显着高于另外两个地区(P<0.05)。哺乳仔猪和妊娠猪源菌以aac(6')-Ib-cr和qnrS基因为主;保育猪源菌以oqxB和qnrS基因为主。妊娠猪源菌qnrS和aac(6')-Ib-cr基因检出率显着高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P<0.05);哺乳仔猪源菌aac(6')-Ib-cr基因检出率显着高于保育猪(P<0.05)。本研究中未检测出qnrA,qnrB,qnrC,qnrD和qepA基因。在相同的养殖模式下,该养殖企业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和耐药猪源大肠埃希菌携带的PMQR因子会因地域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存在差异性,耐药问题较严重,以多药耐药为主,耐药谱型呈多样化发展;携带的PMQR因子以qnrS,aac(6′)-Ib-cr,oqxA和oqxB为主,提示应加强PMQR因子监控及流行性调查。(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童铁钢,林燕,穆丹梅,白宇,杨木蕾[2](2009)在《人分化抑制因子Id-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Id-2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人Id-2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Id-2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Id-2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明,Id-2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GEX-6P-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40000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ELISA和琼脂双向扩散实验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GST-Id-2特异性反应。结论Id-2基因在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Id-2及其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也为分析Id-2分子结构及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林燕,童铁钢,穆丹梅,白宇,杨木蕾[3](2008)在《人分化抑制因子Id-3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Id-3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明,Id-3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GEX-6P-1中,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量为39000GST-Id-3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Western blot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Id-3融合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和琼扩试验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GST-Id-3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Id-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Id-3及其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提供了一种检测途径,也为分析Id-3分子结构、抗原表位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李鹏,王家乡,程碧军[4](2006)在《大肠埃希氏菌表面菌毛黏附因子多价菌毛疫苗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防仔猪黄痢,选取ETEC野生分离菌株HN2001(K88ab)、HN2002(K88ac)、HN2003(K88ad)、HN2004(K99)、HN2005(987p)、HN2006(F41)培养后用低温磁力搅拌法提取到菌毛,制成5批多价菌毛混合油乳剂灭活苗,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5批多价灭活疫苗对小白鼠的平均保护率达95.0%,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为生产上防治仔猪黄痢提供一种保护范围更加全面的生物制品。(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5期)

卫广森,许崇波,孙宇[5](2005)在《新生仔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新生仔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菌毛的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基因检测技术、菌毛抗原受体的生化特性以及菌毛载体系统的优点;另外,从分子结构与功能、作用机理、基因检测叁方面叙述了新生仔猪ETEC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2005年10期)

王树坤,山德生,罗曼玲,张轶群,师廷明[6](2003)在《玉溪市大肠埃希氏菌O157菌株的流行率、表型与毒力因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从对玉溪市牛、猪、鸡、腹泻病人的部分粪便标本进行了O15 7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共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 7:H74株、大肠埃希氏菌O15 7:Hund 6株 (Hund表示鞭毛H因子尚不能确定 ,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期刊2003年03期)

谭诗文,肖耀南,艾玉萍,冉懋韬,范泽明[7](2000)在《贵州羔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和致病因子的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血清型、致病因子和致病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 1999年 ,对贵州册亨、水城、龙里、关岭 4个县的 330 0头份羔羊进行调查 ,收集羔羊腹泻病例 115例 ,初分离出肠杆菌 80株 ,经生化试验和致病试验初步鉴定出大肠杆菌 55株菌株 ,分离率为 4 8%。经小白鼠致病性试验 ,55株菌株都能引起发病死亡 ;并用其中的 CH9812 、SC993 8、CH985、CH9817、LL993 4、GL9886株菌株做家兔致病性试验、羔羊致病性试验 ,结果 ,6株菌株都能使羔羊、家兔发病死亡。对初分离 55株菌株做血清型鉴定 ,为 55株大肠埃希氏菌 ,分属为 O119、O2 4 、O8、O78、O10 1、O96种血清型 ,其中 O119和 O2 4 为主要“O”类型。每个血清型筛选出的 CH9612 、SC993 8、CH985、CH9817、L L993 4、GL988株菌 6株。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 ,测定出 6株菌具有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的特性(ST)。(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00年02期)

程伯鲲[8](1998)在《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致病性不是取决于致病菌的某种单一的毒力因子,而是由多种毒力因于共同决定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因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致病机理的多样性。目前,根据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致病机理及其遗传控制.国际上将其分为五类”—一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F(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期刊1998年05期)

黄炯,徐定法,成进[9](1992)在《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毛吸附因子与仔猪黄白痢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玻板凝集试验的方法,对四川荣昌养猪研究所和新疆一四八团猪场的50份仔猪黄、白痢病料的大肠杆菌分离物进行了血清学检查,发现仔猪黄、白痢中均存在K_(88)、K_(99)、987P阳性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认为K_(88)、K_(99)、987P菌毛吸附因子很可能是仔猪黄、白痢的共同致病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92年10期)

沙吾列,王治才,黄增英[10](1992)在《用ELISA法对腹泻羔感染K_(99)定居因子阳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用ELISA方法对从新疆7个地区采集的270份腹泻羔粪样和肠内容物进行大肠埃希氏菌K_(99)菌毛抗原检测,其阳性率为7.8%。(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92年05期)

希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Id-2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人Id-2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Id-2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Id-2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明,Id-2基因已正确克隆至pGEX-6P-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40000的GST-Id-2融合蛋白。Western-Blot、ELISA和琼脂双向扩散实验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GST-Id-2特异性反应。结论Id-2基因在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Id-2及其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也为分析Id-2分子结构及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希氏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夏绪进.新疆部分养殖场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其PMQR因子检测[D].新疆农业大学.2016

[2].童铁钢,林燕,穆丹梅,白宇,杨木蕾.人分化抑制因子Id-2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

[3].林燕,童铁钢,穆丹梅,白宇,杨木蕾.人分化抑制因子Id-3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2008

[4].李鹏,王家乡,程碧军.大肠埃希氏菌表面菌毛黏附因子多价菌毛疫苗的研制[J].湖北农业科学.2006

[5].卫广森,许崇波,孙宇.新生仔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5

[6].王树坤,山德生,罗曼玲,张轶群,师廷明.玉溪市大肠埃希氏菌O157菌株的流行率、表型与毒力因子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

[7].谭诗文,肖耀南,艾玉萍,冉懋韬,范泽明.贵州羔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和致病因子的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血清型、致病因子和致病性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0

[8].程伯鲲.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

[9].黄炯,徐定法,成进.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毛吸附因子与仔猪黄白痢的关系[J].中国兽医科技.1992

[10].沙吾列,王治才,黄增英.用ELISA法对腹泻羔感染K_(99)定居因子阳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92

标签:;  ;  ;  

希氏因子论文-夏绪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