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汽油尾气已成为许多城市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且其成分中含有许多已确证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因此,进一步明确汽油尾气暴露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现的有研究资料显示,汽油尾气暴露与许多肺及肺外疾病的发生相关。虽然,1989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汽油尾气归为2B类人类致癌物,但迄今为止,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汽油尾气暴露与肺癌的发生的关系,不论流行病学、动物实验还是毒性机制研究方面的资料,都无法确认和达成共识。为了了解汽油尾气的毒作用机制及氧化损伤在其毒性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汽油尾气暴露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汽油尾气暴露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汽油尾气的冷凝物、颗粒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三相成分的有机提取物为处理因素,探讨了汽油尾气对体外培养细胞和气管滴注染毒后的动物多器官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体外试验中以人肺腺癌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试验,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活性氧测定实验、抗氧化试验、微核试验以及彗星试验对汽油尾气影响细胞存活率、活性氧生成和脂类的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力以及造成细胞DNA的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汽油尾气能降低细胞存活率,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和堆积,造成脂质的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并能导致DNA单链断裂的增加和染色体的损伤,表明汽油尾气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而氧化应激则可能是其毒作用机制之一。此外,通过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对汽油尾气毒效应的干预实验表明GSH可以降低汽油尾气的毒性效应。表现为GSH预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以及DNA单链的断裂情况明显低于未干预组。该结果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提示氧化损伤在汽油尾气的毒效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体内实验依据美国环保局(EPA)关于新燃料毒性评价的规定,将汽油尾气的三相有机提取物通过气管滴注对SD大鼠进行染毒,然后对肺脏、脑、肝脏和睾丸等器官进行多指标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汽油尾气可造成大鼠肺组织中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氧化损伤以及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此外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肺组织的炎性损伤明显加重。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中DNA氧化损伤的关键性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汽油尾气的暴露可导致肺组织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的含量明显增加: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器细微结构的变化,发现肺组织各型细胞中的线粒体损伤明显,板层小体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并有部分细胞核固缩。同样,汽油尾气暴露导致脑、肝脏和睾丸等器官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产物羰基蛋白(CP)的含量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下降(脑组织除外)、组织细胞DNA的链断裂增加。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汽油尾气经呼吸道暴露后,肺是其主要的靶器官,但脑、肝、睾丸等其他脏器也会被累及,表明汽油尾气暴露后的损伤是多器官的,而氧化应激可能是其重要的毒作用机制之一。体外体内实验的结果均表明,汽油尾气暴露后可导致多组织多器官的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的氧化损伤,并能导致DNA损伤修复酶OGG1的量发生改变,这些损伤和变化也为癌症的发生创造了可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汽油尾气论文; 羰基蛋白论文; 活性氧族论文; 脂质过氧化论文; 氧化损伤论文; 羟基鸟嘌呤糖苷酶论文; 细胞论文; 大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