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排放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为此,各国对这类废水的最高排放浓度均有严格的限定,硫酸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便应运而生。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综合了单相厌氧反应器和两相厌氧反应器的优点,对于低、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应用ABR探讨碱度和碳源对硫酸盐还原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解析进水碱度和碳源改变时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采用不同的碱度调控方式考察进水碱度对硫酸盐还原效率及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调整进水碱度的启动反应器期(碱度约500mg/L),硫酸盐去除效率逐渐由10%提高到25%;当将进水碱度提高至1000mg/L时,硫酸盐去除率升至70%以上;当将进水碱度进一步提高至2000mg/L时,硫酸盐去除率也相应提高到85%。可见,在进水中投加碱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反应器中硫酸盐的去除效率。DGGE表明,随着进水碱度的变化,反应器内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也随之发生着较大变化。在反应器运行末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主要包括Veillonella sp. S101、Candidatus Pelagibacter ubique、Desulfomicrobium baculatum、Desulfovibrio sp. H1和Desulfomicrobium baculatum,反应器功能证实这些功能微生物的富集能够在较高的碱度下快速高效还原硫酸盐。其中常驻种群主要包括Alkaliflexus imshenetskii、Thauera terpenica、Sulfuricurvum kujiense和Desulfomicrobium norvegicum等,这些种群在反应器运行的整个过程一直存在,碱度的调整未见对其有显著影响。通过以乙酸逐步置换进水中乳酸的方式,探讨乙酸对硫酸盐还原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以乳酸为碳源时,反应器运行稳定,硫酸盐去除率达到80%。当将进水中乳酸碳源中75%(以COD计)置换为乙酸后,硫酸盐去除率立即降至20%左右;当全部碳源为乙酸时,硫酸盐去除效率虽有提高,但一直维持在30%左右。可见,碳源的转换对硫酸盐去除率影响比较明显,乙酸不利于硫酸盐还原过程,但通过长期驯化,可使去除率有所提高。DGGE分析发现,随着进水中碳源的变化,反应器内功能微生物随之发生变化,在投加乙酸后出现某些特异种群,主要包括Desulfomicrobium escambiense、Bacillus ginsengihumi和Arcobacter butzleri。特异种群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乙酸的投加,刺激了某些微生物的富集。在反应器运行末期,种群Spirochaetes bacterium SA-8得以富集,说明该种群可能能够以乙酸为底物还原硫酸盐。而在反应器运行的整个时期,有些种群,如Cloacibacterium normanense、Arcobacter cibarius、Desulfovibrio intestinalis和Propionicicella superfundia条带一直存在,变化不明显。该研究表明,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高碱度下(2000mg/L)能够更有效地还原硫酸盐,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模式;乙酸碳源不利于硫酸盐的还原,利用乙酸还原硫酸盐的完全氧化型SRB较难富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J]. 环境科学 2017(05)
- [2].水解酸化池中硫酸盐还原及抑制效果研究[J]. 供水技术 2011(01)
- [3].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1)
- [4].基于硫酸盐还原的酸性矿山废水全流程处理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20(06)
- [5].生物硫酸盐还原过程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7(13)
- [6].水稻土中硫酸盐还原微生物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9(08)
- [7].微生物烟气脱硫中硫酸盐还原阶段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9)
- [8].羽绒羽毛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13)
- [9].羽毛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特性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19)
- [10].硫酸盐还原菌群构建及其对硫酸盐去除效果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9(04)
- [11].高耐镉硫酸盐还原菌群的特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3)
- [12].羽绒制品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J]. 上海纺织科技 2014(01)
- [13].硫酸盐还原对三氯乙烯生物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0)
- [14].硫酸盐还原条件下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02)
- [15].油田水驱采出液硫酸盐还原菌群活性生态抑制效能及其群落演替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01)
- [16].重金属对硫酸盐还原菌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12)
- [17].DFeRB和SRB对冰封期铁与硫还原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18].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8)
- [19].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5(08)
- [20].常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效耐镉硫酸盐还原菌[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1].厌氧硫酸盐还原-氨氧化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2)
- [22].南海东北部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海底强烈甲烷渗溢的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1)
- [23].硫酸盐还原氨氧化体系中基质转化途径[J]. 环境科学 2017(08)
- [24].ABR处理含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转化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3)
- [25].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WF83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 河南科学 2010(04)
- [26].硫酸盐还原菌落活性的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3)
- [27].电场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效应及pH/ORP响应[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8].~(35)SO_4~(2-)示踪法测定九龙江河口沉积中硫酸盐还原速率[J]. 海洋学报 2015(04)
- [29].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还原Cr(Ⅵ)的初步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06)
- [30].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J]. 纺织导报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