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货币错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在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易时,由于其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来计值,当相关货币汇率变化时其权益的净值和/或净收入会受到影响的现象。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与日俱增,使得货币错配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国内金融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准确测度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的形成原因和独特性以及负面影响,对于防范和控制货币错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货币错配及其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且对有关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理。然后利用Goldstein和Turner提出的AECM指标和中国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形成原因、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性以及货币错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解除我国货币错配风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实证检验测算中国的货币错配程度,然后用经验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货币错配的成因与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对解决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提出对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以及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类,评论与总结。第三部分利用AECM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以及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进行实际测度,以检验中国货币错配的严重程度,并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第四部分对中国的货币错配问题的成因、中国货币错配的独特性、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在前面实证检验的结果和总结国内外学者解决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