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311200)
摘要:指导学生学会创作第一句,就是为他们今后创作单乐段、多乐段打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在初中生中开展歌曲创作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歌曲创作教学;字调引申法;态势模拟法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纵观我国小学、初中音乐教材,有关创作教学常见的练习方法有: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段写作等。以上方法除第六条之外,严格的说,还不属于创作。即便是第六条,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写出的旋律也很可能只是顺口溜。
如何让学生的旋律写作称得上创作呢?笔者认为,学习ren认为学习设计节奏型、字调引申法、态势模拟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入口,尤其是学习态势模拟法。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我国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创造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个创造教学多是指广义上的,它包括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演奏、舞蹈、欣赏等领域,属于二度、三度创作。而狭义上的音乐创造是指创作活动,属于一度创作。由于我国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的差异,创作实践没有在音乐教学中全面地开展、落实。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创作教学要有一个准备过程,这就要靠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视唱和记谱能力,以及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这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初中生已有了小学六年音乐课学习的基础,学习创作时可以先让他们复习一下基本乐理知识,主要包括:简谱记谱法、重要的音乐符号等。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可边教边学。当然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应逐步培养,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2.设计节奏型
节奏在音乐艺术各种要素之中,是最先产生的,音乐的起源很可能就是来自对节奏地敲击之中。一种纯粹的节奏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大,是那么直接地传递着它所包容的信息,以致于我们时常认定:节奏就是音乐,节奏就是旋律。而节奏型是一首乐曲的核心,设计一个良好的节奏型,才使我们的旋律写作有了创作的意义,它是创作成功的基础。
3.字调引申法
我们学习音乐创作从写歌入手。有了一个好的节奏型,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唱词。设计唱词,涉及到文学功底,这里暂且不讲。我们主要讲歌词的音调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歌词的音调设计方法叫字调引申法。因为汉字具有四声的音调,每个字都有自然的高低升降的趋势,如果能遵照这些字调的规律去设计旋律,就会有字正腔圆的效果。从四个声调的调至规律看,阴平最高,其次阳平,再次上声,去声最低。根据这个规律,可以任意为歌词引申出音调来。当然,歌曲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只有那些能抒发歌词情感的旋律才是优秀的。
4.态势模拟法
为歌词谱曲时,可以根据歌词中的各种外露态势,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设计旋律。这种旋律写作方法可称作态势模拟法。写作步骤是先要感受到歌词中的某种态势,然后再用合适的节奏和恰当的音调进行模拟。运用态势模拟法设计的旋律,其音乐形象往往是生动逼真的。如果说“字调引申法”较多运用歌词中的音调因素,那么“态势”模拟法较多运用歌词中的节奏因素。歌曲创作中常用的态势模拟有以下五种。
a.声态模拟:音乐是听觉艺术,对于有音响表现的歌词,用声态模拟来设计旋律是最能发挥特长的,当然不是自然界所有的音响都能用音调十分写实地表现出来,但有些是可以象征性地描绘的。如风声、雨声、动物的鸣叫声、日常呼唤声、大海的咆哮声、山谷的回声等都可以设法模拟。
b.动态模拟:旋律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诉诸于听觉的,所以也能模拟歌词中的各种动态。特别能表现有节律动态的歌词内容,如马儿奔驰,车儿行驶,人儿欢跃,缓慢地爬行,急速地飞翔等等。通过节奏、速度、音势的调节,都能惟妙惟肖地把这些动态表现出来。
C.形态模拟:旋律也能模拟歌词中的各种形态:大、小、高、低、弯、直、长、短、方、圆等。
d.情态模拟:音乐长于抒情,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各种复杂的感情。每首歌词总会流露出某种情绪,有赞颂,有讽刺,有热情,有惆怅,有欢快,有悲痛,有鉴定,有活泼。这些情感,都可以用音乐语言进行模拟。
e.景态模拟:景态是静止的,虽不是音乐表现的长处,但情随景生,情景交融。面对特定的环境,通过描绘、叙述、抒发,总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特征。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每一种模拟法,先写出一两句歌词,然后设计出节奏和旋律。接着组织全体学生讨论,提出肯定和建议,修改生成较好的主题。
5.创作音乐主题
按态势模拟法创作一句歌词后,就可以考虑为这第一句谱曲。在儿童歌曲创作中,第一乐句即是音乐主题,也称核心曲调,后面的乐句是在音乐主题基础上的发展。不要小看这第一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样的鸿篇巨作就是在第一句:333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学会创作第一句,就是为他们今后创作单乐段、多乐段打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在初中生中开展歌曲创作教学的意义。
6.学吹葫芦丝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初中生的视唱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唱出来的旋律可能还不能正确记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学吹葫芦丝,辅助作曲。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视唱不太好的学生,却能用葫芦丝正确熟练地吹好乐曲,因为只要在节奏正确的前提下(相对于掌握音高来说,掌握节奏要简单得多,而且葫芦丝是固定音调乐器),学生就能达到这个要求。同时,因为经常吹奏葫芦丝,学生对音高的感觉容易建立。这给笔者一个启示,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学吹葫芦丝,边学习作曲,用葫芦丝的吹奏,来辅助旋律写作。
7.谱写单乐段。
歌曲都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结构起来的,它的最小组织形式是一段体,也称单乐段,一般来说,篇幅是4-8小节。这正好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一段体也叫基础乐段,有以下几种类型。
A.两句体基础乐段:这种乐段有上下两句构成,起到问答、呼应的作用。
a.对偶式:上下句的句式长短相同,乐句的内部节奏也相仿,具有对偶作用。如《共产儿童团歌》、《我有一只小羊羔》。
b.对比式:上下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如《绣金匾》《红蜻蜓》。
c.连环式:两个乐句紧紧相连,下句的头部和下句的尾部相同。如《藏族舞曲》
B.四句体的基础乐段。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基础乐段形式,有以下三种结构形态。
a.起承转合式:四句乐句的关系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如《祝你生日快乐》。
b.复合乐段式:四句中的一、三句旋律相同,且第二句往往半终止(落在非主音上),第四句往往全终止(落在主音上)。如《采蘑菇的小姑娘》
C.自由展开式:这种乐段的四句乐句长短不一,发展灵活,只是顺着前句的音势,自由展开、引伸,一气呵成地直至终止。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C.三句型乐段:三句型乐段大多是两句型乐段的扩充处理而成,或四句型乐段的紧缩处理而成。如《歌唱祖国》(王莘曲)的第一乐段就是两句型乐段扩充处理而成的三句型乐段,《娘子军连连歌》(黄准曲)就是四句型乐段紧缩处理而成的三句型乐段。
D.五句型乐段:五句型乐段是四句结构乐段的扩充。第五句通常采用重复第四句而形成,有时也重复前面的乐句。如《学习雷锋好榜样》(生茂曲)、《火车向着韶山跑》(薄兰谷、程金元曲)。
E.六句型乐段:由六句组成。通常是重复或变化四句结构乐段的第三和第四句而形成。如《小红花》(尚疾曲)、《红太阳照山河》(潘振声曲)。
了解了基础乐段的各种形式,就可结构更复杂的曲式了。只要把各种基础乐段有机地连接起来,就可成为二段体、三段体,甚至更庞大的曲式了。初中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投入很多精力学习创作。但只要了解了基础乐段的写法,就可以为将来创作更复杂的乐曲打下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开展歌曲创作教学的意义。
练习:运用老师提供或自己创作的歌词,用两句型或四句型乐段的写法创作一首单乐段歌曲。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提出肯定和修改意见。最后成型后,向全体学生展示。
(二)研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特点设计一个良好的节奏型。
2.能为一句歌词引申出合理的音调。
3.能用态势模拟法创作主题句。
4.能用葫芦丝辅助曲调创作。
能谱写两句或四句的单乐段歌曲,了解单乐段三、五、六、多句型写法,为今后创作更复杂的乐曲打基础。
参考文献
[1]《音乐创编基础教程》李和平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