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具抛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具钢抛光,激光抛光,理论模型,工艺参数
模具抛光论文文献综述
单等玉,陈涛[1](2019)在《激光抛光模具钢的模拟仿真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模具钢的抛光操作极其困难且耗人、耗时、耗力。激光抛光作为一种新型的抛光技术,以其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热传导基本方程对激光抛光中热力学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准静态模型对激光抛光的工艺参数进行预测,通过仿真建模建立了动态模型并对材料表面进行频谱分析,预测激光抛光后表面形貌。实验时,使用1080 nm光纤激光器对塑料模具钢进行抛光,以表面粗糙度为标准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离焦量、激光扫描速度、脉冲宽度、扫描间隔等参数对激光抛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140 W、离焦量2.5 mm、扫描速度70 mm/s、脉冲宽度140μs时进行抛光,可获得高达90.5%的表面质量改善,使表面粗糙度从Ra2.08μm降到Ra188.35 nm。(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9年05期)
张伟康,戴伟,郑志镇,李建军,邓湉湉[2](2019)在《激光抛光H13模具钢自由表面演变的数值模拟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激光抛光的二维瞬态模型,模拟了激光抛光过程中材料表面形貌的演变过程。在模拟过程中,采用移动激光束作为热源,通过对实际材料自由表面进行频谱分析,构建了相似的模拟模型表面,耦合激光抛光过程中的流动场和温度场,综合考虑毛细力和热毛细力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在毛细力和热毛细力的作用下,在被抛光的材料表面,波峰材料流向波谷,填补轮廓凹陷处,使得材料表面达到抛光效果。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会显着影响抛光效果,过小的热输入会导致熔池尺寸过小,没有足够的流动体积,抛光效果差;过大的热输入则会导致熔池持续时间长,增大抛光表面的粗糙度。模拟的表面粗糙度、熔池深度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7期)
曹锡梅[3](2018)在《我国模具钢抛光标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国内模具钢的品种及其应用,以及模具钢抛光方法的介绍,初步分析了解模具材料品质与抛光效果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分析后认为抛光标准的制定将更有利于我国模具材料的推广。(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王荣娟,王成勇,文武,陈志桦[4](2018)在《磨料浆体射流抛光模具钢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磨料浆体射流抛光加工SKD12模具钢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浆体射流的加工参数与抛光加工工件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各个工艺参数对磨料浆体射流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具钢抛光表面Ra值与磨料尺寸成正比,与工件的初始Ra值无关;走刀速度4mm/s、喷射压力0.7MPa、靶距5mm、磨料浓度75g/L时工件表面质量最佳;氧化铝磨料比碳化硅磨料抛光质量高;当走刀间距为1.25D时表面粗糙度值最低,且喷嘴直径越大表面Ra值越小。(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李旦[5](2018)在《基于机器人的互感器模具抛光打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互感器模具内腔表面的抛光打磨是一道较为复杂的工序,手工操作不仅难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而且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开发一套基于互感器模具的抛光打磨机器人系统已成为互感器模具加工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应用于互感器模具的机器人抛光打磨系统都存在这以下几个问题:抛光打磨后互感器模具表面抛光质量差;一般采用人工示教编程方式,编程过程复杂,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互感器模具内腔表面抛光打磨采用纱布丝轮磨削的方式,本文首先对互感器模具内腔样式进行研究,找出影响互感器模具内腔表面抛光质量的工艺参数,并对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得到最合理的工艺参数。2)根据抛光打磨对象确定机器人自动抛光单元的总体设计、硬件总体设计、软件整体设计、系统层次结构设计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3)通过Open GL关键技术实现抛光打磨对象的叁维实体模型构建,并且结合一系列技术模拟出最佳抛光打磨现实环境。4)对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互感器的叁维实体模型在离线编程软件中进行路径规划,通过截平面法得到互感器模具表面曲线,根据曲线曲率的不同设置相对应的抛光打磨半径,从而得到合适的路径点,通过离线编程方式完成机器人抛光打磨加工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离线编程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5)基于遗传算法对抛光打磨路径规划进行优化,以最优节拍时间为性能参数,在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得到最佳抛光打磨路径。(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0)
金林奎,欧海龙,邹文奇,廖森梁,黄持伟[6](2018)在《Stavax ESR钢塑料模具抛光面缺陷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Stavax ESR钢塑料模具在加工过程中,抛光面出现密集分布的麻点和水波纹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非金属夹杂物检测、金相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麻点和水波纹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晶粒粗大,过热组织带来高的淬火应力;同时粗大的板条状马氏体条束导致模具表面产生楔形裂纹,表面组织应力重新分布和弹性变形,表面楔形裂纹形成折迭裂纹,最终使得模具表面产生麻点和水波纹缺陷。(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8年05期)
周思浩,相炳坤,王仕杰,苏文玉,孟兆升[7](2018)在《拉伸模具内孔CVD金刚石薄膜抛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一般无法直接应用,需要对其进行抛光处理。在熟悉平面厚膜抛光的机理基础上,采用自制抛光的设备,对拉伸模具内孔CVD金刚石薄膜进行机械抛光工艺的研究,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抛光前后及抛光过程中金刚石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抛光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先粗抛光后半精抛光的工艺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2期)
廖建国[8](2018)在《提高镜面抛光性的塑料模具用钢》一文中研究指出1各种塑料模具用钢根据塑料制品用途不同,在成形加工时所使用的模具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钢材制作。由于塑料制品的种类非常多,因此日本的塑料模具用钢尚未执行JIS标准。近年来,已开发了各种多功能塑料,如添加玻璃纤维或碳素纤维的纤维强化型塑料和为提高耐热性(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8-02-20)
杨君宝,刘高,樊永军,陈梨[9](2017)在《强流脉冲电子束抛光模具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模具钢表面抛光新工艺,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奥氏体模具钢Cr12Mo V粗糙表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OM、SEM、XRD分析处理试样表面形貌及结构,采用RM-20表面粗糙度仪、FM-300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试样表面的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摩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大束流强度作用下,试样表面的山脊形貌、熔坑等各种缺陷得到控制,表面粗糙度降低,结构细化;同时,提高了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改善了摩擦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仕杰,相炳坤,周思浩,孟兆升,朱其豹[10](2017)在《CVD金刚石涂层拉伸模具内孔的抛光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VD金刚石膜抛光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抛光装置的模具装夹及传动模块、抛光头及传动模块、高频感应加热模块、抛光装置床身模块进行了设计,完成了CVD金刚石涂层拉伸模具内孔的抛光装置的研制。用此装置抛光在保证较高的抛光效率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7年05期)
模具抛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激光抛光的二维瞬态模型,模拟了激光抛光过程中材料表面形貌的演变过程。在模拟过程中,采用移动激光束作为热源,通过对实际材料自由表面进行频谱分析,构建了相似的模拟模型表面,耦合激光抛光过程中的流动场和温度场,综合考虑毛细力和热毛细力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在毛细力和热毛细力的作用下,在被抛光的材料表面,波峰材料流向波谷,填补轮廓凹陷处,使得材料表面达到抛光效果。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会显着影响抛光效果,过小的热输入会导致熔池尺寸过小,没有足够的流动体积,抛光效果差;过大的热输入则会导致熔池持续时间长,增大抛光表面的粗糙度。模拟的表面粗糙度、熔池深度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具抛光论文参考文献
[1].单等玉,陈涛.激光抛光模具钢的模拟仿真及工艺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9
[2].张伟康,戴伟,郑志镇,李建军,邓湉湉.激光抛光H13模具钢自由表面演变的数值模拟与验证[J].中国激光.2019
[3].曹锡梅.我国模具钢抛光标准的思考[J].模具制造.2018
[4].王荣娟,王成勇,文武,陈志桦.磨料浆体射流抛光模具钢的试验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8
[5].李旦.基于机器人的互感器模具抛光打磨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6].金林奎,欧海龙,邹文奇,廖森梁,黄持伟.StavaxESR钢塑料模具抛光面缺陷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8
[7].周思浩,相炳坤,王仕杰,苏文玉,孟兆升.拉伸模具内孔CVD金刚石薄膜抛光工艺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
[8].廖建国.提高镜面抛光性的塑料模具用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8
[9].杨君宝,刘高,樊永军,陈梨.强流脉冲电子束抛光模具钢的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7
[10].王仕杰,相炳坤,周思浩,孟兆升,朱其豹.CVD金刚石涂层拉伸模具内孔的抛光装置研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