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的多维空间研究

《金色笔记》的多维空间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中期文化研究中,对“空间”意象的重视让“空间”这个古老命题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空间不仅仅是作为地域空间的客观存在,它还具有精神属性。在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容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层面探析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记忆空间、都市空间和精神空间,以及空间背后隐藏的文化寓意。从整体上看,莱辛由帝国前哨的非洲殖民地去到帝国中心的伦敦就是其生命历程的一次重要的空间位移,这对莱辛的生活和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再深入到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隐藏在看似混乱的主体内容之中的空间意象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它们可以是过去时间和记忆的凝结,可以是各种社会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作者剖析自身精神状态嬗变的手段。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路西安·戈德曼认为,现代小说的内容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某种结构同源性,可以说,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对过去与现在、物质与精神的空间的多角度书写与都市化后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本论文以《金色笔记》为研究文本,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社会生产的空间理论、福柯的的权力空间化思想以及本雅明的都市空间理论,探讨空间在文学文本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当人们将关注的目光从时间、历史、社会转移到空间上来时,人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虽然文学文本中的空间描写并不是一种现实的力量,不会对社会的发展于变革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它可以是社会关系和发展脉络的展示和描述。正是在对文学文本中的空间意象的分析和解读过程中,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及其意义也得到了相应的闸释。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从多丽丝·莱辛的生平经历出发,分析了其从帝国前哨非洲殖民地到帝国中心伦敦的一次空间位移,以及这次空间位移对莱辛的生活以及创作所造成的影响。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对《金色笔记》文本中的空间意象的分析。第二章,主要探讨《金色笔记》中的黑色记忆空间。通过对马雪比旅馆、非洲草原和篷车三个有代表意义空间意象的分析,挖掘战争和种族主义带给人们的创伤。第三章,集中分析《金色笔记》中的都市性别空间。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的生产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金色笔记》中,“空间”被社会差异和社会差别深刻地左右,成为不同性别群体彰显自身气质,争取生存空间的载体。这一部分书写主要用空间理论结合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女性主义思想,从性别差异的视角下,研究女性文本和女性生活,并从空间的角度探讨社会性别得以建构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着力探寻《金色笔记》中的蓝色精神世界。蓝色是忧郁的象征,正好也是主人公安娜精神世界的写照。安娜的灵魂在经历了卡夫卡式的迷失空间和波德莱尔式的罪恶空间之后,终于到达了西绪弗斯式的金色空间,而金色空间的得出也是对全文思想的升华。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与升华,通过博尔赫斯的小说《阿莱夫》引出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并分析《金色笔记》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第三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第一章 多丽丝.莱辛的空间漫游
  • 第一节 非洲的殖民记忆
  • 第二节 伦敦的都市印象
  • 第二章 《金色笔记》的黑色记忆空间
  • 第一节 家宅的替代——马雪比旅馆
  • 第二节 死亡的象征——旷野草原
  • 第三节 黑与白的混杂——篷车与厨房
  • 本章结语
  • 第三章 《金色笔记》的都市性别空间
  • 第一节 女性空间的生产
  • 第二节 男性空间的生产
  • 第三节 边缘空间的生产
  •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金色笔记》的蓝色精神空间
  • 第一节 迷惘之梦——卡夫卡式的迷失空间
  • 第二节 毁灭之梦——波德莱尔式的罪恶空间
  • 第三节 希望之梦——西绪弗斯式的金色空间
  • 本章结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金色笔记》为例来谈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J]. 戏剧之家 2020(13)
    • [2].《金色笔记》中女性意识的认知历程[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3].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金色笔记》叙事评析[J]. 语文建设 2017(14)
    • [4].《金色笔记》叙事特征探微[J]. 语文建设 2017(05)
    • [5].《金色笔记》中“负心汉”心理矛盾与两性和谐的探究[J]. 文教资料 2017(13)
    • [6].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6)
    • [7].论《金色笔记》的形式艺术[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9)
    • [8].《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J]. 芒种 2014(09)
    • [9].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关怀[J]. 考试周刊 2011(17)
    • [10].从破碎到完整——探析《金色笔记》中的“新女性主义”[J]. 神州 2011(20)
    • [11].对《金色笔记》汉译五类问题的探讨[J]. 海外英语 2018(23)
    • [12].《金色笔记》中的自由与共同体意识[J]. 海外英语 2018(03)
    • [13].家园异托邦——论《金色笔记》中的空间与生存[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09)
    • [14].浅析《金色笔记》中对现实的建构与解构[J]. 教书育人 2010(21)
    • [15].自由女性与母职角色的矛盾与冲突——论《金色笔记》中安娜的多重身份[J]. 牡丹 2016(02)
    • [16].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36)
    • [17].论《金色笔记》的形式艺术[J]. 芒种 2013(13)
    • [18].《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构建[J]. 芒种 2013(14)
    • [19].《金色笔记》中虚构对现实的投射[J]. 山东文学 2010(07)
    • [20].反思:《金色笔记》的意义所在[J]. 当代小说 2008(09)
    • [21].《金色笔记》中“女性自由”形象解读[J]. 作家 2008(18)
    • [22].自由的悖论——从《金色笔记》看自由女性的困境与出路[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1)
    • [23].反思:《金色笔记》的意义所在[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9)
    • [24].《金色笔记》之女性主义矛盾情结解读——基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视角[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
    • [25].基于编辑出版的角度试析《金色笔记》的价值[J]. 出版广角 2018(07)
    • [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金色笔记》解读[J]. 理论观察 2015(12)
    • [27].《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经验误区与主体意识建构[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6)
    • [28].那抹炫目的金色——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追求[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 [29].解读《金色笔记》中的意象隐喻[J]. 芒种 2014(07)
    • [30].试析《金色笔记》的结构及叙事艺术[J]. 作家 2012(02)

    标签:;  ;  ;  

    《金色笔记》的多维空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