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3张3G牌照的发放,我国已然迎来了自己的3G移动通信时代。在移动通信时代的背景下,移动通信枢纽建筑必然会带来自己的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确立该课题的研究的。那么,移动通信枢纽建筑究竟有何特殊性?其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移动通信枢纽建筑在充分展示企业文化个性的同时,契合城市环境与空间吗?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其影响又如何?在笔者看来,这一系列问题是了解和研究移动通信枢纽建筑应该回答的,基于此,论文共分六章来展开讨论。第一章主要回顾了移动通信枢纽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关注到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带来枢纽建筑在我国的大量兴建,但相关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相对滞后,诸多理论问题亟待讨论。第二章介绍了枢纽建筑功能构成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介绍了工艺构成对建筑空间、环境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阐述了生产、办公与营业三种功能在空间组织和布局上的关系。第三章关于枢纽建筑空间形象与功能组织的关系分析是论文的要点:1.平面布局与立面形式之间有怎样的关联;2.微波天线塔如何影响枢纽建筑造型;3.大型营业厅带给枢纽建筑空间形象的影响。第四章探讨了枢纽建筑设计的文化表达,笔者特别关注到企业文化和城市环境作为影响枢纽建筑设计的两个要素,如何在建筑整体设计中得以体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如何影响建筑师的创作思维与手段虽不是本文的重点,但第五章还是就它们对建筑形象的贡献作出了一些解读。笔者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了实际工程“湖南移动通信枢纽楼”设计过程与成果,让笔者深有感悟,获益良多。结合前面的讨论内容,笔者尝试提出移动通信枢纽建筑四项设计原则,即是:1.功能组织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互为因果,互为存在,处理好其有机关系是设计核心任务;2.外部空间与形象对内部功能组织作出有机表达,是耐得长久的一种设计方法;3.企业文化和城市文脉共融并升华,是枢纽建筑的文化价值;4.充分关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将十分有利于枢纽建筑朝绿色化、智能化和时尚化方向发展。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将对中国建筑师以及枢纽建筑建设单位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贡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第1章 绪论1.1 中国拥抱移动通信时代1.2 移动通信溯源1.3 通信建筑在中国简述1.4 研究问题1.5 研究对象与范围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1.6.1 研究方法1.6.2 论文框架第2章 功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2.1 工艺构成变"束缚"2.1.1 空间限定2.1.2 环境约束2.1.3 安全性要求2.2 功能构成有"特质"2.2.1 精密高效的生产机房2.2.2 开放服务的营业厅2.3 普通功能求"个性"2.3.1 人性智能的办公区2.3.2 不可缺少的辅助区2.4 外部环境受"制约"2.4.1 选址要慎重2.4.2 三种总体布局方式2.5 本章小结第3章 形象表达与功能构成的关系3.1 工艺束缚转化为立面约束或机会3.1.1 实墙面既是功能需求也是造型机会3.1.2 分层式空调与立面塑造3.1.3 "自由的"辅助功能与造型发挥3.2 微波天线塔:丑美同在3.3 开放性营业厅:空间个性或共性3.4 本章小结第4章 两种文脉共融于建筑4.1 企业文化:一种要承载的文脉4.1.1 企业文化触碰4.1.2 企业文化与枢纽建筑的"共鸣"4.1.3 企业文化的多种表达方式4.2 城市环境:一种要对话的文脉4.2.1 场地认同4.2.2 环境契合4.3 本章小结第5章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角色期待5.1 绿色概念:被动式与主动式策略5.2 智能化:高效、舒适和安全5.3 挑战建筑师5.3.1 新技术是一种"支撑"5.3.2 新材料是一种"依托"5.4 本章小结第6章 湖南移动通信枢纽楼方案设计分析6.1 场地压力与启示6.2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追求品质6.3 建筑师的智慧:直白或提炼6.4 功能组织的困扰6.5 空间形象"推销"的故事6.6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贡献6.7 笔者感悟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移动通信论文; 枢纽建筑论文; 功能论文; 形式论文; 文脉论文; 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