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皮亚杰(Piaget)和科尔伯格(Kohlberg)在道德心理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他们的道德认知模型过分关注规范要求和道德判断,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的质疑。随着道德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关于道德行为的产生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开始思考道德推理以外的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同一性((Moral Identity)是个体道德自我的核心,反映了道德和个体自我概念的整合情况。道德敏感性是个体领悟和解释道德情境的能力,涉及了个体对道德情境的觉察以及对道德行为影响力的意识,它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也是目前道德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问题。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四个具体的研究旨在探讨道德同一性、道德敏感性和情境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修订的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两个维度:内化和外显。2.自编的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七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3.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总体较好,具体方面发展不平衡,年级因素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道德行为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4.道德同一性是道德敏感性与道德行为的中介变量。5.情境因素和道德同一性交互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启动条件下,道德同一性高分组的道德行为前后差异量显著小于低分组;在竞争启动条件下,道德同一性高分组的道德行为前后差异量显著大于低分组。6.情境因素和道德敏感性交互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启动条件下,道德敏感性高分组的道德行为前后差异量略低于低分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竞争启动条件下,道德敏感性低分组的道德行为前后差异量显著低于高分组。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 1.1 同一性
  • 1.2 道德同一性
  • 1.2.1 道德同一性的概念
  • 1.2.2 道德同一性的结构
  • 1.2.3 道德同一性的测量
  • 1.2.4 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1.3 道德敏感性
  • 1.3.1 道德敏感性的概念
  • 1.3.2 道德敏感性与道德意识、道德注意力的区别
  • 1.3.3 道德敏感性的测量
  • 1.3.4 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 1.4 道德行为
  • 1.4.1 道德行为的概念
  • 1.4.2 道德行为的测量
  • 1.4.3 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 1.5 问题的提出
  • 1.6 研究假设
  • 1.7 研究构想
  • 2 研究一、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修订
  • 2.1 研究方法
  • 2.1.1 准备研究1:收集特质
  • 2.1.2 准备研究2:验证特质
  • 2.1.3 道德同一性问卷的修订
  • 2.2 结果分析
  • 2.2.1 项目分析
  •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2.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2.2.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2.3 讨论
  • 2.4 结论
  • 3 研究二、道德行为问卷的编制
  • 3.1 研究方法
  • 3.1.1 开放式调查
  • 3.1.2 道德行为问卷项目编制
  • 3.1.3 初始问卷的施测
  • 3.2 结果
  • 3.2.1 项目分析
  • 3.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3.2.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3.3 讨论
  • 3.3.1 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2 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各维度的特点阐述
  • 3.4 结论
  • 4 研究三、道德同一性、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 4.1 研究假设
  • 4.2 研究方法
  • 4.2.1 被试
  • 4.2.2 研究工具
  • 4.2.3 施测过程
  • 4.2.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道德行为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 4.3.2 人口统计变量与道德行为
  • 4.3.3 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 4.3.4 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为的关系
  • 4.3.5 道德同一性和道德敏感性的关系
  • 4.3.6 道德同一性、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4.3.7 道德同一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 4.4 讨论
  • 4.4.1 大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 4.4.2 道德行为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4.4.3 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4.4.4 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4.4.5 道德同一性和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4.5 结论
  • 5 研究四、道德同一性、敏感性和启动情境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5.1 研究假设
  • 5.2 研究方法
  • 5.2.1 实验一
  • 5.2.2 实验二
  • 5.2.3 实验三
  • 5.3 讨论
  • 5.3.1 启动情境、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 5.3.2 启动情境、道德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 5.4 结论
  • 6 总讨论
  • 6.1 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
  • 6.2 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
  • 6.3 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 6.3.1 道德行为表现总体较好,具体方面发展不平衡
  • 6.3.2 道德行为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6.4 道德同一性、道德敏感性和情境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道德同一性内隐特质观的形容词调查表
  • 附录2 道德同一性内隐特质观的形容词调查表(评定)
  • 附录3 道德同一性问卷
  • 附录4 道德行为问卷访谈表
  • 附录5 道德行为问卷
  • 附录6 道德行为故事的等级评定问卷
  • 附录7 基于无结构性情境故事的道德行为测验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谁受益?头颅移植中的人格同一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9(12)
    • [2].浅析新入职班主任同一性思维意识不强的根源及解决路径[J]. 才智 2019(35)
    • [3].马瑞娅·谢特曼论叙事的同一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04)
    • [4].论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同一性[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5)
    • [5].弗雷格论“同一性”[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我国职业同一性研究现状与反思[J]. 教育科学论坛 2019(09)
    • [7].心理语义同一性初探——埃里克森视域下的人格同一性问题[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30)
    • [8].忒修斯之船与跨时间的同一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9].同一性与多样性:理解政治的一种新方式[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02)
    • [10].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角度对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的反思[J]. 理论界 2017(03)
    • [11].中职生学业情绪与同一性风格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17(06)
    • [12].个人同一性及其社会建构[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6)
    • [13].西方关于“人格同一性”标准问题新论[J]. 社会科学动态 2017(05)
    • [14].量子同一性的禁自返逻辑解释及相关问题[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6)
    • [15].帕菲特“个人同一性”思想初探[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2)
    • [16].论分配正义与个人同一性[J]. 政治思想史 2016(02)
    • [17].洛克论同一性[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8].大学生职业同一性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探究[J]. 安顺学院学报 2015(02)
    • [19].略论阿多诺思想的同一性逻辑[J]. 商 2015(34)
    • [20].中文版职业同一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5)
    • [21].阿多诺“同一性”概念再思考[J]. 哲学动态 2018(02)
    • [22].人格同一性问题的问题及其最新破解[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4)
    • [23].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31)
    • [24].心理语义的同一性——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第三条路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5].试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同一性原理[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03)
    • [26].组织同一性理论和实证研究述评[J]. 现代商业 2013(01)
    • [27].中西方文化哲学的同一性[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3)
    • [28].同一性的概念、形成及其发展[J]. 传承 2012(12)
    • [29].破解人格同一性难题的新思路[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30].中学学习不良学生同一性风格类型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标签:;  ;  ;  ;  

    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