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凯瑟琳·温莎是美国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于1944年出版著名小说《琥珀》,在欧美文坛引起强烈震动,此书曾受到许多美国文学评论家的抨击;它在波斯顿一度甚至被禁,但很多读者却喜爱该书。1947年,美国好莱坞曾经将《琥珀》搬上银幕,拍成电影《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扩大了此书的影响。根据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读者在线书评,它在读者中的口碑甚至超过了《飘》,赢得了读者书评中的最高分——五个星。它确实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将像《飘》一样永恒的留存在人们的心中。对于读者来说,这部小说恰如其名,是一粒光彩夺目的琥珀,让人爱不释手,略加赏玩,便会坠入一段光阴的故事里。外国学者对《琥珀》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国学者对它进行的研究倒是见诸于一些刊物,比如李丽娜从叙述学的角度,运用聚焦人物选择,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以及全知叙述者的评论等心理透视方法研究该作品;她还从男女主人公的阶级地位,婚姻观念等差别方面分析了男主人公伯鲁的爱情婚姻观;李重飞结合琥珀的个性特征对她的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进行了研究;王新春,李春光应用女性主义理论阐述了琥珀人格中的美好部分,应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阐述了她人格中的缺憾部分。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利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来分析琥珀的悲剧命运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利用黑格尔悲剧理论来分析琥珀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且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这一新的视角来解读《琥珀》,使读者全面了解女主人公坎坷曲折的一生,进而展现出作者凯瑟琳·温莎所渲染出的悲剧效果。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简要介绍凯瑟琳·温莎及《琥珀》的主要内容,概述了国内外对《琥珀》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并指出本论文的可行性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和悲剧效果。悲剧冲突分为三种冲突即由单纯的物理或自然的原因产生的冲突,由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和由心灵的矛盾而产生的分裂。悲剧冲突有两种和解方式:第一种是冲突双方两败俱伤;第二种是主观内在和解。悲剧效果分为恐惧和哀怜两种。第二章详细分析了黑格尔的悲剧冲突在《琥珀》中的体现。从由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和由心灵的矛盾而产生的分裂两个方面分析了女主人公琥珀在伦敦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中逐渐意识到逾越固有的社会规范、取得女性独立地位的途径,同时她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善良,沾染了男权社会中的贪婪、自私、纵欲、不择手段等品性。第三章指出了《琥珀》所反映出的黑格尔悲剧冲突的“和解”方式。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情人们的关系从亲密到破裂反映出冲突双方两败俱伤的和解方式;琥珀进入男权中心后,她的独立意识开始消解,满足于宫闱倾轧,争风吃醋,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自我意识的丧失使她改变自己的原则,离开英国,追随自己一生的真爱——伯鲁,这反映出冲突的一方主观内在和解的解决方式。第四章是黑格尔悲剧效果在《琥珀》中的体现。男女主人公由于阶级地位的差别和婚姻制度的限制使得伯鲁多次离开并且抛弃琥珀,带给她恐惧和失落。在《琥珀》中体现为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外界事物的威力和伦理的力量造成主人公的恐惧;除此之外,琥珀在她的一生中都非常同情那些在男权社会中为男人奉献一切的女人们,比如监狱中可怜的妇人,贝丝,科丽娜,艾米丽等,她认为虽然这些女性都是当时社会“理想女性”的代表,但是她们为了自己的丈夫、孩子失去了自我,丧失了独立个性;而她却恰恰相反,她自强自立,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独立,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庸,正是她这种独立的个性使得男主人公伯鲁宁愿让她做情妇也不愿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而琥珀一生中未实现的愿望就是作他的妻子,并且最终为了一个自己深爱而又不爱自己的人抛弃所有,离开英国,前往美洲大陆,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女主人公自己都没意识到她才是最值得同情的。黑格尔认为要引起人们“真正的哀怜”,他自身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只有真实的内容意蕴才能打动高尚心灵的深处”。读者对琥珀坎坷的人生寄予同情与“真正的哀怜”,虽然琥珀有自私、纵欲、唯利是图的一面,但是她在男权社会中表现出的勇敢独立,坚强自信的现代女性独立意识打动了读者心灵深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前面的论述做出简要的总结。凯瑟琳·温莎的《琥珀》真实细腻地刻画了在社会变更时期,女性所关注的家庭、情感、婚姻、经济等问题,突破了传统的社会规范,从而吸引了广大读者。借助黑格尔悲剧理论,人们更能深刻的了解女主人公琥珀悲剧坎坷的一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辩护到批判——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的动因[J]. 湖湘论坛 2020(02)
- [2].论黑格尔的伪善概念及主观性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3].重思黑格尔辩证法[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3)
- [4].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J]. 哲学研究 2020(02)
- [5].禅宗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之比较——关于禅宗哲学世界化的反思[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黑格尔柏林时期(1818-1831)的首次美学讲课(1820/21冬季学期)[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01)
- [7].再回到黑格尔的承认理论——论霍耐特对不同承认观念的重构与融合[J]. 世界哲学 2020(04)
- [8].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自由”在其美学中的两个回响[J]. 艺苑 2020(03)
- [9].黑格尔《伦理体系》中的整体主义[J]. 世界哲学 2020(05)
- [10].论黑格尔法权自由的伦理本质及其生成性[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5)
- [11].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2].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J]. 现代交际 2019(11)
- [13].霍耐特对黑格尔家庭理论的批判与重构[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5)
- [14].黑格尔与启蒙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黑格尔自由—权利辩证法视野中的个体自我与伦理共同体[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7(04)
- [16].黑格尔婚姻观的伦理实体性[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17].“黑格尔在耶拿”会议综述[J]. 哲学动态 2016(12)
- [18].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在国家中的现实体现[J]. 法制博览 2017(03)
- [19].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差异[J]. 延边党校学报 2017(02)
- [20].《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话》简介[J]. 理论建设 2016(06)
- [21].今天为什么要重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意大利哲学家多米尼克·洛苏尔多访谈录[J]. 探索与争鸣 2017(05)
- [2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本)的翻译理念[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1)
- [23].从黑格尔“贱民”到马克思“无产阶级”的逻辑变革——现代自由的困境与出路[J]. 哲学动态 2017(03)
- [24].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之重构[J]. 哲学研究 2017(04)
- [25].《历史哲学》中的世界历史观之绪论解读[J]. 理论观察 2017(01)
- [26].黑格尔现代性思想探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7].“黑格尔与马克思”国际研讨会综述[J]. 哲学动态 2017(07)
- [28].马克思究竟颠倒了什么?——析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J]. 求是学刊 2017(02)
- [29].黑格尔命题内涵及其意义[J].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4)
- [30].马克思与黑格尔差异形成的原因探究[J]. 江汉论坛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