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桩基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在当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基础形式,在抗震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在近几次的大地震中,均发现桩基础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破坏现象。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考虑到我国广大黄土地区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该课题研究中常常忽视土体的真实动力力学特性的现象,结合所构建的结构性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针对饱和黄土场地以及桩-饱和黄土-结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地震反应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饱和黄土的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定义了两类超固结状态,分析总结了围压、超固结比、偏压固结比对饱和黄土不排水变形模量和不排水强度的影响规律;引入应力分担率来考察饱和黄土的结构性,结合试验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形态的影响;2.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五种因素,即围压、超固结比、偏压固结比、动剪应力比、加载频率,对饱和黄土动力特性,包括变形模量以及不排水强度退化规律、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各种现象规律产生的原因;3.建立了饱和黄土的基本应力应变关系式;导出了K0正常固结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的理论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考虑土颗粒之间粘结强度的修正;给出了超固结状态与正常固结状态之间不排水强度的变化关系式;考虑拉压不同性质以及中主应力影响对其进行了修正;引入似超固结的概念,建立了变形模量、不排水强度随似超固结比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数据,探讨了结构变化对变形模量以及不排水强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拟合公式;基于对孔压增长模型的总结以及实验结果,提出了适合于本次研究所用饱和黄土在不排水动力加载下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4.给出了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建立的步骤,并结合试验数据对其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引入结构性发挥系数,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建立了考虑结构性的饱和黄土动荷载作用下不排水变形模量、强度的退化规律关系式,最终构建了考虑饱和黄土结构性的动力本构模型;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对其实现了程序开发,并进行了相应的验证;5.基于所建立的结构性饱和黄土的动力本构模型进行了场地、端承桩-土-结构体系、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无限元相耦合的模型;研究了土层厚度变化、超孔隙水压力、土体结构性、地下水位变化,表面硬土层厚度、桩长细比、桩土界面力学行为、地震输入方式等因素对场地、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总结了相应的规律,给工程实践提出了有意义的指导与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饱和黄土论文; 动力本构模型论文; 超孔隙水压力论文; 变形模量论文; 不排水强度论文; 似超固结比论文; 结构性论文; 桩土结构体系论文; 动力相互作用论文; 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