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追随木构诗性的技术之美——现代木构建筑建造表现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 邹青
导师: 贺镇东
关键词: 现代木构建筑,建造表现,技术,材料,结构,构造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千百年来,木材和粘土、石头等一直是最受青睐的建筑材料。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筑师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混凝土、钢材和合成材料,从而忽视了对木材的使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旨在阐明木质建筑绝非少数建筑师的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更加久远的意义。木材,作为一种自然的建筑材料,提供了人类与自然联系的纽带。建筑作为建造的结果而存在,建造是对建筑师设计思维的物化。本文从建造表现的视角切入展开对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了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建筑形式的思考。本文在回顾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主要从材料表现、结构表现、构造表现三个方面展开对木构建筑的研究,对木构建筑涉及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选择当代有代表性的木建筑作品,进行分类型的实例研究,主要涉及结构、表皮、美学观、地域文脉、生态设计、古朴自然化这六大方面,从分析木构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问题入手,探讨了发扬木构建筑表现力的方法。以技术表现观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现代新型木建筑。本文在最后展望了木构建筑技术的新发展和其潜力,并且讨论了关于当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木结构的辉煌,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建筑师所面临的特殊的历史任务和时代契机。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目标和章节结构
三、研究的方法
树木与文明
第一章:技术与建造——概论木构建筑研究的视角选择及内容
一、传承世代的木构建筑应用
二、“木构”建筑的概念
三、木构建造表现的视角选择
四、木构建造表现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约束与自由——以建造技术为依托的木构表现本质
第一节 木构(Timber Structure)技术概述
1.1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1.2 木材的结构特性
1.3 木材料构造特性
1.4 木材料装饰特性
第二节 木构建筑体现的技术观启示
2.1 建筑本身是技术的存在
2.2 从技术到表现
2.3 木构建筑中的技术表现
2.3.1 木构技术表现的双重价值——“建筑性的技术”问题
2.3.2 木构技术表现的适宜启示——重视传统技术
2.3.3 木构技术表现的实现依据——建造是根本
2.3.4 木构技术表现的前途展望——技术理性主义
第三章:传承与启示——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和建造表现认识
第一节 传统木构建筑文化的承续
1.1 木构文化的传统情结
1.2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
1.3 国外传统木结构建筑
第二节 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及建造表现
2.1 木构作为东方营建的技术选择
2.2 中国木结构技术审美特征
2.2.1 搭接——柱梁框架
2.2.2 悬挑——层叠斗拱
2.2.3 举折——曲线屋顶
2.3 材份——智慧的模数制
2.4 建造施工简便实用
2.5 展现中国木构文化的自信
第四章:创新与方向——现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及建造表现
第一节 新型木构建筑的材料表现
1.1 新型复合木材技术手段的应用
1.1.1 胶合木技术
1.1.2 集成材技术
第二节 新型木构建筑的结构表现
2.1 回归与重塑——传统木构形式的现代表现
2.1.1 传统梁柱结构形式的简化与更新
2.1.2 轻型木框架结构形式的应用
2.2 复合木结构拓宽结构形式的表现度
2.2.1 木——钢结构设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新型木构建筑的构造表现
3.1 构造细部的意义所在
3.2 精确的构造组成与诗意的建构
3.2.1 关键节点设计
3.2.2 连接节点的建造逻辑与表现
第五章:探索与实践——现代木构建筑作品表现及技术分析
老木新花——第一示范的现代木构启示
一、新建空间——木构的空间结构创新
1.1 结构与建筑
1.2 何谓结构表现
1.3 结构表现的意义
1.4 追求空间意义的木结构表现
1.5 木结构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结构可能说——大跨新型木结构实例)
二、垂直与水平——木构框架体的建造美学
2.1 “垂直和水平”的逻辑——木构框架体的美学诠释
2.2 垒叠交接的“积木”堆积——木框架的建构模式
2.3 木构框架体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三、透视表皮——木构的界面表现研究
3.1 表皮的研究意义
3.2 表皮表现的材质“精神”
3.3 木质表皮界面的表现特征与启示
3.4 木表皮界面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3.4.1 木质表皮构造的建构性表现
3.4.2 木质界面表现与文脉环境的映射
3.4.3 木质界面对建筑形体化的表现
3.4.4 “整合界面”木遮阳设计手段
四、可持续设计——木构的生态建筑设计
4.1 可持续建筑观与生态建筑设计
4.2 木建材的生态意义
4.3 木构作为自然生态的结构
4.4 生态木构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五、新精神家园——木构的地域性契合
5.1 地域文脉因数与建筑的互动
5.2 地域文脉的传承与木构表达
5.3 地域性木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六、自然设计——木构的原生态表达
6.1 绿色家园的渴望——木构的原生自然观
6.2 原木构建筑的生态材性表达
6.3 自然生态木构建筑作品实例研究
第六章:外延与拓展——现代木构建筑技术展望与启示
第一节 新型木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1 木质复合材料创新
1.1.1 木——塑料复合建材
1.1.2 木——合成纤维复合建材
1.1.3 木——金属复合建材
1.1.4 木——玻璃纤维复合建材
1.2 竹木复合建材
第二节 木结构设计探索和数字技术应用
2.1 数字化技术的木建筑“制造”
2.2 数字技术对新型结构设计的促进
第三节 我国当代木构技术发展与建筑创作启示
3.1 木结构在我国应用前景及对策
3.2 木结构在我国特殊的历史任务
3.2.1 传统风格木构技术和形式的时代探讨
3.2.2 精致细部设计和避免形式主义的误用
3.3 我国现代木构建筑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契机
3.3.1 木构技术与理性思想的双重准备
3.3.2 建立国内木构技术与木建筑设计的信息桥梁
3.3.3 建立国内木构技术储备和木构工业化
3.3.4 “绿色”奥运——大型木结构运动场馆的建造和木构技术提升的契机
3.4 个人创作思考
结语
一、真实地建造逻辑与建构——有关木构
二、精致性设计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木构在景观中运用的技术研究[D]. 卢光伟.南京林业大学2008
- [2].寒地文物建筑木构系统的冻害研究[D]. 孙岩.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 [3].木构古建筑的可靠度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D]. 李鹏珊.河南大学2014
- [4].浙江宁海许家山石墙木构民居建筑研究[D]. 金峻存.南京工业大学2013
- [5].轻型木构小住宅研究[D]. 叶昂.湖南大学2003
- [6].木构古建筑的结构性能研究与分析[D]. 高衡山.太原理工大学2013
- [7].数据缺失情况下基于样条变换的木构古建筑健康评估[D]. 吕欣.河南大学2016
- [8].殿堂式古建木构有限元分析与可靠度评估[D]. 王阳.北京交通大学2014
- [9].木构古建筑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刘朝峰.河北工业大学2010
- [10].当代木构建筑曲线形态的建构与表现[D]. 白冰.山东建筑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现代钢木复合结构建筑设计研究[D]. 侯建芬.东南大学2006
- [2].浅析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设计”[D]. 张抗军.东南大学2006
- [3].建筑表皮的生成[D]. 林锋.东南大学2005
- [4].当代文化与技术背景下木材的表现[D]. 孙承磊.东南大学2005
- [5].玻璃建筑表现初探[D]. 傅岚.东南大学2005
- [6].现代木建筑技术及建筑表现[D]. 邢大鹏.东南大学2005
- [7].建筑的材料表现力[D]. 李宇.同济大学2007
- [8].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D]. 姚侃.合肥工业大学2007
- [9].钢构建筑的建造表现研究[D]. 翟克勇.东南大学2004
- [10].初论混凝土建筑形式生成的建造逻辑[D]. 游绍勇.东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