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经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是我国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又为之做出突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工的数量已经累积到约2.4亿。当前的农民工群体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同质的群体,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代际的分化: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即“农一代”和“农二代”。“农二代”是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二代”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也是最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渴望城市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城市市民,是市民化意愿最强也是最易市民化的人群。但由于个人、制度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滞留在农民工的队伍中。随着“农二代”队伍的壮大,如果不通过市民化对这个群体进行疏导,积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中国其他改革一样,基于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农民工市民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此问题必须是一个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渐变过程,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因此农民工问题也要从成本最小的地方入手。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国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二代”市民化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从纵向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农二代”群体的渊源和出路,从横向地域的角度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地区的市民化实践,纵向历史发展趋势和横向各国实践经验都表明:基于我国的国情,研究推进“农二代”市民化是明智之举,具有实际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然后对“农二代”的现状、行为需求和影响因素做出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农二代”市民化所面临的三大难题;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农二代”的市民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导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思路与框架1.2.1 研究思路1.2.2 研究框架1.3 研究方法1.4 创新及不足1.4.1 创新之处1.4.2 不足之处2 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研究概况2.1 概念界定2.1.1 “农二代”2.2 国内外研究概况2.2.1 国外劳动力流动经典理论2.2.2 国内市民化研究概况2.3 相关理论简介2.3.1 市民化理论2.3.2 劳动供给理论2.3.3 社会保障理论3“农二代”的产生及其出路3.1 农民工的产生3.2 农民工的概况3.2.1 收入水平低3.2.2 文化程度偏低3.2.3 权益保障缺失3.3 农民工的分类与分化3.3.1 农民工的分类3.3.3 农民工的分化3.4 “农二代”的出路:市民化4 国内外农民市民化实践与比较4.1 各国市民化实践4.1.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民化4.1.2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市民化4.1.3 拉美国家的市民化4.1.4 中外农民市民化比较4.2 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特色4.2.1 非同步性4.2.2 特殊性4.2.3 复杂性4.2.4 长久性4.3 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思路5“农二代”市民化现状及其行为需求分析5.1 “农二代”市民化现状5.1.1 居住条件5.1.2 职业状况5.1.3 收入水平5.1.4 城市融入5.1.5 对未来的打算5.2 “农二代”的行为需求5.2.1 供给行为5.2.2 需求行为6“农二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核心难题6.1 “农二代”市民化的外部因素6.1.1 制度政策6.1.2 经济水平6.1.3 舆论环境6.2 “农二代”市民化的自身因素6.2.1 市民化意愿6.2.2 市民化能力6.3 “农二代”市民化的核心难题6.3.1 城市生活资本匮乏6.3.2 高昂的市民化成本6.3.3 既得利益集团和群体的阻碍7 推进“农二代”市民化的建议措施7.1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7.1.1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7.1.2 弱化户籍制度附加权益7.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7.2.1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7.2.2 规范和提高土地征用补偿7.3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7.4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7.5 构建合法权益保障体系7.6 建全社会保障体系7.6.1 社会保险方面7.6.2 社会救助方面7.6.3 社会福利方面8 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二代论文; 市民化论文; 核心难题论文; 建议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