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虚拟评价研究

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虚拟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对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是提高行驶安全性、保障驾驶员健康和减少误操作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的评价方法并详述了其实现过程。综述了国内外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概况,分析了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评价的特点,比较了三种用于人—机—环境系统评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研究的内容及方案。研究了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的组成,包括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各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出了显示类、操纵类、车身类和环境类相应的主客观评价指标,建立了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灰色理论方法应用于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的主观评价,推导了评价模型的函数关系,提出了量化评价结果的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值。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和UG二次开发技术,根据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开发了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综合评价软件,借助UG的建模、装配和分析等功能,实现了UG环境下汽车驾驶室设计与评价的实时交互。应用开发的评价软件对某型汽车驾驶室的人—机—环境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量化的评价结果,并对原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对简化评价过程、量化评价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汽车人机工程学概述
  • 1.1.1 国外汽车人机工程发展概述
  • 1.1.2 国内汽车人机工程发展概述
  • 1.2 汽车人机工程学评价
  • 1.2.1 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评价的特点
  • 1.2.2 人机环境系统评价方法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灰色理论与层次分析法
  • 2.1 灰色理论原理
  • 2.2 灰色聚类
  • 2.2.1 灰色聚类的算法
  • 2.2.2 主观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因素研究
  • 3.1 “人”的因素研究
  • 3.1.1 人体尺寸和人体模型
  • 3.1.2 人体姿势与布置
  • 3.1.3 人体操纵范围
  • 3.1.4 视觉特性、眼椭圆以及头部位置包络线
  • 3.1.5 听觉、触觉及生物力学特性
  • 3.2 “机”的因素研究
  • 3.2.1 驾驶室总布置
  • 3.2.2 车架结构
  • 3.2.3 车身结构
  • 3.2.4 汽车内饰结构
  • 3.3 “环境”因素研究
  • 3.3.1 振动环境
  • 3.3.2 噪声环境
  • 3.3.3 色彩环境
  • 3.3.4 光照环境
  • 3.3.5 湿热环境
  • 3.4 综合因素
  • 3.4.1 人—机关系
  • 3.4.2 人—环关系
  • 3.4.3 人—机—环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评价体系的确立和评价指标的提出
  • 4.1 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显示类装置评价指标研究
  • 4.2.1 客观评价指标
  • 4.2.2 主观评价指标
  • 4.3 操纵类装置评价指标研究
  • 4.3.1 客观评价指标
  • 4.3.2 主观评价指标
  • 4.4 车身评价指标研究
  • 4.4.1 客观评价指标
  • 4.4.2 主观评价指标
  • 4.5 环境评价指标研究
  • 4.6 多因素评价指标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评价软件的开发
  • 5.1 前期规划
  • 5.1.1 功能分析
  • 5.1.2 模块划分
  • 5.1.3 开发方法
  • 5.2 开发过程
  • 5.2.1 UG二次开发简介
  • 5.2.2 UG二次开发框架的搭建
  • 5.2.3 人体模型的创建
  • 5.3 评价软件系统的实现
  • 5.3.1 设置环境变量
  • 5.3.2 菜单项与对话框的设计
  • 5.3.3 实施评价的主要步骤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评价实例
  • 6.1 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的客观评价
  • 6.1.1 人体模型的选择和安放
  • 6.1.2 客观评价实例
  • 6.2 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主观评价
  • 6.2.1 评价主体的选择
  • 6.2.2 主观评价实例
  • 6.3 驾驶室人机环境综合评价
  • 6.4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改进意见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主观评价问卷调查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商用车驾驶室左右高度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2].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地板开裂失效分析[J]. 时代汽车 2019(18)
    • [3].重型车驾驶室结构特性仿真分析与研究[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01)
    • [4].某商用车驾驶室轰鸣声控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4)
    • [5].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驾驶室窗融霜及风管布置优化[J]. 广船科技 2019(03)
    • [6].驻车通风参数对驾驶室热浸降温效果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7].探讨商用车驾驶室减振降噪技术[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06)
    • [8].特种车驾驶室模态计算及试验[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0)
    • [9].某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减振优化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0(05)
    • [10].商用车驾驶室门窗防雨密封性提升与应用[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0(05)
    • [11].基于人机工程理论的复兴号动车组驾驶室分析方法[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07)
    • [12].船舶驾驶室光污染成因及机理分析[J]. 船电技术 2020(05)
    • [13].基于人机工程学某重卡驾驶室分析评价[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14].驾驶室热负荷分析计算[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6)
    • [15].商用车驾驶室油漆色差问题分析与控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7)
    • [16].一种用于装配驾驶室内部零件的流转小车设计[J]. 装备制造技术 2020(07)
    • [17].基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的商用车驾驶室疲劳寿命研究[J]. 机械设计 2019(S2)
    • [18].农用喷雾车驾驶室安全强度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12)
    • [19].农机驾驶室的涂装现状及进展[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8(04)
    • [20].提高F系列驾驶室一次淋雨合格率[J]. 汽车实用技术 2018(21)
    • [21].相对灵敏度与综合优化策略下的某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设计[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12)
    • [22].某商用车驾驶室内结构噪声分析[J]. 轻型汽车技术 2016(Z3)
    • [23].轻型商用车驾驶室支承设计分析[J]. 轻型汽车技术 2017(03)
    • [24].基于虚拟迭代的卡车驾驶室疲劳分析[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7(03)
    • [25].驾驶室翻转系统试验设计及应用[J]. 轻型汽车技术 2017(06)
    • [26].联合收割机驾驶室密封隔热设计[J]. 农机科技推广 2017(04)
    • [27].基于渐消面理论的重卡驾驶室侧身造型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14)
    • [28].基于车联网下的重卡驾驶室造型发展趋势分析[J]. 重型汽车 2017(04)
    • [29].这是您心中想要的那个“金屋顶”吗[J]. 商用汽车新闻 2017(37)
    • [30].基于乘员保护的驾驶室本体结构改进[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6)

    标签:;  ;  ;  ;  

    汽车驾驶室人机环境系统虚拟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