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屋面自然对流空气层隔热性能研究

双层屋面自然对流空气层隔热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双层屋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屋面隔热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关注。目前对于双层屋面中的空气层隔热性能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并且在应用中重视空气层的强迫对流而忽视了自然对流。因此本文的研究着重于双层屋面的自然对流空气层,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和数值模拟计算,这对于如何利用双层屋面空气层进行屋面隔热具有理论指导和工程参考的价值,也符合国家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首先运用热路图阐述了双层屋面对比单层屋面的隔热优势,在边界层传热理论和实验经验公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双层屋面自然对流空气层散热的理论解,并且利用热对流公式分析自然对流空气层的最佳间距;然后用CFD软件对模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不同参数变化时对于双层屋面隔热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文献中提出的利用压型钢板改善旧屋面隔热性能的新思路,建立压型钢板屋面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取不同的影响参数进行隔热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得出各参数变化时对屋面隔热性能的影响趋势,为今后旧有建筑物的屋面改造提供很好的指导。结论表明了空气层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在双层屋面隔热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壁面与气体的温差、倾斜角,空气层高度和长度都是影响双层屋面隔热效果的重要因素,并认为空气层的最佳间距为上下热边界层之和。数值的计算结果亦显示了在实际工程中,当保持良好通风状态时,加热温度越高、倾斜角越大,空气层高度越接近最佳间距的双层屋面,其隔热效果将会越好,并且利用压型钢板屋面进行旧屋面隔热改造之时,应该预估热边界层厚度,以选取合适的钢板型号。本文所得到自然对流空气层的最佳间距和各因素变化对于双层屋面隔热效果的影响,都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1.2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以及目标
  • 1.2.1 我国建筑能耗发展趋势及建筑节能现状
  • 1.2.2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
  • 1.3 传统的屋面隔热方法
  • 1.3.1 屋面被动蒸发措施隔热
  • 1.3.2 屋面生态节能措施隔热
  • 1.3.3 屋面反射阳光措施隔热
  • 1.3.4 屋面构造措施隔热
  • 1.4 双层屋面隔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4.3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传热学的基础理论
  • 2.1 导热的传热原理和基本方程
  • 2.1.1 导热基本定律
  • 2.1.2 导热的基本微分方程
  • 2.2 对流的传热原理和基本方程
  • 2.2.1 对流的连续性方程
  • 2.2.2 对流的动量方程
  • 2.2.3 对流的能量方程
  • 2.3 辐射的传热原理和基本方程
  • 2.3.1 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 2.3.2 实际表面辐射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双层屋面传热模型的理论求解
  • 3.1 双层屋面的模型及传热过程
  • 3.2 双层屋面和普通单层屋面的隔热比较
  • 3.2.1 两种屋面的比较模型和热路图
  • 3.2.2 两种屋面室内温度的理论解
  • 3.3 双层屋面流体传热的理论解
  • 3.3.1 大空间自然对流流体传热的理论解
  • 3.3.2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流体传热的理论解
  • 3.3.3 自然对流流体传热的综合理论解
  • 3.4 自然对流空气层最佳间距理论解
  • 3.5 本章小结
  • 4 双层屋面传热模型的二维数值求解
  • 4.1 双层屋面的数值方法理论
  • 4.1.1 数值计算的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及离散
  • 4.1.2 湍流的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
  • 4.1.3 辐射换热模型
  • 4.2 双层屋面的数值模型
  • 4.2.1 通风层间距变化模型(工况一)
  • 4.2.2 倾斜角变化模型(工况二)
  • 4.2.3 通风长度变化模型(工况三)
  • 4.3 双层屋面的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1 工况一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2 工况二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3 工况三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双层屋面传热模型的三维数值求解
  • 5.1 压型钢板屋面的数学模型
  • 5.1.1 实验模型
  • 5.1.2 数值模型
  • 5.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5.2 数值计算的工况划分
  • 5.2.1 加热温度变化的模型(工况一)
  • 5.2.2 倾斜角度变化的模型(工况二)
  • 5.2.3 通风状况变化的模型(工况三)
  • 5.2.4 通风孔尺寸变化的模型(工况四)
  • 5.3 压型板屋面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1 工况一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2 工况二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3 工况三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4 工况四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误差原因分析及结论
  • 5.4.1 误差原因分析
  • 5.4.2 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6.2 工作中的不足指出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屋面的隔热方案及效果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6)
    • [2].建筑工程屋面节能技术探究[J]. 居舍 2019(36)
    • [3].屋面隔汽层的重要性与铺设工艺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1)
    • [4].关于变电站建筑屋面防渗漏问题的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9(12)
    • [5].屋面塔机精细化设计的趋势与应用[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03)
    • [6].绿色屋面雨水径流水质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通报 2020(05)
    • [7].适宜极端热湿气候区的建筑屋面节能构造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2)
    • [8].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探析[J]. 住宅科技 2020(07)
    • [9].水澄花园屋面维修技术研究[J]. 城市住宅 2020(06)
    • [10].相变材料在建筑屋面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35)
    • [11].绿色屋面不同基质组分对降雨径流水质和水量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4)
    • [12].绿色屋面基质添加生物炭对降雨径流水质和水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6)
    • [13].绿色屋面在住宅小区的应用探讨[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07)
    • [14].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屋面绿化改善室内环境效果测试分析[J]. 新型建筑材料 2016(06)
    • [15].停车屋面建筑节能构造探析[J]. 工程与建设 2014(06)
    • [16].中国古建筑曲线屋面产生原因新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5(01)
    • [17].绿色屋面降雨径流水质及消减污染负荷研究[J]. 生态学报 2015(10)
    • [18].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及其对屋面的要求[J]. 中国建筑防水 2013(23)
    • [19].建筑屋面绿化构造的吸声实验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2)
    • [20].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21].屋面全开启拱形连栋膜温室设计与应用[J]. 农业工程 2020(02)
    • [22].周博士考察拾零(一百零七) 圆拱顶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屋面拱架结构形式[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22)
    • [23].建筑地下车库屋面种植对防水层的危害及防治[J]. 门窗 2017(06)
    • [24].新型屋面堵漏体系在屋面防水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 2017(10)
    • [25].泡沫混凝土保温屋面应用技术要点[J]. 安徽建筑 2015(05)
    • [26].简述建筑节能与绿色屋面的发展[J]. 给水排水 2016(S1)
    • [27].人工降雨下三种屋面径流过程环境质量比较[J]. 绿色科技 2016(18)
    • [28].房屋屋面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分析[J]. 门窗 2014(09)
    • [29].因地制宜 因材施用——芦苇在江苏传统建筑屋面的应用调查[J]. 建筑与文化 2015(02)
    • [30].防火玻璃在采光屋面中的应用[J]. 中国建筑防水 2015(03)

    标签:;  ;  ;  ;  ;  ;  ;  

    双层屋面自然对流空气层隔热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