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创伤,选择:《苏菲的选择》之解读

选择,创伤,选择:《苏菲的选择》之解读

论文摘要

天才的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的杰作之一《苏菲的选择》于1979年出版,接着便荣获1980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已经研究了该小说的主题、语言和叙事技巧。并且,由于这部小说描述了大屠杀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的研究者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努力从心理创伤角度解读苏菲的悲剧,因此,本文将运用创伤理论,分析苏菲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其心理创伤症状、创伤对其影响、以及其创伤复原的失败。创伤理论指出,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重复体验、回避创伤、自我意识崩溃和失去信仰等创伤症状。心理创伤患者可以通过建立安全感、讲述创伤事件和与他人重建联系而从创伤中复原。该小说主人公苏菲·泽维斯托乌斯卡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亲眼目睹并且遭受了一连串的纳粹暴行。她的创伤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铁上遭遇的袭击、纳粹模样的图书管理员、杂志中的奥斯维辛司令官霍斯的照片、对纳粹行刑的消息以及内森关于她如何幸存的盘问,都激活了她的创伤记忆并使她痛苦地重复体验曾经的创伤;她不提“奥斯维辛”这个词,忽视关于纳粹审判的消息,对她女儿伊娃的遭遇讳莫如深,甚至通过豪饮烂醉来麻痹自己,试图通过这些方法回避创伤;创伤事件击碎了她的自我意识,使得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当她被迫从两个孩子之中选择一个的时候,当她没能伴着心爱的音乐完成祈祷的时候,当她发现上帝的名字被与希特勒的名字相提并论的时候,她感到上帝已经永远地弃她而去了,因此失掉了曾经无比虔诚的信仰。苏菲的心理创伤彻底地、残酷地改变了她的生活:极端无助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她的心头,使她不得不无限地依赖她的男友内森;她长期地抑郁,甚至多次企图自杀;她因为自己的幸存和曾经被迫做的错事而有着深深的负罪感,认为自己应该受到惩罚,甚至意欲通过自杀而摆脱这种罪恶感。苏菲努力恢复身体健康、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保证经济上的稳定,以建立起安全感,但是恶劣的社会环境却将她的努力击得粉碎;她向丁哥讲述自己经历的创伤事件可是她的讲述混乱而不完整;她所依赖的内森却将她引向毁灭,她的朋友丁哥始终只是个被动的聆听者。最后,苏菲终究没能从创伤之中复原,她发现她根本没有办法开始新的生活。因此,由自杀而得到解脱成了她最后的唯一能做的选择。虽然她曾在纳粹迫害中幸存了下来,但她却最终还是因为纳粹邪恶而死。通过讲述苏菲的生与死,斯泰伦努力地揭露纳粹的邪恶并且提醒人们:真正的邪恶永远也不会自这个世界消失。虽然邪恶的力量无比强大,但是他仍然对消除邪恶寄予着美好的希望。这种希望同时也在呼唤人类战胜邪恶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William Styron and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 1.2 Sophie's Choice: A Brief Introduction
  • 1.3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Sophie's Choice
  • 2.1.1 Studies of Sophie's Choice Abroad
  • 2.1.2 Studies of Sophie's Choice in China
  • 2.2 Trauma Theory
  • 2.2.1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Traumatic Symptoms
  • 2.2.2 Recovery from Psychological Trauma
  • 3 Sophie's Psychological Trauma
  • 3.1 The Origin of Sophie's Trauma
  • 3.1.1 Elucidation of Traumatic Events
  • 3.1.2 Traumatic Events in Sophie's Life
  • 3.2 Sophie's Posttraumatic Syndrome
  • 3.2.1 Reexperiencing
  • 3.2.2 Avoidance and Numbing
  • 3.2.3 Shattered Sense of Self
  • 3.2.4 Loss of Religious Faith
  • 3.3 Impacts of Sophie's Psychological Trauma
  • 3.3.1 Extreme Helplessness
  • 3.3.2 Depress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 3.3.3 Sense of Guilt and Deserved Punishment
  • 4 Sophie's Failure to Recover from Trauma
  • 4.1 Failure to Recover from Psychological Trauma
  • 4.1.1 Failure to Establish Safety
  • 4.1.2 Failure to Tell Traumatic Stories
  • 4.1.3 Failure to Reconnect with Others
  • 4.2 Nazi Evil:The Ultimate Cause of Sophie's Tragedy
  • 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迈向文化创伤理论[J]. 文化研究 2011(00)
    • [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7)
    • [3].探讨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创伤一号方联合应力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J]. 北方药学 2019(12)
    • [4].张翎小说的创伤叙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3)
    • [5].中青年癌症病人住院期间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14)
    • [6].化学“创伤教育”实施现状及方法探讨[J]. 化学教学 2020(05)
    • [7].创伤理论视域下的《孟买酒店》——以文化创伤与悲剧叙事为研究中心[J]. 喀什大学学报 2020(02)
    • [8].创伤理论视域下《长日留痕》的解读[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童年创伤后成长的变化及认知策略的研究[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2)
    • [10].从集体创伤到文化创伤——解读《全面围攻》中的创伤群像[J]. 名作欣赏 2020(21)
    • [11].未尽的话题:论创伤、历史、记忆和身份的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8)
    • [12].童年创伤经历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自尊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J]. 大连大学学报 2020(04)
    • [13].《被掩埋的巨人》中的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的书写[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11)
    • [14].《无声告白》中的童年创伤与复原[J]. 中国轻工教育 2020(05)
    • [15].腭癌术后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2)
    • [16].外军道德创伤测量介绍与评述[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02)
    • [17].地球创伤[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5)
    • [18].创伤的诊断[J]. 口腔医学 2018(10)
    • [19].急诊抢救对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3)
    • [20].化疗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与反刍性沉思状况及其相关性[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10)
    • [21].非创伤急性腹痛的观察及处理体会[J]. 中国处方药 2016(12)
    • [22].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1)
    • [23].综合护理干预在车祸创伤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1)
    • [24].急诊科老年患者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21)
    • [25].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9)
    • [26].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06)
    • [27].精准评估老年创伤 减少临床漏诊误诊[J]. 临床误诊误治 2017(05)
    • [28].足部创伤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医治的可行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02)
    • [29].足部创伤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皮医治的可行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04)
    • [30].文化创伤操演与创伤话语建构[J]. 文艺理论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选择,创伤,选择:《苏菲的选择》之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