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流求(琉球)的名字最初见于《隋书·流求国》中,明洪武五年,中国与琉球国开始建立正式宗藩关系。历史地理文献中有关琉球名称的记载,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也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史料的解读,可以发现琉球的名称在历史时期确实因种种因素发生了变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琉球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中琉历史关系,对琉球的名称涉及的较少,而日本国内则有一些与琉球名称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性专著及论文发表,因此有必要利用国内历史地理相关典籍,并参照日本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全面反映出琉球本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本课题研究的是历史沿革地理中的地名考,主要目的是研究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演变的基本情况,试图通过对史料的考证、鉴别和对研究史的梳理和评述,正本溯源、理清脉络,还琉球历史的本来面貌。通过辨析,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出琉球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如琉球国地理方位、台湾岛地理方位、琉球国喀斯特地貌、蜿蜒若虬龙的地形、黥手啖人风俗、季风洋流、五日航程等,来进一步证明文献所记的琉球到底在何方。近年来,学界关于“琉球名称”的研究以日本学者较多,中国学者研究这一课题的较少。本课题主要是通过梳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琉球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辨析,特别是运用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地质地貌学等理论和方法,重点对《隋书》中“流求国”所指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力求体现考证过程的科学性,真实、完整地呈现琉球名称的演变过程,复原琉球王国的历史。同时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钓鱼岛问题和琉球问题等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点史学参考。
论文目录
中文部分摘要Abstract0 绪论1 琉球的名称及其由来1.1 琉球名称概说1.2 流求名称的由来2 《隋书》所载"流求国"地名论考2.1 台琉论争的由来2.2 西欧学者的观点2.3 日本学者的观点2.4 中国学者的主张3 《隋书·流求国》地理考证3.1 "居海岛之中"的海陆位置考3.2 "当建安郡东"的地理方位考证3.3 "水行五日而至"的航程考3.4 "土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考3.4.1 琉球群岛具备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客观条件3.4.2 琉球和台湾的岩石构造不同3.4.2.1 琉球群岛的地质考察3.4.2.2 台湾岛的地质和岩石构造3.4.2.3 琉球群岛的植被与石灰岩广布的关系3.4.3 梁嘉彬对琉球地貌的考察3.4.4 从战争记录来考察:以冲绳岛争夺战——洞穴战为例3.5 "妇人以墨黥手"的风俗考3.6 琉球食人风俗考3.7 "东望依稀"的海中方位解读3.8 高华屿、句鼊屿地名考3.9 "夷邪久国"名称考3.10 琉球植物"纻考3.11 驳"台湾易至,琉球难达"之地理认知4 结语5 附件1 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变异表6 附件2 《隋书·流求国》的相关观点综述7 参考文献英文部分Abstract0 Preface1 Origin and Eponymy of Ryukyu's Name2 Textual criticism the toponym of Ryukyu in the book of “Suishu”3 Textual research about geography in the book of “Suishu”4 ConclusionReference致谢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隋书论文; 流求国论文; 名称论文; 喀斯特地貌论文; 地理方位论文;
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之考述 ——以《隋书·流求国》地理考证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