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自尊(Self-Esteem)多年来备受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自尊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个体身心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于自尊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一直存在争议。关于自尊结构,存在单因素观与两因素观的争论,以及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双重结构与传统外显结构的争论。关于自尊特性,存在动态与稳定之争,以及是人格特质与情境特质的争论。关于自尊功能,存在维持与发展功能之争,以及高自尊异质性问题。为解答自尊的这三大争论,本研究试图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层面出发,整合自尊的两因素理论,建构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从而解释自尊的结构问题、特性问题和功能问题。本研究分成三个实验,对自尊的结构、特性和功能展开探讨和分析。(1)实验一采用自我报告法和内隐联想测验范式对外显和内隐自尊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自尊的结构。结果显示,自尊的结构是双重两因素结构,即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双重结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包括自我能力感与自我价值感两个因素。(2)实验二考察了在面对能力处理情境和人际处理情境时自尊的特性。结果显示,面对积极反馈时,个体采用自我验证策略,维持自我的同一性;而面对消极反馈时,采用选择性知觉策略,使得只是自尊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而其他方面保持不变,从而维持整体自尊的稳定与平衡。(3)实验三考察了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自尊的功能。结果显示,在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上,自尊的功能表现不同。对中低自尊者而言,外显自尊是自我验证、维持功能;对高自尊者而言,外显自尊是放大、自我增强功能。内隐自尊是发展功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基于信息加工系统的双系统模型,并兼顾了个体的自主性与社会性,能更好地揭示自尊结构;也更全面地反映对自尊的特性;同时很好地体现维持功能和发展功能,内隐自尊可以有效地起到缓冲、防御消极事件带来的影响;而外显自尊更多执行着激励和发展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关于自尊结构的争论与分歧
  • 1.1.1 自尊成分是单因素还是两因素?
  • 1.1.2 自尊结构是单层的还是双重的?
  • 1.2 自尊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1.2.1 自尊的跨时间稳定性
  • 1.2.2 自尊的跨情境稳定性
  • 1.3 自尊功能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构思
  •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2.1.1 自尊结构研究的不足
  • 2.1.2 自尊稳定性研究的不足
  • 2.1.3 自尊功能研究的不足
  • 2.2 理论假设
  • 2.2.1 自尊的结构
  • 2.2.2 自尊的特性
  • 2.2.3 自尊的功能
  • 2.3 研究假设
  • 2.4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的意义
  • 3 实证研究
  • 3.1 预备研究: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属性词的编定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被试
  • 3.1.5 结果
  • 3.2 研究1:自尊的结构研究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研究2:自尊的跨情境特性研究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结果
  • 3.3.4 讨论
  • 3.3.5 结论
  • 3.4 研究3:自尊的功能研究
  • 3.4.1 研究目的
  • 3.4.2 实验假设与实验设计
  • 3.4.3 实验方法
  • 3.4.4 结果
  • 3.4.5 讨论
  • 3.4.6 结论
  • 4 总讨论
  • 4.1 自尊的结构
  • 4.2 自尊的特性
  • 4.3 自尊的功能
  • 4.4 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
  • 4.5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构想
  • 5 总结论
  • 5.1 自尊的结构
  • 5.2 自尊的特性
  • 5.3 自尊的功能
  • 5.4 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模型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属性词开放式问卷
  • 附录B 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属性词问卷
  • 附录C Tafarodi 二维自尊量表(中文修订版)
  • 附录D 状态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R)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 [2].外显自尊、相对内隐自尊和整体内隐自尊[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6)
    • [3].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3)
    • [4].内隐自尊效应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S2)
    • [5].国内外内隐自尊研究[J]. 汉字文化 2019(16)
    • [6].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J]. 心理科学 2009(06)
    • [7].初中孤儿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嫉妒关系的实验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37)
    • [8].内隐自尊可变性研究述评[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9)
    • [9].外显、内隐自尊及其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探讨[J]. 萍乡学院学报 2017(05)
    • [10].大学生内隐自尊心与责任心的关系调查报告[J]. 社会心理科学 2015(05)
    • [11].外显自尊与攻击的关系: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01)
    • [12].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1)
    • [13].师范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4].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04)
    • [15].我国内隐自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4-2010)[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3)
    • [16].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容纳他人的关系[J]. 教师 2014(11)
    • [17].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攻击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1)
    • [18].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12)
    • [19].自尊与记忆偏向的关系[J]. 心理科学 2012(04)
    • [20].焦虑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述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自发社会比较对恋人内隐自尊的影响:基于上行与下行比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2].内隐自尊的测量本质与稳定性探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12)
    • [23].轻微及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3)
    • [24].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J]. 学理论 2015(02)
    • [25].网络行为及反馈对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其关系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6].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新认识[J]. 心理学探新 2012(04)
    • [27].大学生内隐自尊对竞争心理的影响[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15)
    • [28].国内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08(05)
    • [29].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变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12(03)
    • [30].自尊与自我妨碍关系研究述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标签:;  ;  ;  ;  ;  

    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