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苇湖梁煤矿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要:煤矿产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煤矿生产往往伴随着难以克服生产安全问题。笔者研究了煤矿的生产过程,并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探讨煤矿安全生产的方式,预防和避免出现煤矿事故,保护每一位煤矿工作者的安全,旨在发展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煤矿安全管理;安全
引言:煤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可燃性能源,在生产与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对长期进行开采工作的煤矿工的身体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煤矿开产单位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对每一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规律,从而在今后的开采生产过程中,避免踩雷区,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将事故发生的大小纳入可控范围,从而我国促进煤矿生产事业的安全发展。因此研究事故致因理论和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也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方向。
一、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概况
事故致因理论是在分析和总结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和原因中建立的事故模型和机理,在事故模型和机理中,能反映出其中隐含的规律性,从而为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2.事故致因理论的具体内容
事故致因理论并不是在煤矿产业的安全问题中得到提出和发展的,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中研究出了各种不完全相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得益于这些理论基础,人们在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等方面获得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深入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减少事故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在众多事故致因理论中选择轨迹交叉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循序发展的结果。主要由人和物(包括环境)的发展轨迹构成,当人和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处于不安全行为与状态的轨迹中发生交叉接触,就会产生事故伤害。但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包括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的因素并不单一,往往是多种因素产生的作用。轨迹交叉因素的提出,使人们注意到人和物在安全管理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预防事故发生的准备工作中,可以采用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两种因素的运动轨迹产生交叉。轨迹交叉理论和其他事故致因理论一样,都可以运用在煤矿安全管理结构中。
3.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安全管理结构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由采煤、供电、运输、排水、通风、管理等一系列系统和过程组成,其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便是人、机器以及环境。煤矿生产安全是煤矿开采的核心,而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就在于维护良好的煤矿系统生产过程运行。在煤矿生产中,要保证生产过程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两套相互影响和依存的系统,也就是生产系统和灾难系统,生产系统实现人们设计职能并提供希望产品,灾难系统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损害,任何生产系统都有可能触发灾难系统的出现,这二者时常同时发生,建立在一致的客观系统与事故致因理论上。在进行煤矿生产时,开采出的煤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能源,带来福利,但与此同时,煤矿生产也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得出一个认知,煤矿的安全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系统是构成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矿的安全管理能力便由安全管理系统所决定。因此,安全生产离不开生产过程系统能力结构的安全性,事故致因理论在此时便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对煤矿安全管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1.煤矿生产过程系统概述
前文提到,煤矿生产安全是煤矿开采的核心,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就在于维持良好的煤矿生产过程系统运行。安全生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人、物以及环境。第一,注重人的安全性,避免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发生;第二,注重物的安全性,避免财产损失和设备机器受损;第三,注重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对生产环境造成损害。而人、物以及环境也正是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人是生产的主体;物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等客观物质,是生产的工具方法;而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工作环境等,是生产的主要条件和对象。
煤矿生产过程系统由采煤、供电、运输、排水、通风、支护、信息、管理等子系统和过程组成,每个子系统的规律运转都离不开人、物、环境的相互协作和配合。煤矿生产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起制约和推动作用的,是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但关键因素却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大小,通过严格的管理来约束和激励每一位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要避免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排查和发现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转,避免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下产生意外的能量造成事故。这就及其考验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务必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到正确的管理和监督。煤炭安全生产的主要思路就是保证煤矿安全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的和谐统一,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要让煤矿生产过程系统产生合理的规律,从而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2.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发展建议
基于对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了安全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安全可行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加强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煤矿生产过程离不开人的行为动作,为了避免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必须对每一位职工进行认真严格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每个人操作的规范性,并制定奖惩制度,对违反操作的职工进行严厉的教育,这也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负责,在管理上绝不能松懈。
第二,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增大对此项目的投入以及人员安排,明确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机构的职能,及时获取信息,对每一个生产过程系统中的环节进行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不安全的苗头,并将其扼杀,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完善机械设备配置。加大对设施的投入和保护,及时更新和升级废旧的设施,定期检查维护每一项设备,对发现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避免机械的不安全状况出现。重视机械设施的安全问题,以免酿成灾祸。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煤矿生产必须依据国家相关安全规定进行工作,不仅要注重生产工作,还要重视监管工作的地位。对监管人员也要进行认真的培训,让每一位监管人员明白自身所肩负的重任,绝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对违规的地方视而不见或者对违规者手下留情。安全检查工作必须定期开展,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才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四、结语
本文对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进行了简要探析,煤矿生产过程系统需要人进行安全行为,机械处于安全状态,系统处于安全运转状态中,这便是通过事故致因理论获得的可行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探索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的、规律的、和谐的状态下进行运行,可以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链的安全性,帮助煤矿事业进入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衣冠勇,陈立文.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分析[J].煤矿安全,2008,39(2):105-107.
[2]罗福余.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探析[A].科技资讯,2012,12(b)-0152-01.
[3]郎春兰.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
[4]陈宝智,吴敏.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
[5]李纬娜.中国煤炭安全监管体制格局[M].财经,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