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医院空干科100123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现状,分析其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全员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护士、医生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群体,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认识不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医务人员在从事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各种穿刺、注射治疗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与针头、锐器接触的机会最多,约70%以上的医务人员有过被刺伤的经历[1]。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务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所以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针刺伤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危害程度,在诊疗护理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规程。现将我院近一年内发生的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统计2007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在近十年内发生的69例锐器伤上报情况,专职人员进行总结分析。
1.2方法
对本院发生锐器伤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类别、锐器的种类、伤害发生地点及暴露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职业暴露人员一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33人,占发生率的47.8%。医生22人,占发生率的31.9%。助产员5人,占发生率的7.2%。实习护士5人,占发生率的7.3%。废弃物收集人员1人,技术员1人,卫生、清洁人员1人,其他医务人员1人。
结果注射器针头17例,占发生率的24.6%。头皮针输液器针头16例,占发生率的23.2%。缝合针14例,占发生率的20.3%。套管针/导管丝5例,占发生率的7.26%。手术刀4例,其它10例。
2.3伤害发生地点
手术室23例,病房内(病人单位)22例,病房外(治疗室,护士站,走廊等)6例,产房5例,门诊4例,ICU2例,血液透析室2例,其他辅助科室2例。
2.4锐器伤暴露源分布
在发生锐器伤的69名医务人员中,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44.9%。其中TPR或TP阳性的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7例。
2.5锐器伤被血液污染的情况
已知被血液污染的锐器有57例,没被污染的4例,不知晓是否污染的7例。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锐器伤导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害日益突出。本次调查表明:护士、医生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群体,锐器伤发生的工作场所
以手术室、病房为主,这与国内多项研究结果一致[2]。造成锐器伤的医疗器具主要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头皮钢针[3],一方面与这些锐器伤使用频率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安全注射的问题[4]。
锐器伤主要发生于医疗废物处置环节,原因与锐器盒容积及开口太小等设计不合理[5],行为习惯错误(如双手回套针帽),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及医疗废物的二次分拣有关[6],因此,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操作技能,改善医疗操作环境,配备具有安全装置的医疗器具是减少和消除锐器伤的重要手段。2009年卫生部颁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强调了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我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职业安全管理尚流于形式,此次调查,采用收集法,对近一年来上报传染科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发现样本量小。2009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正式建立医务人员锐器伤报告系统。索瑶[2]对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进行基线调查,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仅为3.12%远远低于美国50%的上报率,由此暴露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性认识不足,报告流程不明确,上报后得不到妥善处置等原因导致大多数医务人员缺乏上报的主动性,社会态度和相关法律的缺陷等问题。所以,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改变错误的行为习惯,实施标准预防等措施来减少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发生。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大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的力度,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针刺伤预防知识和措施的培训讲座并进行考核,时时提醒他们,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3.2.2规范医疗护理操作,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应按照规范要求,尤其手术操作,应沉着稳准,并与病人做好沟通;操作应按照规定在相应环境中进行,家属回避。;若工作需要必须回套针帽,应单手回套[7]。若不慎发生锐器伤,要立即做好局部处理,消毒、包扎并上报感染管理科;针对患者的情况做检查,注射相应的疫苗,然后进行追踪、随访。新职工操作前应有上级工作人员亲自指导下操作,缓、稳、准。
3.2.3使用后的利器一定放置利器盒内,利器盒容量及运出科室时间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过满的利器造成人体伤害。
3.2.4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时要戴手套,手套本身能抵挡利器的伤害。临床医护技人员在上岗前应明确自身是否携带乙肝抗体,如抗体滴度小于20时,建议接种乙肝疫苗。操作前要了解病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携带情况,有创操作前应为病人提供免疫五项的检测,有的放矢职业防护。
3.2.5、发生利器伤后应第一时间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伤口,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污染血液,碘酒酒精消毒伤口,上报院感办、医务处。
参考文献:
[1]王月丽,梁东平,欧晓红.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42-44.
[2]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5-2507.
[3]李卫光,徐华,朱其凤,等.山东省28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05-1607.
[4]李映兰,郑悦平,周阳.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148-3150.
[5]邓惠霞.浅谈医疗废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疗,2010,29(2):116.
[6]杨文洪,张曙云,卓凤坚,等.2008年某市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状况调[J].预防医学论坛,2009(9):823-825.
[7]史倩.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0,8(11A):1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