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牙釉质脱矿的表现—釉白斑,且随疗程增长而加剧,严重者还可发展成早期釉质龋,其发生率约为5070%。因此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就成为正畸医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氟化物是预防和治疗牙釉质脱矿的主要手段之一。本实验拟通过研究三种含氟粘接系统对托槽粘接力及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为临床探寻更为有效、方便、安全的用氟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10倍放大镜,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双尖牙96颗(年龄12-16岁,平均14岁)。要求牙冠表面釉质完好,色泽正常,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无缺损、折裂,且未做过双氧水、福尔马林、酒精等化学用品预处理。随机分成4组,每组24颗。第一组:37%磷酸酸蚀双尖牙颊面30秒,冲洗,吹干,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第二组:1.23%酸性磷酸氟(APF)溶液涂布牙齿颊面4分钟,蒸馏水冲洗30秒,吹干,37%磷酸酸蚀30秒,冲洗,吹干,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第三组: 37%磷酸酸蚀30秒,冲洗,吹干,氟保护剂(SiF2)涂布牙齿颊面1分钟后,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第四组:将牙面冲洗干净,吹干后,加压涂布自酸蚀封闭剂(SEP)15秒,轻轻吹开,光照10秒,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固剂(RMGIC)粘接正畸托槽,按使用说明要求的粉液比例调和,光照固化40秒。粘接托槽后的离体牙分别置于装有5ml人工唾液的试管中,密闭试管,进行冷热循环:5℃30秒,55℃30秒,循环1000次,置于37℃水浴箱。分四次,依次经1周,2周,3周和4周,每次从每组样本中随机抽取6个样本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用材料力学实验机测定托槽的抗剪切强度;在10倍放大镜下分别统计四组托槽脱落后牙面上的粘接剂残留量,换算成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每组样品试管中人工唾液的Ca2+浓度。取四颗完整双尖牙(标准同实验),按上述四组方法分别处理,用离子镀膜仪喷金后,扫描电镜下观察牙釉质的形态结构。结果:1酸蚀前用APF组、酸蚀后用氟保护剂组、SEP和RMGIC联合应用组对托槽的抗剪切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已在临床所要求的范围以内,并且粘接后随时间的推移(在一个月内)托槽的抗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2三种含氟粘接系统粘贴正畸托槽时,粘接破坏的部位在粘接剂-牙釉质界面,留有小部分粘接剂在牙面上,这对于防止去托槽时发生釉质撕脱和釉质裂十分有利。3三种含氟粘接系统对牙釉质的抗酸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酸蚀后涂氟保护剂组与SEP和RMGIC联合应用组均可显著抑制牙釉质脱矿,增强牙釉质的抗酸性。4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无处理的牙釉质表面结构致密均匀,平坦光滑;37%磷酸对牙釉质酸蚀处理30秒钟后,牙釉质形成较为均一、规则的脱矿区,蜂窝状结构多且深,呈典型的磷酸酸蚀后的鳞片状结构;1.23%APF处理后再用磷酸酸蚀,釉质表面未见明显酸蚀形态,蜂窝状结构不明显;磷酸酸蚀后应用氟保护剂处理组,可观察到细小、均匀、密集的表面脱矿孔隙,且有较多反应沉积物;自酸蚀封闭剂加压涂擦15秒后的牙釉质形成的蜂窝状结构不明显,但可见到许多疏密不均不规则的微孔。结论:酸蚀后用氟保护剂、SEP和RMGIC联合应用对托槽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都可达到临床所要求的范围,且可增强牙釉质的抗酸性,是两种比较理想的托槽粘接系统。但由于口腔生理环境的特殊性,还有待更完善的体外实验和长期的临床检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12)
- [2].间接粘接技术中工作模型的不同获得方法对托槽转移精确度的影响[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12)
- [3].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口腔错■畸形中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05)
- [4].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种植支抗矫治中度拥挤伴个别牙反(牙合)1例[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02)
- [5].无托槽隐形矫治在正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4)
- [6].隐形陶瓷托槽对临床矫正患者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3)
- [7].五翼托槽与自锁托槽滑动摩擦力的比较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05)
- [8].3B自锁托槽的矫治体会[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3)
- [9].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托槽的研究现状[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02)
- [10].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拔牙病例的疗程对比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01)
- [11].不同结扎方式对舌侧托槽静摩擦力的影响[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07)
- [12].临床护理路径在舌侧托槽固定矫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15)
- [13].个性化唇侧自锁托槽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03)
- [14].正畸金属网底托槽脱落方式的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4)
- [15].2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对前牙转矩控制的对比研究[J]. 口腔医学 2018(08)
- [16].3种金属底板托槽喷砂处理前后粘结强度的比较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 [17].自锁托槽联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1s类错的疗效及预后评价[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6(04)
- [18].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J]. 口腔医学 2017(01)
- [19].陶瓷托槽摩擦力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17(06)
- [20].舌侧托槽抗扭转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7(11)
- [21].自锁托槽对兔牙移动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甘肃科技 2015(21)
- [22].不同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西部医学 2015(02)
- [23].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8)
- [24].自锁托槽和结扎式托槽矫治排齐时间比较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1)
- [25].无托槽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意义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27)
- [26].正畸治疗中间接黏接托槽的护理配合[J]. 江苏医药 2014(11)
- [27].自锁托槽与普通托槽对安氏I类重度拥挤患者牙根吸收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07)
- [28].二氧化碳激光技术应用于陶瓷托槽去粘结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8)
- [29].不同舌侧矫治托槽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07)
- [30].主动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