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大监督的完善途径

论我国人大监督的完善途径

论文摘要

人大监督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的监督权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的检查、调查、督促、纠正、处理的强制性权力。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是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大监督具有权威性、民主性、全局性、事后性和间接性等特点。人大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客体是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的同级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人大监督可以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大监督与法治精神相统一的,体现了对分权制衡原则的借鉴,其核心是人民民主。宪法与民主制度紧密相关,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我国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监督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人大监督权还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群众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人大监督面临政治体制障碍:党政不分导致监督尴尬,我国选举制度有欠缺,提名和确定代表候选人方式没有严格依法,代表构成和代表比例规定的过死,差额选举和介绍候选人实行不够。宪法监督制度存在不足:监督主体模糊,监督对象不明确,监督内容不全面,监督程序不健全。人大常委会监督机制弱化: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不高;人大代表履职存在官僚化倾向;代表素质有差距,代表意识欠缺;参选动机不纯,责任意识缺乏;对人大常委会履职监督缺乏硬性措施。人大监督的政治文化土壤欠缺,监督对象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监督主体的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导致人大监督手段往往存在避硬就软、刚性不足的倾向。人大监督在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行政,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人大监督表现出抽象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一般性监督多,跟踪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等特点。监督工作仍是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大监督面临政治体制障碍;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备;人大常委会运行监督机制弱化;人大监督的政治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要完善我国人大监督的途径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增强人大自身监督机能;培植强化人大监督的法治土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实行人大监督的基本理论
  • 2.1 人大监督的内涵
  • 2.1.1 人大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 2.1.2 人大监督的主体和客体
  • 2.1.3 人大监督的内容和范围
  • 2.2 人大监督的法理价值
  • 2.2.1 人大监督与法治精神的统一
  • 2.2.2 人大监督制度对分权制衡原则的借鉴
  • 2.2.3 人大监督的核心是人民民主
  • 2.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大监督的论述
  • 2.3.1 我国实行人大监督是国体决定的
  • 2.3.2 代议制理论是人大监督的理论渊源
  • 2.3.3 权力制约思想
  • 第3章 我国人大监督的现状
  • 3.1 我国人大监督的现实条件
  • 3.1.1 宪法规定与要求
  • 3.1.2 思想渊源与榜样模式
  • 3.1.3 社会原因与历史条件
  • 3.2 我国人大监督在探索中发展
  • 3.2.1 监督内容与方式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 3.2.2 人大监督规范化的实现
  • 3.3 我国人大监督存在的缺陷
  • 3.3.1 监督主动性不强
  • 3.3.2 监督缺乏震慑力
  • 3.3.3 监督手段刚性不足
  • 3.3.4 监督实效不太理想
  • 第4章 我国人大监督存在缺陷之原因探析
  • 4.1 人大监督面临政治体制障碍
  • 4.1.1 党政不分导致监督尴尬
  • 4.1.2 选举制度有欠缺
  • 4.2 宪法监督制度存在不足
  • 4.2.1 监督主体模糊
  • 4.2.2 监督对象不明确
  • 4.2.3 监督内容不全面
  • 4.2.4 监督程序不健全
  • 4.3 人大常委会监督机制弱化
  • 4.3.1 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不高
  • 4.3.2 人大代表履职存在官僚化倾向
  • 4.3.3 代表素质有差距
  • 4.3.4 对人大常委会履职监督缺乏硬性措施
  • 4.4 人大监督的政治文化土壤欠缺
  • 4.4.1 监督对象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 4.4.2 监督主体的主动监督意识不强
  • 第5章 完善我国人大监督的对策
  • 5.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5.1.1 理顺人大与党委的关系
  • 5.1.2 逐步改革选举制度
  • 5.2 强化对宪法实施的监督
  • 5.2.1 加强和改善党对宪法监督工作的领导
  • 5.2.2 建立宪法监督机关
  • 5.2.3 制定宪法监督的法律
  • 5.2.4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 5.3 增强人大自身监督机能
  • 5.3.1 完善自身监督制度
  • 5.3.2 发挥好专门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 5.3.3 提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 5.3.4 探索成立代表工作站
  • 5.3.5 探索建立人大监察员制度
  • 5.4 培植强化人大监督的法治土壤
  • 5.4.1 完善理论基础
  • 5.4.2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以培育法治理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宪法监督”教学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05)
    • [2].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07)
    • [3].修宪后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新思考[J]. 运城学院学报 2019(02)
    •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理性思考[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19(05)
    • [5].谈新时代完善宪法监督制度[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6].论公民启动宪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基于《立法法》第99条第2款的规范性思考[J]. 时代法学 2018(01)
    • [7].中西方宪法监督制度的比较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18)
    • [8].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之问题辨析[J]. 法制博览 2016(06)
    • [9].浅论西方宪法监督制度的差异性及启示[J]. 山东人大工作 2016(04)
    • [10].关于宪法监督几个问题的简单梳理[J]. 人大研究 2016(07)
    • [11].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相关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20)
    • [12].信访纳入宪法监督体制的证成与路径[J]. 法商研究 2016(03)
    • [13].“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J].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03)
    • [14].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学术活动[J]. 中国宪法年刊 2016(00)
    • [15].我国宪法监督虚置的政治解读[J]. 智富时代 2017(09)
    • [16].论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J]. 考试周刊 2015(46)
    • [17].美国与法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及两者对于中国的意义[J]. 财经政法资讯 2014(06)
    • [18].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与未来[J]. 人民周刊 2015(10)
    • [19].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现状浅析[J]. 智富时代 2015(S1)
    • [20].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监督体制的思考——以宪法监督模式为视野[J]. 民族法学评论 2009(06)
    • [21].试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8(04)
    • [22].浅析宪法监督模式[J]. 法制博览 2018(10)
    • [23].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回顾与前瞻[J].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03)
    • [24].完善人大宪法监督制度三建议[J]. 人大研究 2016(09)
    • [25].浅析我国目前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方法[J]. 法制与社会 2014(14)
    • [26].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4(24)
    • [27].为什么要健全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J]. 领导之友 2014(11)
    • [28].我国宪法监督的立法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3)
    • [29].浅析我国宪法监督制度[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 [30].浅谈我国的宪法监督[J]. 商品与质量 2011(S9)

    标签:;  ;  ;  

    论我国人大监督的完善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